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现年四十四岁的沙拉瓦南古马(Sarawanankumar A/L Arumugan)在志工的介绍下认识慈济,深懂慈济竹筒岁月、小钱行大善的理念,而成了定期捐款的慈济会员有八年之久。他居住在居銮永安园(Taman Desa),经营一家小轮胎店。多年工作虽没赚大钱,但能养家糊口,拥有了自己的一间屋子。
一年多的新冠疫情肆虐,使其生意深受打击,少了逾百分之四十的收入,尤其近日业绩更是惨淡。幸好依靠以往之储蓄,店主减租、节约生活开销,也减少捐善款,才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 为社区求助慈济
永安园内有一印度社区,约有二百户印裔家庭群居。沙拉瓦南古马活跃在当地,所以很清楚各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他本身虽还挺得住,但社区里已传出有人失业良久,付不起屋租,家人要去排队领取免费食品等等的沉痛呻吟。
就在他无奈叹惜自己无能为力伸出援手时,突然想起了慈济志工不久前曾与他分享在援助严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家庭。沙拉瓦南古马于是尝试联络志工能否为他的社区提出申请,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怀着希望而谨慎地用了三天时间,筛选出十多户家庭的名单交给志工。志工略看了名单,微笑地告知他,其中有一户家庭已是慈济的长期照顾户。他这才知道原来慈济一直都在他的社区付出。

经过志工电话家访并依据资料评估后,大部分他所提供的申请家庭都获批援助。志工于是邀他协助载送生活物资并参与发放。 2021年7月24日的周末早晨,沙拉瓦南古马驾着车子先到慈济会所搬运物资,再带领志工前往永安园的廉价屋区去发放。
◎ 弱势族群苦不堪
威拉马赖(Veeramalai A/L M Veloo)是水槽切割和安装工人,太太是印尼人, 三个小孩子是非公民。由于近二个多月老板无法开工。因此让员工自行决定去留,这使得威拉马赖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生活下去。近日曾有善心人士送来了一些物资,邻居也曾送来两次饭盒。今天得到志工主动援助,他非常感谢热心的沙拉瓦南古马把他的困境提报予慈济。

工厂机械维修员那尖德南(Nagentheran A/L Suppiah)家门前停放着一部破旧车子和散乱零件,平时会接一些简单的车子维修增加收入。岂料这次工厂因受限于行管令而停工,那尖德南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可领,暂时只好和太太及两名小孩省吃俭用地度日。
苏雅(Surya Kantha A/P Sathy Naraynan)是清洁工人,兼职载送学生。因先生弃家另娶,只能靠自己扶养四个孩子及照顾中风的母亲。疫情期间,学校停课,载送服务不得不停,单靠一份清洁工的收入难以糊口,屋租已拖欠了三个月;生活担子让她苦不堪言,只希望能先获得食物填饱家人肚子。岂料今日志工送来的除了物资竟还有现金的援助,这就如及时雨帮她暂时走出拮据的困境。她感激地告诉志工将用这笔纾困金,缴付部分屋租,及添购已欠缺的食用品。

●
随着志工在二小时左右将所有的物资和纾困金发放完毕,沙拉瓦南古马见证到这些家庭得到了实质的援助,也目睹了志工对这些老幼人士的真诚关怀。他总算是真正了解志工是如何诚正信实地把这分善心爱洒在居銮,甚至全世界的黑暗角落,去肤慰和救助一户户不幸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