•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济周年庆 古晋办佛陀足迹展

5月1日至8日,傍晚五时三十分至七时三十分,古晋慈济志工举办供斋,让会众品尝美味蔬食,与众生结一分好缘。【摄影者:黄贤贤】

五月是温馨的感恩月,感念佛恩、亲恩、众生恩。为迎接慈济五十八周年,古晋慈济志工于古晋支会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供斋、朝山、佛陀足迹展和浴佛,凝聚社区的善力量。

 

2024年5月1日至8日,傍晚五时三十分至七时三十分,古晋志工举办供斋,让会众品尝美味蔬食,与众生结一分好缘;5月12日,上午十时至中午十二时,会众陆续抵达参与浴佛典礼,在佛前虔诚祈福。

志工在周年庆系列活动期间设有佛陀足迹展,通过详细介绍佛陀的一生,让会众更深刻地了解佛陀的教义和本怀。【摄影者:黄贤贤】
法师慈悲莅临庄严道场,带领会众虔诚浴佛,感恩念佛恩浩瀚。【摄影者:许志辉】

值得一提的是,周年庆系列活动期间还设有佛陀足迹展,介绍佛陀的一生,让会众更深刻地了解佛陀的教义和本怀、明了慈济精神的根源和内涵,进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陀的教诲,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更祥和的社会。

志工透过互动游戏,让会众以浅显易懂及生活化例子来了解佛陀的教义和本怀,进而学习解除烦恼的方法。【摄影者:黄贤贤】
会众在佛前虔诚祈愿。【摄影者:严敏菁】

◎真善美   菩萨道

古晋北市市政局行政委员薛华东参与浴佛典礼后深有感触,他分享道:“慈济在做任何事都是带着真心、善心、和和美美的心,因此,做出来的效果很不一样,以大爱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受惠者感受到那分真诚的爱心和善心。 ”

他感受到慈济在不断的弘扬大爱,何处有苦难,慈济以真诚心和善心给予援助,没有杂念和私心,并将事情做得最好,只是纯粹的付出,没有祈求任何回报。他认为这是因为慈济人保持着“真善美”的精神,才得以将大爱传播出去。

佛陀当年的苦行也让他更深刻感悟到“唯有菩萨道,才可让真善美持续传承…… ”

薛华东也趁着母亲节表达对双亲的感恩,带着一颗真善美之心回馈父母恩。他说:“不需要太多杂念、太多做法,只需多给予关爱、孝顺、发自内心和真善美的心去了解母亲心灵上的需要和感受。 ”

古晋北市市政局行政委员薛华东(中)参与浴佛典礼后深有感触。【摄影者:符爱萍】
古晋佛教居士林秘书方志浩先生赞叹慈济每年皆会庆祝佛诞与母亲节,与广大民众同欢共庆。【摄影者:严敏菁】

◎普天同庆   推崇善举

古晋佛教居士林秘书方志浩先生代表参与浴佛典礼。已接触佛教三十年以上,他对佛教及慈济的善行均有个人的精辟见解。
方先生称:“佛教最重要是教育众生慈悲,而大多数宗教也是宣扬慈悲与助人,且须互相包容,有包容才会和谐,这点影响自己最深,所以本身时常会与其他宗教交流,甚至访问教堂。 ”他赞叹慈济每年皆会庆祝佛诞与母亲节,与广大民众同欢共庆。

而他对慈济最深刻的印象是救灾。他认为慈济救灾做得最好,几乎有灾难就会到场,获得国际认可。他曾到印尼某间学校访问,震撼地发现学校墙上挂着证严法师的法照,可见校方对慈济的敬重。他还说:“慈济的环保工作也做得不错。”

叶美玟女士认为慈济启发了她的善念,让她能透过投竹筒的方式,以小钱行大善。【摄影者:黄贤贤】
欣逢慈济五十八周年,佛陀足迹展让古晋支会成为“弘法”的道场,让会众了解佛陀的一生。【摄影者:黄贤贤】

◎勤投竹筒   积存善念

叶美玟女士是一位项目经理,具有职业女性的干练,亦有心存善念的温柔。她说道:“认识慈济己久,内心很感恩有机会认识慈济,因为一想到慈济就会激起善念,想要做好事。 ”

她认为是慈济让她的善念发芽,所以要多点行动,多点付出。叶美玟趁参与供斋活动时,把投了半年的竹筒带回慈济汇入功德海,以小钱行大善,满心欢喜。自从她从志工口中了解到竹筒的故事并领回家以后,每日便投一次竹筒发一个善念,竹筒满后即更换,没有中断。

她分享说:“感觉投竹筒是一个积存善念的好机会,心存善念先由自已做起,然后再到家庭,而起点可以由一个竹筒开始。”

已经茹素的叶美玟认为吃素对地球及健康都有好处,只要愿意跨出第一步,慢慢从一餐,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坚持终身茹素并不难。她表示今天来到慈济,所见志工皆面带笑容,亲切而慈悲。
 
◎响往慈济   喜当志工 
             
林翠莹女士偕丈夫Percy James Nishi及三位公司员工一起参与供斋活动,是一位热心而有爱心的不请之师,自动请缨要为慈济出一分力,于供斋日承担接待组,圆了付出的愿望,更与家人及员工参观佛陀展及享用素食,全家喜乐。

林翠莹表示:“慈济,对我而言,是一个震撼的名字,知道慈济在国际上做了许多好事,但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很渴望有机会接触及学习。 ”

她从前就很响往慈济的工作,但没管道接触。直至有一次送物资到环保站,并主动提出要来慈济付出,才有因缘参与5月2日的慈济供斋的接待工作,让她感到很满足。她说: “来到慈济会场,看到素雅的布置、慈悲的语言与文字,感动而真实;而参观佛陀展更是获益良多,对佛陀有更深入了解。 ”

她说道:“体会到佛陀唤醒人类自我觉察,知道什么是苦与乐,进而接近善道,跟随佛陀的教法,并用于生活上,这是很好的活动。”她表示日后会努力推广佛陀的教育。

原为基督徒的林翠莹在2015年突然不喜吃动物肉,还曾向多家素食馆了解素食的好处,并上网查阅有关素食优点,也因看到网上动物被残杀而同情落泪,再看到肉就想到他们被杀时的痛苦,直到她了解了佛陀的生平事绩,震撼于佛陀的伟大而开始吃素。

林翠莹女士(右)向往慈济已久,终于有机会体验当志工的快乐。【摄影者:黄贤贤】
Percy James Nishi虽为基督徒,但因太太响往慈济的善行,夫妻俩今年获悉慈济有举办供斋活动,遂偕同公司员工参与,并结缘糕点。【摄影者:黄贤贤】

林翠莹的先生Percy James Nishi是中日混血儿,因在雪隆社区已对慈济时有耳闻,故对慈济并不陌生,尤其是做环保更是耳熟能详。他本身虽为基督徒,但因太太响往慈济的善行,知道是助人的好事,每当慈济有活动也乐于助缘,例如捐助物资等。今年获悉慈济有举办供斋活动,他即偕同太太及三位公司员工前来,并捐助糕点助兴。

他认为,慈济的活动对社会很好,他表示:“做好事不应为了自己,如果是有目的做好事,就不是做善事了。”他也以此时时提醒子女。他亦表示,来到慈济感觉很好,气氛祥和,食物也卫生好吃,是很好的回忆。

◎勇于承担   有心不难

年届八十的田玉香分享承担导览志工的心路历程,体会到凡事只要勇于承担,努力学习,有心就不难。虽已年长,但她仍精神奕奕、思路清晰,对所承担的岗位由信心不足到侃侃而谈,这一路走来,是经过了充份准备及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才有今日的成绩。

她表示:“当知道要承担导览员时,我的信心不足,想要推辞,经过考虑,最终鼓勵自已勇于承担,负起责任。”

接受挑战后,她即前往会所了解工作详情及佛陀史迹、佛陀八个圣地等,而自己所承担的导览区是佛陀的第一个居所“竹林精舍”。经过这次的歴练,她体会到只要真心付出、充足准备,工作起来也不是这么难,也因为事前的准备让自己更了解佛陀,本身受益良多,法喜充满。      

年近八十岁的田玉香(左)分享承担导览志工的心路历程,体会到凡事只要勇于承担,努力学习,有心就不难。【摄影者:李文福】
王书精(左)是一位坚强而虔诚的信徒,不仅响应蔬食,更认真地参观佛陀展。【摄影者:詹达强】            

◎拄杖取经   领受法益

年约六十岁的王书精是一位坚强而虔诚的信徒。左腿巳截肢的他,拄着拐杖单脚从会所底楼一步一步走到二楼参观佛陀展,再上三楼享用素食,步履虽艰难,但取经之心坚强,令人敬佩。

参观过程,他专注用心,游走于每一个佛陀圣地,仔细的读着说明,有疑问还会主动咨询导览员,不因单脚站立不便而走马看花。他亦表示参观后获益良多,也可以让后来者完整了解佛陀当年传法与驻足的地方,认为慈济的佛陀展非常好且有意义。

王先生还表示:“佛陀展对于没认识佛教又想了解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取经机会,而佛教徒也可以通过佛陀走过的八大圣地,更深入了解佛陀当年传道的事迹。”

王先生表示:“对慈济最突出的印象是实干及接触公众。慈济人是自动走出去,且活动公开让大众知道;不仅在本土,在国际上亦如此,把佛陀的教育深入民心,故能越传越广。”

黄泓辉对佛理颇有心得,对佛法亦有所体会,他赞叹慈济是走入人间的菩萨团体。【摄影者:黄贤贤】
5月1日至8日,傍晚五时三十分至七时三十分,古晋慈济志工举办供斋,让会众品尝美味蔬食,与众生结一分好缘。【摄影者:黄贤贤】

◎实际行动   拔苦予乐

黄泓辉对佛理颇有心得,对佛法亦有所体会。 “慈济已体现了佛陀精神,是人间的佛教…… ”他赞叹慈济今年的活动不仅宣导素食,也宣导佛陀的理念,很有意义。佛陀展让后人知道佛陀一生走过的足迹;而素食则带出佛陀的慈悲精神。慈是怜悯众生,悲是拔众生苦。

黄先生再次赞扬慈济以实际行动落实佛陀的拔苦精神,且办活动有明确目标,例如庆祝佛诞节、国际赈灾、到佛陀的故乡尼泊尔办教育,改善当地贫困者的生活等,做到“他们走不出来,慈济人走进去帮助他们。 ”

黄先生以充满感恩的心情表示,如果没有佛法,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他分享道:“在彷徨时因为有佛法的指引,让自己找到了对的方向。而慈济是闻声救苦利益人间的团体,弘扬菩萨的利他精神,应广为传播让更多人认识慈济。 ”

◎浴佛氛围   平静和谐            

大学生陈杰盛来自西马柔佛州,现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攻读经济系。他在朋友的邀约下,偕同四位同学一行五人,一起参加了慈济举办的浴佛典礼。他们在参观佛陀展时专心聆听导览志工的讲解,也在浴佛时虔诚为家人许愿祝福,内心感触良多。

他说:“当我踏入慈济会场,我的第一印象是工作人员态度亲切有礼,感到和谐的气氛,他们双手合十道感恩,体会到是一种尊敬。” 

他续说:”在参观佛陀展中了解佛陀的史迹,非常有感的是佛陀的'结夏安居' ,印象深刻,他们聚居在一个地方,在酷暑中精修佛法,共同度过整个夏天,深深感到了他们的毅力。 ”

他认为,佛陀在涅盘前宣讲《法华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最初考虑弟子不明白到最后决定传承下来,才有现在的《法华经》 。

杰盛续称:“浴佛时,感到所有人都非常平静,气氛也很放松,大家全神专注在浴佛,而我也在许愿时祈求家人健康平安。 ”

谈及孝亲及与家人的相处,杰盛坦承中学时因年轻不懂事,有时对父母的关心与叮咛产生反感,甚至吵架与冲突。十八岁以后,他开始明白父母的无私付出及为了家庭而辛苦工作,才知道父母的重要。他更发愿:“将来工作了,定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在有能力时陪他们旅游、享受生活,做到内心真正的孝顺。”

他与同学在浴佛后享用午餐,并发现有一群少年在帐篷旁边用心的清洗来宾用过的碗碟,对此感到很震撼。他说:“我以为这么多的碗碟应该有专门负责清洗的工作人员承担,没想到这群年青人愿意为素不相识的大众服务,对他们的奉献精神感触很深。”

大学生陈杰盛与同学一起参与浴佛,从中学习及体会良多。【摄影者:严敏菁】
叶佐佩时隔多年终于能再参与浴佛,兴奋的她还直播介绍慈济浴佛典礼,邀约亲友把握机会出席浴佛活动。【摄影者:严敏菁】

◎回到家了   与佛对话  

慈济人医会成员叶佐佩在政府医院当护士,工作本就繁忙,假日也须轮班工作以及照顾三位孩子,这也导致她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因无法兼顾而中断参与慈济亲子班。她本以为今年也无法参与浴佛,但临时有位同事愿意代替她值班,让她终能参与浴佛。

阔别多年,她带着兴奋又忐忑的心,一步步从楼下走到楼上,整个环境的氛围让她感到温馨与心安,感觉就像是回到家了。

浴佛之后,她走到“与佛对话”区,她说:“这区真的很好,能真正静心,毫无忌惮地把自己心里的一切对着佛像倾诉。 ”她更惊讶于自己随手拿的静思语,就是她向佛陀诉说的心事,让她醍醐灌顶。她强调参与慈济活动就是一种善念汇聚,从中体会心安及欢喜的感觉。


 
欣逢慈济五十八周年,佛陀足迹展让古晋支会成为“弘法”的道场,让会众了解佛陀本怀,以慈济人行菩萨道的大爱精神,广邀会众一起加入“利生”行列,共同缔造祥和社会,也为天下祈求平安。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