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盏最微小的灯,也能照亮最黑暗的夜晚。” 2025年10月28日,在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校园里,五彩缤纷的灯光与笑声交织,象征光明、善良与智慧的屠妖节(Deepavali)庆典温馨登场。当天,师生共同以创意与热情,呈现出一个多元、融合又充满人文气息的节日盛会,让校园成为文化理解与友爱交流的最佳课堂。
2025年10月28日庆典当天,最吸睛的莫过于校园大堂中央那幅由“彩米画布置组”精心打造的巨型彩米画(Kolam)。彩米画是印度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米粉、彩色米或彩色粉在门前绘制图案,象征迎宾与祝福,寓意繁荣、吉祥与正能量。然而,今年的彩米画却别具意义——它由环保回收的蛋托制成。
负责布置的阿努西雅老师(Anusia Radakrishnan)早在一个月前便带领两位老师与十多位学生展开筹备。她笑着说:“传统Kolam需要大量的米,不仅容易吸引昆虫,也造成浪费。我们用回收蛋托,以环保的方式呈现同样的美感。”
师生合力剪出花形蛋托,涂上缤纷色彩,再层层拼叠出立体的图案。这不仅是一项创意艺术,更是一堂关于环保与文化融合的生活教育课。
学生庄𫖮霖也是布置组成员之一。她带着学习和付出的心态加入了布置组,感慨地说:“这次让我体会到屠妖节不仅是文化庆典,更让师生之间有更多交流。看到成品呈现在大堂中央,心里满是成就感。”
◎文化体验角落 学习与快乐同行
屠妖节当天,校园内设有多个文化体验区,让师生们亲身感受印度文化的多彩魅力。从书写印度文字、绘制海娜(Henna)纹身、制作彩色灯座,到了解香料工具与传统舞蹈,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一次接触印度文的冯琪晴负责“印度文字书写区”。她与同学们准备了模板与彩笔,让大家写下“爱”“愉悦”“团结”等正能量词语,幷制作成书签留念。
“身为马来西亚公民,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冯琪晴微笑说,“透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多元文化共融的美好。”
另一边,“海娜纹身体验区”前人潮络绎不绝。中学生张织尧与同伴在老师指导下,为体验者绘上精致的海娜图案。
“海娜让我学会耐心,也体会到艺术背后的专注与细腻。”她说,“希望大家能透过纹身体验,感受到印度文化的温柔与深情。”
在“光明之链”角落,中学生黄瀞萱准备了纸条与彩笔,邀请师生写下祝福、好话与希望,幷串成长长的“祝福链”。
“我希望这串光明之链,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她温柔地说。这些寄语悬挂在架子上,把美善传递在校园中。
◎用心体验文化 细节里的温度
幼教与小学部学生一班接一班地来到“彩米画体验区”。中学生陈永胜与李佳洺耐心指导孩子们使用彩粉与模具。
“孩子们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接触印度文化,是一件幸福的事。”李佳洺笑说;陈永胜补充道:“希望他们能从中发现色彩的美,也启发创意。”
随着欢愉的印度音乐响起,印度舞体验角落瞬间成了焦点。负责的田洺寺表示,印度舞体验原本只打算带动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却没想到连老师与中学生都热情加入。
“看到大家跳得那么开心,我也被感染了。”他笑着说。
学生田芷存负责“头顶罐”体验角落。前来挑战的学生需要头顶着纸皮制作的仿瓦罐通过前方布置好的障碍:“我们用回收物制作模拟瓦罐,老师还教导大家边顶罐边跳舞。为了这场表演,老师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古老的印度民间表演,眞的很特别!”她希望更多人能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
除了动静皆宜的体验活动,校园另一隅的“彩色灯座”与“香料工具展览”同样吸睛。
负责灯座区的学生李欣玥说:“彩灯象征光明照亮世界。亲手为灯座上色时,我感受到一种疗愈的力量,也希望老师和同学都能带走这分光明。”
她负责的角落人气极高,师生们完成作品后,能把这独一无二的温暖带回家。温馨的体验区吸引了很多师生加入。
“香料工具展览区”由李立绚负责。她展示了各种传统香料硏磨器,让学生了解印度烹饪文化的独特风味。
“这些工具看似简单,却承载了历史与智慧。”立绚说,她希望透过分享,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认识与珍惜。
◎音乐与舞蹈交织 多元文化谱温情
屠妖节庆典当天,中学部师生齐聚人文讲堂。中学部主任朱声勇老师勉励同学们:“屠妖节象征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智慧战胜无知。希望同学们把节日的意义带入生活,成为照亮他人的一盏灯。”
随后,由印籍老师领唱,搭配一位马来籍老师与三位学生共同演出的印度民謡,师生合作,用优美的印度歌曲传递温馨与爱。
中印混血的翁信菲鲜少接触印度文化,也不会印度文,被老师选中演唱印度歌,她觉得很惊喜。翁信菲表示正确的印度发音不容易,她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反复练习,也向老师了解了歌词的意思:“很感恩老师给我机会演唱印度歌,让我踏出接触印度文化的第一步。”
周会环节中,努哈蒂拉老师(Norhadirah Binti Kader Sultan)带领学生呈献融合印度与现代舞蹈的表演。
“我们在放学后排练了一个多月。”她说,“这支舞象征三大民族的融合与和谐,也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
舞台上,华巫印三族师生身着印度传统服饰,共舞同乐,成为活动最欢乐的画面之一,也是种族的融合、和谐友爱的展现。
服装比赛中,陈怡萱以一袭靑色莎莉荣获“最佳服装奖”。她笑着说:“我从小就喜欢打扮,为了今天的庆典,我特别向我的班导师借了传统靑色的莎莉和配饰。”怡萱非常感恩老师给予她的支持。
◎文化教育的延伸 让光明持续发亮
庆典协调老师妲尔妮(Dharni A/P Madi Arahan)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各种族的师生都一起来体验和了解印度文化,进而了解到光明和合心协力的意义。她也分享:“今天看到很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的投入在各种印度文化体验中。我希望学生通过今天的活动,能了解到各个种族的不同和美好,幷把这些丰富的文化传承下去”
从环保彩米图到香料展览,从音乐舞蹈到光明之链,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屠妖节庆典不仅展现了印度文化的瑰丽,也诠释了“人文共融”的教育精神。
这一天,校园里的每盏灯都亮着,每个笑容都眞诚。屠妖节不再只是印裔同胞的节日,而是属于全体马来西亚人的庆典——一个属于“光明、善良与希望”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