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如果人生再选择一次 答案依旧不变

如果人生再选择一次,许多人会后悔当下的生活状态,希望时光能倒流,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志工黄爱媋投入慈济十八年,曾失去许多夫妻和孩子相处时光,被孩子误解,她依然坚持走下去。只因不舍众生的苦,看见自家的幸福,透过身教也看见家人的蜕变。
志工黄爱媋投入慈济十八年,不管遇到什么考验,依然坚持做慈济。【摄影:李经志】

从月捐善款的会员成为志工,黄爱媋(慈弥)投入环保一路延伸到慈善、教育、社区等活动;十八年来每件事都是边做边学,每个阶段对自己都有不同的期许,相对地也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孩子曾经表达:“妈妈,您的时间都在做慈济,很少陪伴我们。”黄爱媋曾经心酸地流下眼泪。如今大女儿已出社会工作,二女儿在台湾就读大学,小儿子则是中学生,却向她说:“妈,当您老了,我们不担心,因为您有参与慈济。”

这样的转变,令黄爱媋欣慰不已,她深信这是身教的教化。每次参与慈济活动,她总会让孩子知道她去哪里,做些什么,让孩子安心和谅解。此外,也会带着孩子参与一些活动,接触善和爱的环境,长大后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懂得造福的意义。

 ◎ 环保回收 开启人生

回想1996年,当时黄爱媋已嫁为人妇并在吉隆坡工作,接到从老家马六甲的好友、也是慈济志工林玉宝的一通电话,邀约她每个月捐钱护持做善事,她一口答应。 2002年公公中风,需要亲人照料三餐和生活起居等,她便辞掉工作回到马六甲尽孝,先生则留在吉隆坡工作维持家计。

由于公公个性独立又有很强的心念战胜病魔,行动和生活尚可自理,无须亲人二十四小时照料,让黄爱媋多了闲暇时间,开始想着找寻自己可发挥之处。先生黄海珉(济纶)因从小接触佛法,遂向她提议“可以去慈济当志工”,顿时敲醒向来一心想要做好事的黄爱媋。

黄爱媋总爱说自己是环保回收进来慈济的,至今她仍投入环保中,乐此不疲。【摄影:黄海珉】

然而即便成为慈济会员多年,但要当志工却不知从何下手。几天后,正巧看见一群志工出现在住家的社区,黄爱媋开心地询问并获知慈济将在此开设环保点。她笑言,“正好我当时没有交通工具,环保点就在住家附近,自己走路就可以参与;这就开启我投入志工的行列,之后才逐步深入其他志业。”

黄爱媋因而每回只要提及自己投入慈济当志工的因缘,便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是环保回收回来的。

◎ 坚持己心 未曾停歇

即使面对一些阻碍和挑战,黄爱媋不曾找借口退缩或是懈怠。图为黄爱媋总会带着孩子出席慈济活动,不轻易懈怠。【摄影:张福林】

当时黄海珉每个周末回来马六甲,黄爱媋带动先生一起投入做环保,之后再逐渐参与其他活动。当时大女儿才七岁,老二才两岁,夫妻俩出席活动,时而全家一起出动,时而由公公代为看顾,黄爱媋从未觉得有任何的阻碍。

之后,黄爱媋承担社区组长,越来越繁忙,期间还怀着身孕,挺着肚子依旧活跃于各项活动。曾经有段时期,公公身体虚弱,经常有病痛,每当她前脚才跨出大门,随即身后就传来公公不舒服的声音,然而事前已答应出席活动,或是允诺载送志工参与活动等,都得临时留下来照顾公公。

往事历历在目,黄爱媋脸上满怀笑意地说:“当时自己有一个外号叫'放飞机',经常出其不意爽约,但是志工们都能体谅和善解。”她很感恩当时承担社区互爱组长的志工蔡育丹(慈儒),那段时间她忙碌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还要兼顾工作,有时无法载送孩子或是没时间准备晚餐,蔡育丹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让她无后顾之忧。

即使面对一些阻碍和挑战,黄爱媋不曾找借口退缩或懈怠。她辛勤付出的背后,是一颗柔软的心。越深入慈济付出,就越不舍苦难众生;越了解上人为佛教为众生,开创慈济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就越有力量走下去。

这一路走来,志工郑素娇(慈冉)看见她用心的点滴。当初她和志工走入社区,邀约黄爱媋投入环保,她马上响应。之后,不仅承担环保点的负责人,更用心投入社区各活动,有时志工或照顾户需要交通或其他协助,她也总是安排时间来付出。同时经常看见她烹煮糖水与大家结缘,照顾志工们的胃,也主动关心和倾听志工的心声,给予精神和心灵上的支持。

志工郑素娇(左)一路看着黄爱媋在慈济里的学习与成长,对她的坚持不懈,大表赞叹。【摄影:杨秀丽】

“当时她两位孩子还小,期间又怀着老三,先生在吉隆坡工作,一个人要忙着照顾家庭、公公、孩子,还有兼职工作。种种因素,她却总是安排时间,自动自发投入活动,陪伴、带动志工等,真的不简单!从未看见她停歇。”郑素娇赞叹地说。

◎ 驻守前线 扎根社区

然而,2015 年网路诸多不实的报导及曲解,让一向秉持济世救人的慈济,蒙上一层无明网,对于慈济和黄爱媋产生巨大的冲击。 “当时慈济走入第五十个年头,一路来不分宗教、种族,投入许多的济贫、急难救援,只为救拔苦难众生,为何会引起流言,为何会被流言中伤?”

黄爱媋反覆省思,坦承自己与其他志工一样,用心投入付出,但是“做比说的多”,过去慈济人大多只会做不会说。当民众回应“有空闲的人才去做慈济”、“做慈济很忙,照顾不到家庭。”、“慈济很有钱。”……无明风一起,造成会员善心流失,对慈济志业的推动影响很大。

黄爱媋付出之余,也发现不能“做比说的多”,也要学习分享,因而勇于“说我所做”,加强法的分享。【摄影:杨秀丽】

证严上人慈示,“无明、无知混在一起,不消除掉,心无法解脱。慈济人因为有佛法的基础,转识成智,才能在无明网之中,安下心来,恒持初发的一念心。”

因而黄爱媋感触良多,遇到这些状况,志工需要懂得如何应对,让大众明白慈济在做什么,不会产生误解,避免发生类似无明网事件。从中体悟资深的志工要照顾好,年轻一辈的志工要凝聚,尤其社区是志工走入人群和大众接触的第一线。 “从那时起,自我期许坚守第一线,扎根社区带动志工;稳固志工的道心,深入上人的法,与民众应对自然不偏离,募心募爱更容易。志工队伍浩荡长,自然能带动更多会员,也因为参与而深入了解慈济。”她坚定地说。

从那时起,黄爱媋因应每一阶段的人事物立下不同的心愿。今年她的心愿是“找志工”,要传承和带动社区。今年她五十三岁,卸下组长一职转而承担社区协力副组长,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直接近距离接触社区志工,只因抱持着“承担”与“接力”。承担即是佛心师志,接力并非交棒,而是花更多心思在培养新生代的志工,照顾好老一辈的志工。

黄爱媋今年的心愿是“找志工”,做好传承工作,也带动社区。图为黄爱媋在培训课程,陪伴一群大爱妈妈上课。【摄影:杨秀丽】

她坦言,当初投入慈济抱持单纯一念心,跟随社区的安排而做与承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要接引和陪伴志工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即使受慈济援助之照顾户,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引出来投入付出行列。因此,她设定目标为“带人就是'带到人和',团体的和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唯有运用上人的法在待人处事;人人做得欢喜,则不生退转和失道心,付出之路​​必能走得平稳和长久。”

◎ 用心投入 欢喜成长

然而忙碌的生活,黄爱媋不讳言,身心、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确实是一大考验。当自己的肩膀让志工依靠、当用心倾听志工的心声、当孩子抱怨没有亲子时间、当先生埋怨时常看不见她的身影,她自己的身心和问题又该如何排解?

“每次有压力和烦恼时,我是靠上人的法来应对和平衡。”她秉持一贯原则,不向大众、志工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忙碌,而是身体力行投入各种活动,不管是环保、教育、访视等。透过做的当下,把握机会欢喜与众分享,以身说法来回应和断除他人与自己的烦恼。

而总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之精神,一路来与志工赖桂兰(慈弥)、许玉萍(慈纪)、陈秀兰(慈炫)携手处理过许多社区慈善个案的疑难杂症,培养出革命情感,也让社区“访视四剑客”之称号不胫而走。她欢喜分享:“往往只要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总是传来‘没问题,我来!’,彼此相互鼓励、支持、陪伴和关心,带给她极大的鼓舞也传递深层的温暖。

黄爱媋(前左)与志工蔡育丹(前右)、许玉萍(后排左一)、赖桂兰(后排中)及陈秀兰(后排右)这几位在她慈济路上的好伙伴在慈济活动中合影。【照片:许玉萍提供】

投入付出的身教,无形中也让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越磨越融洽。黄海珉坦言,夫妻一定有口角,曾经心疼地请太太拿捏时间,太太回应“没办法”,了解她一心做好事付出的心,看见她投入的认真和负责之态度,从中也看见她的成长与欢喜。因此黄海珉负责照顾好家庭,在背后支持她,让黄爱媋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付出。

黄爱媋感恩地表示,每一个志业或活动只要用心投入,必有所学习与成长。当初为了教导自己的孩子而投入教育志业的大爱妈妈课程,直到现在最小的孩子都已是中学生,她仍不断充实自我,每星期三天走入小学带动静思语教学。环保,是最简单能和大众沟通的桥梁,但却是最具生活影响力;慈善,看见苦难众生,自己更懂得惜福和造福,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逐渐形于外,更体贴父母心。

“我从不后悔投入慈济。假如时光倒流,要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投入慈济。”

虽然曾经失去一些亲子和夫妻相处时光,但是夫妻俩同行菩萨道,互相鼓励与支持,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孩子在善与爱的环境成长,夫妻的身教,间接影响和带动孩子,懂得爱人与助人,也懂得爱惜万物生灵,女儿相继发愿茹素护生。现在家庭和谐、温馨,就是最大的幸福!

黄爱媋及先生黄海珉带着女儿、儿子参与慈济活动。【摄影:杨秀丽】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