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为心灵的家付出 婆婆妈妈欢喜裹粽

志工用心包裹素粽,脸上的笑容满溢,因为每一颗义卖的素粽,都能化为巴生静思堂的一片片砖瓦。【摄影:黎锦鸿】

马来西亚巴生慈济静思堂目前正处于筹募建设基金的阶段,慈济志工积极募心募款,希望心灵的家能早日落成;而社区的婆婆妈妈就展现手艺,用裹素粽义卖的方式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二十多位社区志工在一天内准备了超过七百粒粽子,身体虽然劳累,但心里还是感觉欢喜。

 

2024年4月17日,原本就热闹的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迎来许多社区志工,但她们并不是为了瓶瓶罐罐来分类,而是都走向了环保教育站里的厨房。只见志工穿起了围裙,头上绑着头巾,戴上口罩,听着现场协调的指示就纷纷走向各自的岗位。

有志工早已在炉灶前,拿着铲子奋力地在翻炒糯米;有一组志工则坐在电子秤前,细心地量秤每一份粽子所需的糯米分量,有人用大锅开始烧水准备烹煮,还有部分志工则站在一大串麻绳前,原来大家聚集在厨房里,为的就是包裹义卖用的粽子,而筹得的款项就成了巴生慈济静思堂的筹建基金。

◎愿为粽叶   串起志工心

当巴生社区志工得知即将筹建巴生慈济静思堂的消息时,社区群组顿时沸腾了起来,除了洋溢了满满的祝福与喜悦以外,许多志工的点子也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希望用自己的“看家本领”为静思堂筹募建设基金。从之前的春节年饼制作,到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志工又提起了裹素粽义卖的计划。

社区志工齐聚在中路环保教育站的厨房,大家从炒米,称重,包裹等不同工序来分工,有效率地完成超过七百颗素粽的义卖订单。【摄影:黎锦鸿】
为了完成订单,活动协调黄玉英在社区积极号召,获得热烈的回响,连久未参与活动的志工也参与响应。【摄影:黎锦鸿】

社区和气组长黄玉英(慈崧)在承接了社区志工的热情响应后,连忙找来社区里的香积组长讨论落实义卖的计划。为了让制作流程更加顺利,她们就先号召一小组的社区志工接连启动两次的小型制作,除了让大家能熟悉流程以外,也尽量完善每个步骤的安排,让素粽的制作能够更有效率。

而今日的号召则需要制作超过七百粒素粽,制作量是之前的三倍之多,而动员的志工也近二十人多位,“一听到是为了静思堂,很多志工都非常热烈地响应,尤其一些原本比较不那么活跃的社区志工也纷纷响应。上人之前有说,委员慈诚就是粽叶,把材料裹在一起,合和互协来成就一件事。”黄玉英脸带欣慰地说道,她知道目标虽然是建设巴生在地的静思堂,但更重要的是带动社区,唤醒人人的热忱,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欢喜付出   为心灵的家

八十岁的梁秋兰婆婆随着媳妇叶芳丽一同前来协助素粽的制作,只见她坐在桌前,眼睛仔细地望着电子秤上的克数,手里的勺子则缓缓地把满是酱油香的糯米往秤上的小杯子放,为了确保每一个小杯里的糯米都是相同分量,她一刻都不敢放松懈怠;当被问及为何如何专注时,她笑着回答,“这样才会准啊。”

八十岁的梁秋兰(左一)因年纪关系,经已久违包裹粽子,在得知义卖的目的后,她也积极参与,除了奉献爱心,也重温裹粽的回忆。【摄影:黎锦鸿】
叶芳丽(左一)虽然经营餐馆,但对于裹粽子却是一窍不通,她坦言全靠一旁志工的无私教导才逐渐上手,供献己力。【摄影:黎锦鸿】

望着家婆长时间坐着付出,叶芳丽不时递给她水杯以提醒补充水分,还不时提拿着志工准备好的小吃,提醒她要休息;和家婆同住的叶芳丽在得知志工准备裹粽为巴生慈济静思堂筹募建设基金时,就想到家婆以前一直都会裹粽给家人吃,只是这些年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才停止。 “今天带家婆来这里帮忙,主要也是为了让家婆重温往日的回忆。”叶芳丽说道。

而叶芳丽虽然经营着饮食餐馆,但对于裹粽子是一窍不通的,以前家婆在裹粽子充其量也只能帮忙清洗粽叶,而今日前来付出可以说是她第一次包粽子,从每个步骤都必须跟着、观察一旁的香积志工到逐渐上手,她坦言全靠一旁志工的无私教导,虽然过程不算简单,但她坦言为了巴生慈济静思堂,怎样都得上手,才能供献己力。

志工陈素传在清晨五点就抵达厨房并开始炒米,为的就是让接下来的工序更加顺畅;虽然炒米的工作繁重,但为了巴生静思堂的筹建,即使辛劳也让她甘之如贻。【摄影:黎锦鸿】
志工齐聚欢喜裹粽,让平日就非常热闹的环保站厨房更加人声沸腾,详细的工序规划,则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摄影:黎锦鸿】

负责炒糯米的志工陈素传(慈熏)在清晨五点钟就提前抵达厨房,为的就是备好材料,让随后抵达的志工可以准时开始包裹素粽。在厨房的灶前架起大炒锅,每次放进约三公斤的糯米,在翻搅多时后再依序加入酱油,食盐等调味料,为了避免烧焦也为了让每颗米都能均匀上色与调味,陈素传必须拿起大铲子不停地翻炒,而这样的动作她必须持续三十分钟;而为了完成七百粒素粽的分量,她与另一名志工则需要来回重复七次。除了要在灶前忍受高温,不断翻炒的手臂也开始发酸,但她直言不觉辛苦,“当我们知道是为了静思堂的时候,就是那一份欢喜心在心里,就不会幸苦的。”

陈素传接着补充道,“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一起做,不是一个人在做,妳看每个人都做得很欢喜。而且我们有什么做不好的,他们就直接会通知我们,马上去改善了,所以我们是希望能够越做越好这样。”从一旁的桌子拿起水壶喝下几口水,素传转身又回到灶前,她知道还没有完成今天的任务前,她都不能休息,因为心中的目标就是那么地清晰。

由经验丰富的志工倾囊传授裹粽技巧,让更多人也能协助包裹,使得素粽的准备更有效率。【摄影:黎锦鸿】
在得知巴生静思堂筹建的消息后,志工提出包裹素粽义卖的计划,让社区的婆婆妈妈也能发挥所长,为巴生静思堂奉献一份力。【摄影:黎锦鸿】

近三十位的社区志工,从早上开始一直忙碌到下午,歴经超过七个小时的辛劳方才结束;在超过七百粒粽子煮熟了以后,志工把一串串的素粽挂在准备好的杆上沥干,残留的煮水潺潺流下,而志工脸上的汗水也是滴滴答答,但望着一颗颗的素粽,代表着巴生慈济静思堂的筹建所需要的砖块与瓦片开始有了着落,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大家虽然不知道还要多少场的义卖与活动才能筹募足够的建设基金,但志工在高呼“我愿意”的同时,也弯腰系好鞋带,经已准备向目标迈步前进。

(资料来源:刘海伦、许音包玲)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