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防疫面罩 给在前线的您

慈济巴生支会于2020年3月26日至28日,共动员一百五十人次制作约四千零四十个医用面罩,惠及巴生各源流诊所及医院,做前线医护人员最有力的后盾。 【摄影:李伟建】

2019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在前线服务的医护人员坚守着岗位。 当需要照料的病人越多的时候,所需的医疗用品需求量也就越多;有鉴于此,慈济雪隆分会发起制作医用面罩,巴生支会也给予协助,三天里动员一百五十人次,共制作四千零四十个面罩,除了送到双溪毛糯医院,也惠及巴生中央医院及各源流诊所。

“三十六点五,可以……”在规定的安全距离,负责量额温的志工,认真不马虎;
“师兄,脚也要喷;来,脚抬高……”拿着消毒液,志工丝毫不放松;
“没有带帽子过来的师兄姐们,记得戴上头巾哦……”站在置放头巾的箱子前,志工叮咛不断;
“师兄姊,交出你们的手机、剪刀,刀片……”穿着手套,志工温和地为这些物品消毒;
“好了,去洗手穿上手套,进去佛堂后就不可脱下咯……”一关又一关的检测或许繁琐,但与会者皆甘之如饴,盖因一切只为了能为前线人员奉献棉力,制作具有防护作用的医用面罩。

参与志工皆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等待测量额温。 【摄影:许(音包)玲】
为了制作具有防护作用的面罩,防疫一点都不马虎,只要进到会所的志工都会做足部消毒。 【摄影:许(音包)玲】

2020年3月26日至28日,慈济巴生支会启动了制作医护面罩的活动;走进多功能及佛堂,放眼一看,一条条拉起的警戒线,成了会所另一道独特风景。每张小圆桌之间隔了一米的距离,每三张小圆桌就拉起一条警戒线;而在佛堂,也拉起了四条警戒线,意味着有四条动线在作业,每一张十八平方尺的桌子只允准两人作业,如此举动只为了让参与者在规定的安全距离下能够安心作业

◎ 把握机会 罩护前线

拿着一个面罩完成品,协调志工之一的黄绍旋(本烜)站在前方给予作业说明,殷殷道出与会者所需配合的条规及默契。对于此次的付出,他娓娓道出缘由;原来在得知静思堂有在制作医用面罩时,巴生的志工也很想付出,只是碍于管制法令的启动,加上从巴生上去静思堂的路程,唯有作罢。但是想付出的心如此炙热,在得到分会允准带回巴生做时,志工在不及一天的情况下就成立一个团队,也邀来人医会志工负责架设及控管,以符合安全距离及确保面罩的可用性。

“行动管制令我们当然要遵守,所以这次的活动我们并没有广发讯息,动员的部分就交由组长们去协调,最重要来的志工在过去十四天内没有出过国,没有接触过从外国回来的亲友,以及他是健康的。来到这里后,我们依然还是有安全和防疫措施,包括全部的东西如桌子椅子都消毒过,志工量额温、净手消毒等,这些卫生和安全一点都不能马虎的……”绍旋如是说着。

志工黄美蕊对于医护人员牺牲自己的与时间投入工作领域,所以借着制作面罩回馈,希望疫情快快过去,大家都平安。 【摄影:李伟建】
志工李珊珊表示既然无法到前线去帮忙,那就在幕后付出,让前线人员能安心的与病毒抗战。 【摄影:林宝珠】

从切线、贴上贴纸、将热熔胶涂在海绵上,层层的步骤和程序,参与的志工皆认真以对。志工黄美蕊(虑彩)也不例外,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耳聪目明的她连续三天都报到,从一开始觉得很难到最后的上手,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反之是用一颗感恩心及用心去做,就怕出现一点差错,增添麻烦。

“现在疫情很严重,对于医护人员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投入在自己的领域,我觉得很感动,这几天我做的跟他们比起来可说是小小的付出而已,最重要是大家都平安,天下无灾无难。”自诩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美蕊最大的心愿是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就可以活动如常。

接到制作医护面罩的讯息,志工李珊珊(明慎)丝毫没有考虑就答应报名。也是连续三天都参与的她觉得能做就是福,尤其是能为医护人员制作防护面罩,心里的感动无法形容。她感恩地说道:“在管制令期间,能为别人付出其实很好的,既然我们无法到前线去帮忙,那我们就在幕后付出,让前线人员能安心的与病毒抗战。”

每天下午一时三十分,与会志工们都会虔诚祈祷,祈愿灾疫早日消弭,生活回归正轨。 【摄影:李伟建】
不论是作业前或作业后,志工都会自动自发协助消毒桌子,防疫人人有责。 【摄影:李伟建】

◎ 医者仁心 为善而立

拿起做好的面罩,被安排负责品质管理的人医会志工摩根(Dr Moganraj)医生与太太碧雅(Dr Priya Devi)很认真地做着检查;除了检查面罩是否有失误,摩根医生也帮忙组装箱子,解答志工的询问。同是牙医的两夫妻虽然无法站到最前线,但却和大家一起为前线的医护人员做最好的准备。

对于这次的动员,人医会志工碧雅自豪地说道:“当我获知慈济有在做面罩,身为一位医生的我非常开心,因为这是现在医疗非常欠缺的。然后我就想既然志工可以做面罩,那我的角色是什么?我要如何去帮助?虽然我是一位牙医,没有这么多人看诊,但我还是很希望可以为国家付出,因此就自我请缨在这里,还有帮忙载送面罩去一些诊所。我引以为傲,也很感恩慈济给我这样的机会。”

人医会志工摩根医师在检查面罩时一点都不松懈,盖因那是给前线医护人员用的防护面罩,不能有一丝瑕疵。 【摄影:李伟建】
人医会志工碧雅坦言牙医或许无法像其他医护人员一样站在最前线,但她却引以为傲能借着面罩为他们献上祝福的力量。 【摄影:李伟建】

碧雅不讳言家人对她的外出不表认同,因为管制法令是不允许聚众的,但对她而言,来到这里有很好的安全措施,她信心满满地说道:“进门前先测量体温,进到来也有消毒净手等等的严格把关,我对慈济很有信心,因为在做安全评估都一定是诚正信实的。”

上完班后的摩根医师在百忙中拨冗前来协助品管,他坚定的说着:“这是医用面罩,加上病菌可能会是在空气中传播,因此我们不能在规格上妥协。它应该是全方位的脸部保护,而不是一部份而已。”

时而认真,时而放松的表情,摩根医师在检查面罩时一点都不松懈,他说道:“我今天扮演的角色是确保面罩的品质与制作过程。慈济希望把这些面罩尽可能给所有需要的单位,那身为社会的一份子,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来参与这样的一个任务。虽然我今天有上班,但是我依然可以安排时间过来,能付出就要把握啊!”

从3月26至28日三天的作业,一百五十人次的动员共制作了四千零四十个面罩,也在各区志工协助下,送给了各源流的诊所及地方诊所,这其中也包括了巴生中央医院。

巴生中央医院主任拿汀巴杜卡哈斯妮医生(右二)感激志工送上的防护面罩,称谓那是激励她们面对冠状病毒的动力。 【摄影:黄科祥】
除了医院,志工也将面罩送给各源流的诊所。图为志工移交两百个防护面罩给班达马兰卫生诊所。 【摄影:许(音包)玲】

“感谢慈济志工提供给巴生中央医院的帮助,我们非常感谢志工们的好意。我尤其非常高兴大家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爆发。”巴生中央医院(Hospital Tengku Ampuan Rahimah)主任拿汀巴杜卡哈斯妮医生(Datin Paduka Dr Hasni Binti Hanapi)在接过志工送上的面罩后,有感而发。

人人在疫情前面都显得渺小,尤其在前线付出的人员,更是需要大家的合作来战胜疫情;慈济志工以微薄之力献上帮忙,祈愿能做前线医护人员最有力的后盾,“疫”起挺过去!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