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爱心厨房 米粒砌成象牙塔

自三年前开始,慈济巴生支会志工每个星期三都会聚集在圣淘沙共修处准备素食便当供义卖, 从一开始的为海地风灾灾民筹款,到援助叙利亚难民儿童教育费,而今为了筹募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建校基金,志工们再次发挥善的力量,期许把一个个便当化作一砖一瓦的祝福。

自三年前准备便当为叙利亚募款至今,这群婆婆妈妈们每个星期三自动到厨房报到,为善努力付出。 【摄影:许(音包)玲】

宽敞的厨房里,被分隔成左右两旁的空间。料理台前,大型容器里的马铃薯、黄瓜与红萝卜载浮载沉地躺在里头,有志工负责清洗,也有人削皮,然后切块待用;一旁的大饭锅前,志工把洗好的白米倒入饭锅中,并确保一粒米都没有被浪费掉。

厨房的另一边则热气腾腾,两个大炒锅前,锅铲“哐郎、哐郎”作响,一锅煮的是叁岜辣椒,香味扑鼻,另一锅则是满满的浓郁咖喱,不仅冒着白烟也在滚得冒泡。志工拿起小汤匙,顾不得滚烫就为咖喱试味,接者把雪白盐巴撒入瓢羹中,加入汤内,点点头,“味道够了。”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这个星期准备的第一锅椰浆饭配料才算大功告成,接下来还有两锅等待完成。

◎ 目标不同 一样的心

每逢星期三,巴生一群香积志工定会聚集在圣淘沙共修处,一起为椰浆饭义卖作准备,而这一次,志工要为筹建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义卖会作准备。慈济志工马金娥(虑祝)就是站在灶炉前的其中一位志工,汗水已经湿透了头巾,她看着忙碌的香积志工,很是赞叹。 “大家意志相同,所以志工只要一到现场,不需要吩咐,大家都会自动自发找到付出的岗位。”

七十一岁的志工马金娥笑言,无论是让难民孩子能够上课,抑或建慈济国际学校,她都乐意参与其中。 【摄影:许(音包)玲】

只要时间许可,每逢周三必定会在厨房看见金娥的身影,“我都这把年纪了,只要可以做,当然觉得欢喜,无论是让难民孩子能够上课,还是建慈济国际学校,可以的话,我都想每天来付出。”七十一岁的她一语道尽付出的喜悦。

餐盒内,志工戴着手套倒扣一碗碗的椰浆饭,依序放上咖喱佐料、生菜、鸡蛋和辣椒,色彩斑斓的素食便当才算完成,每一个饭盒是果腹的餐食,亦是一份爱心。长期协调制作便当的志工谢倩仪(懿映)说道,“每份便当五块钱,真的不算多,但是我觉得这是大家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爱心。”她坦言,每个人都有一份想要做好事的心,但如果要一个人捐出一大笔钱行善,是一种压力。因此,无论是志工还是购买便当的顾客,每个星期的小小累积,都是一个行善的机会。

婆婆妈妈级的伙头军们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正在建设中的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志工谢倩仪(右一)认为,每份便当价钱不贵,是大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爱心。 【摄影:许(音包)玲】

每个星期都会有至少二十位志工一同来承担,谢倩仪看在眼里,心里是满满的感恩,“大家秉持一个很简单的想法,那就是付出。尤其是这一群老菩萨,他们大多是家庭主妇,平时在家里含饴弄孙,但每逢星期三,她们总会拨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付出。”三年来,不管是为海地风灾、叙利亚难民儿童的教育费到如今的慈济国际学校募款,就如同《法华经》的〈化城喻品〉中所形容的,每件事都是向前迈进的目标,凝聚众人持续行善的心。

◎ 爱心便当 限时专送

从清晨七时开始,除了厨房开始闹哄哄,亦有志工需要按订单准备便当数量,或把准备好的便当按数量分配,到了上午十时左右,一箱箱的便当才从厨房里送出来。然而,这并不代表工作经已结束,对于一些无法前来提领的订户,志工还得驱车赶在午餐时间前送,把热腾腾的便当送到顾客的手上,才算大功告成。

一时在炉灶前提铲,下一刻却在准备便当,张玉莲的身影在最后一个便当装箱结束后,才有机会歇一歇、喘一喘气。三年前,在志工的号召下,玉莲就投入这一个岗位,至今仍然坚守。 “我一向做事很坚持,就是答应了他人的事情,我就会做到底。”

志工张玉莲认为只要对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更何况是为未来的教育献力,更应该继续做下去。【摄影:许(音包)玲】

玉莲接着解释说,能持续付出除了是个性使然,付出的欢喜也是一种推动力:“每次我都是抱着快乐的心情来,快乐的心情回去,付出并不是想着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因此我选择把把欢喜带回家,要不然家人会说,你最好不要再去了,不是吗?”把付出当作人生目标的她欢喜地分享。

对于护持慈济国际学校,志工抱着向往的心,“我们知道国际学校一旦建成,不是维持几年而已,而是千秋万代,虽然我和孩子都没有办法在国际学校就读,但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后可以到那里念书,然后在善的环境里接受善的熏陶;即使自己的子孙没有机会读也没关系,我们是为这个社会建设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10月28日当天,约三百份的椰浆饭将在义卖会现场静候,静候善心人士把它们带回家。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当儿,也同时将爱心留给下一代。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