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九皇爷诞推素 爱心回馈佛国

增江九皇爷诞辰,社区志工在慈济道场外推素。刮风下雨,无阻志工回馈佛陀故乡的心。 【摄影:邓亦绚】

九天庆典之增江九皇爷诞辰,社区志工在慈济道场之外推素;刮风下雨,无阻志工回馈佛陀故乡的心愿,弘法利生,希望信众看到慈济,鼓励多吃素还可以利他。

 

靠近增江北天宫的大马路,沿途有“九皇大帝”的黄旗随风飘扬,穿梭在庙外身穿全白制服的信徒特别显眼。

根据维基百科,马来西亚的九皇大帝诞辰是非常盛大的庆典,尤其北部的华人更是大肆庆祝。无论男女老少大都会选择茹素九天,在华人社群里已形成一股风气。

志工李思龙(济道)接获增江北天宫邀约在九皇爷诞辰九天的庆典一起来推素。他联络上增江協力组长李桂英(明婧)商讨此事。2023年10月14日至23日十天的推素行动,尤其在工作天需要志工排班确实有压力,于是找来峇都急互爱组共同承担。

人多力量大。志工信心满满地列出琳琅满目的菜单给主办单位,结果议决菜单有擂茶、素叉烧包、糯米积和寿司。素叉烧包、糯米积可以事先准备,方便冷藏;擂茶和寿司准备工作繁琐,而且力求新鲜,必须当天卖完。做得多,怕卖不完;做得少,又怕少了机会推素。每天志工心情总有些纠结。

庙外多家素食档口摆卖素食,也有免费提供三餐。慈济租了两个摊位,只在傍晚推素,周末增加午餐时段。

◎人人一分心力  成就推素因缘

两个互爱各领养每隔两天的付出,让志工可以好好休息,不至于太累。

没有中央厨房,峇都急团队在魏碧华(慈为)家洗菜、切菜,炒青菜和长豆,豆腐,放凉,沥干水份,去到摊位,依据顾客订单才现煮擂茶汤调味。

另外,增江团队的寿司制作则在李桂英家完成。桂英召集有经验的志工,由她亲自指导。白萝卜需事前腌制,当天煮醋,差不多每天还得去补货,有时一家店货不齐全,到处张罗。团队愈做愈专业,最后终于可以准确算出材料的份量。

至于烧包及糯米积,增江志工就近在环保站爱心厨房准备每天所需,最重要那里有冰箱可以储藏食材,又靠近会场,开档收档都从那里出发。

意外的是,有些志工不是当天排班,也出现在现场。做好事,大家不说累。在他们心中,只是短短十天,要把握机会与会众结好缘。

接获订单,隔天一早六点,志工准时报到,切菜和炒菜,不缺席每一场。【摄影:邓亦绚】
增江团队在环保站爱心厨房准备每天所需。【摄影:邓亦绚】

疫情过后太久没有在社区办活动,这次又有两个互爱结合,需要多方面沟通与交接。每个来付出的志工来自不同背景与身份,身为协调之一的碧华,清楚知道志工需要柔和声色,才会做得很开心,期许每个来到慈济大家庭感受到温度与爱。她很感恩大家默默地做,不挑工作。

九皇爷诞是个多雨的日子,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志工还是继续坚守在摊位,多位志工自动出现,温馨陪伴,做个不请之师,大家落力去推动。

接获订单,隔天一早六点报到切菜和炒菜,志工每一场不缺席,身为主人家的碧华贴心地早起为大家准备早点。

碧华说:“我不怕做、更不怕累,只有担心卖不完的压力。烧包或糯米积卖不完可以隔天卖,我的擂茶的菜不能留,怎么办?马上打电话给桂英,请附近的法亲赶快来买。”

前线一通电话,“现在开始下雨,这里还剩很多,怎么办?”组长们马上给他们强心针,忙着找订单、招生意,每天务必把货卖完,看到大家的衷心护持,让团队满心感恩。慈济人,不怕挑战,做就对了。

互爱组长林志强和李奕瑶手捧包子在街口叫卖,“路过、走过,吃素又可以做善事,一起来护持好吗?”他们的身教,让志工高剑萍和黄慧玲渐渐地学上手。两人都是每一天报到,包寿司、洗菜、现场推广。慧玲收档后,还会陪奕瑶到超市购买隔天擂茶要用的菜类。

寿司组在桂英家完成,团队愈做愈专业,最后终于可以准确算出材料的份量。【摄影:颜锦源】
无论刮风下雨,现场不忘宣导垃圾不落地。【摄影:颜锦源】

◎十天推素活动  菩萨训练道场

志工孙雪珠(慈荣)的女儿颜慧秀碰巧于10月22日销年假,雪珠马上邀女儿来当司机菩萨,心疼妈妈年纪大需要接送志工,她一口答应。

平时只是参加慈济活动,偶尔到环保站帮忙,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慧秀,也是一位工料测量师( Quantity surveyor ) ,第一次大量的洗菜、切菜,两小时就把事情完成,脸上一直挂着温文微笑的慧秀分享,“第一次体验那么多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很开心。老实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活动,需要那么多人力来完成。 ”当天呈交志工申请表格的慧秀,让母亲了了一桩心事,真正全家做慈济。

颜慧秀第一次体验那么多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摄影:邓亦绚】
在家先准备食材,去到摊位,才依据顾客订单现煮擂茶汤调味。【摄影:邓亦绚】

接到协调碧华的通知,陈雅玉(慈娴)制作一千个纯手工素叉烧包供义卖。雪珠担心她一人做不来,但碍于大家没有经验,雅玉只好与女儿二人每天完成两百多个包子。

谁知两天后又接到电话,包子太好卖了,是否可以加码?原本以为任务完成,没想到又要开工,赶快又去张罗材料,不知是否太操劳,入夜,胸痛不能入眠,又不敢和家人提起,后来实在太不舒服,被安排入院检查。原来作包子导致肌肉疼痛,一场虚惊,三天两夜检查无事,赶快出院开始第二轮的包子制作。事后法喜分享,做好事一定要把握因缘,组长分配任务,要欢喜接。

社区的货品卖完后,志强号召巴生志工跨区相挺,于是素叉烧包和糯米积再度出炉。不想浪费大家的爱心与努力,全体志工默默地护持,让团队有信心每天多做一点点,为的就是可以多筹款回馈佛陀的故乡。

陈雅玉(右一)制作一千粒纯手工素叉烧包,导致肌肉疼痛幸无大碍。【摄影:邓亦绚】
“路过、走过,吃素又可以做善事,一起来护持好吗?”互爱组长林志强(左一)手捧包子在街口叫卖。【摄影:邓亦绚】

◎不让垃圾落地  推素不忘环保

推素的第一天,环保组志工黄新顺早上到场地物色摆放回收篮子地点,傍晚再去时才发现已经变成摩托车停车场。没有办法,只好回到档口摆放,结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心中有点挫折感。

第二天, 王金福改变政策,身上挂着“皇爷好子弟,垃圾不落地”的看板,无奈会众从面前走过,眼角也不扫一眼,专注的往庙里走去。团队不气馁,陈绣鄢提出她的意见:“不如派传单,教导民众什么能或不能回收。 ”这一招果然引起会众的兴趣,原来真的有人不清楚。团队也在现场带动“人人做环保”团康,一声声的“垃圾、垃圾、唔碳黑白倒……”吸引众人目光。

最后两天,志工陈顺丰更以闽南语喊出:“做环保没烦恼,做环保身体好;做环保,子孙代代好”口号,果然收到不错的效应。

王金福分享环保组改变政策,身上挂着看板,宣导垃圾不落地的观念。【摄影:邓亦绚】
碧华说,“我不怕做、更不怕累,只有担心卖不完的压力。 ”【摄影:邓亦绚】

十天的活动,彼此多认识,大家更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增江区与峇都急区未扩编之前原属同一区。借此因缘大家重新相聚在一起叙旧。一场回馈佛国的推素活动,人人参与,整齐的志工服让会众看到慈济,也让主办单位看到慈济人的力量。

增江与峇都急未扩编之前同属一区,一场回馈佛国的推素活动,让大家再度相聚。【摄影:邓亦绚】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