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搬出惜福心 再续物命缘

你搬我捡,有人舍,有人得;搬出的不只是物品,更是一分珍惜与延续。清理的是空间,释放的是过往,让旧物得以重生,也让爱悄悄在另一户人家重新展开。
尽管物品体积庞大、搬运不易,但众人合心协力,事半功倍。【摄影:陈松基】

你舍得,将日日陪伴的家具与生活用品,一一割舍吗?
你愿意,用上一件来自陌生人的二手家具吗?

这是一场断舍离中的美丽相遇。
一人搬迁,捐出多年珍藏的家具与用品;两户人家,因这份割舍,得到实用与温暖的依靠。

2025年7月26日,二十九位麻坡慈济志工前往照顾户陈俊强的租屋处,协助整理家居与搬运家具。

“这个是给你的,还新新、美美的!”
“那边是要载去环保站,可以回收的资源!”
“那些是我留给你的东西,记得拿哦!”

陈俊强的语气带着些许不舍,却也分外坚定,像是向老朋友道别,更像是在与一段人生过往深深告别。

◎ 以舍为福行 延续众物命

现年七十一岁的陈俊强,是一位独居长者。2019年因工受伤,右眼视力受损,自此无法再以劳力维生,生活陷入困顿。同年十一月,慈济志工展开关怀,提供补助与陪伴,成为他生活中的依靠。

多年来,他独居于租屋处,离婚后与一对儿女失联,无依无靠。随着年岁增长、身体状况与经济压力接踵而至,他决定搬入麻坡养心院──一所由非营利组织经营的免费老人院。搬迁在即,他毅然选择将十八年来所累积的家具与生活物资全数捐出,希望“物命延续、资源再用”。

搬迁当天一早,陈俊强于清晨四时起身,开始整理与打包物品。他将衣物、玻璃罐等资源细心分类,共整理出二十多袋,准备送往环保站及给有需要的照顾户。他表示,这些物资多来自他人过去的捐助,如今既然自己不再使用,便愿意及早捐出,让更需要的人受惠,延续爱的循环。

陈俊强(右)细心交代物品,希望发挥最大的用途。【摄影:罗宗进】

当得知部分家具能转赠予他户时,他感到十分欣慰,毫无不舍。他坦然地说,只要有人需要,就愿意分享,即使部分物品仍是全新未用,也乐意割爱;他始终相信,物资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发挥作用、温暖人心。

当天,志工们齐心协力完成清扫与搬运工作,陈俊强满怀感恩地说:“谢谢志工们放下工作来帮我,有你们真好!”

平日里,他每周都会前往麻坡静思堂担任福田志工,也积极投入社区环保行动。多年来,透过资源分类与回收,他养成了凡事细心、生活整洁的习惯。他坦言:“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不能马虎,要用心对待。”

对他而言,接受帮助是一时,回馈社会却是长远的责任。他心中惦记着慈济人的陪伴与付出,也立下承诺:只要身体许可,一定持续奉献所能。“搬进养心院后,我还会常来静思堂,扫地、洗地;时间到我就来,做了心才安。”

◎ 知福惜福心 再造福不息

“这些东西都还能用,刚好我也需要,就能再利用。不用花钱买新的,二手物品也可以用得很好!”

当天共有两户照顾户受惠,其中年轻的林志光也参与打扫与搬运。

他目前仍在就学,假期返家时一边打工贴补家用,一边把握时间投入志工服务,不仅接受帮助,也在付出中学习成长。

林志光(右一)把握机会来付出,惜福也造福。【摄影:陈松基】

此次协助林家的物资,来自不同善心来源——陈俊强家中捐出的小桌子、沙发木椅、坐垫与塑胶椅,搭配静思堂所准备的铁床与床褥。在志工接力搬运下,送至林志光家,让简朴的空间多了便利与温度。林志光满怀感恩,不仅珍惜所得,也身体力行参与清扫,以行动回应这分爱心。

林志光终于有张自己的床了。【摄影:罗宗进】

他分享,以前家中没有床架,只能睡地板,久而久之身体常出状况,感冒、头痛成了习惯。他希望,现在有了坚固的铁床与床褥,能改善体质,不再一身病痛。

面对这些得来不易的资源,林志光说他会更珍惜。“这些东西都是大家用心准备的,我一定会好好使用。”他也表示,从慈济的陪伴与人文教育中学习到“知福、惜福、再造福”的精神,希望未来有能力时,也能像今天的志工们一样,帮助更多人。

林志光的父亲林水兴看到慈济送来家具,心中充满感动。他因身体不便无法久蹲、久站,过去只能简单冲水打扫,如今有志工帮忙整理,他不断说着感谢。

林水兴也说,平时儿子常参与慈济活动,让他感到安心与欣慰。他笑着说,自己不敢常打电话,怕打扰儿子读书,反而是儿子总会主动联络、问候。这分贴心,让他深感温暖。

◎ 串起爱循环 见证物命续

志工陈婵娇(慈曜)在群组中轻轻提及:“照顾户即将搬家。”没想到这简单一句话,竟感召了许多志工主动响应,展现满满关怀。

她表示,早前探访林志光时,发现其家中家具破损、生活空间简陋。正当志工思索是否能协助添购,恰逢另一位照顾户陈俊强即将搬入养心院,愿意捐出屋中仍堪使用的家具。对此,陈婵娇感到欣慰,尤其感恩林志光惜福惜物,愿意接受二手家具,让原本将被丢弃的物品再度发挥价值。

她说:“延续物命,就是最好的环保实践。一户整理多余物品,一户正需补足,爱的循环就在这里自然发生。”

此次行动也展现团队力量,不同社区志工携手合作,许多是初次参与,却皆投入全力。从串联到搬运,每一环节都见证了合和互协,也让这场搬迁充满温度与意义。

志工用心清洁每一件家具。图右一为陈婵娇。【摄影:陈松基】

◎ 一户断舍离 一户补所需

访视志工林小清(虑力)陪伴陈俊强已逾七年,见证他将家具与物品转赠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她感佩地说:“能割舍,是传爱,更是环保。”这场搬迁不只是物品的转移,更是物命的延续与慈济精神的实践。

志工林瑞星(惟翔)感恩慈善组与执行队的紧密配合,让整场搬迁行动快速且圆满完成。尽管物品体积庞大、搬运不易,但众人合心协力,事半功倍。

“物品虽重,却因大家的合心而变得轻快有力。”他感慨地说,“原本无用,因爱心而有用,这正是慈济环保'延续物命'的最佳诠释。”

林瑞星表示,即使搬运路线受限,志工们仍灵活调度四轮驱动车,克服挑战,展现智慧与慈悲。【摄影:罗宗进】
家具送来家中,林爸爸(左一)满心欢喜。【摄影:陈松基】

 

他指出,有些家具原本已准备丢弃,志工却发挥智慧与慈心,将之从“垃圾”中挽回,转赠给真正需要的人,让物尽其用、物命延续。

林瑞星深刻体悟:“唯有亲身走入,才能见苦知福,进而惜福、再造福。”即使搬运路线受限、巷弄狭窄、卡车无法进出,志工们仍灵活调度四轮驱动车,克服挑战,展现智慧与慈悲。他说:“这不只是搬家,更是搬心,是爱与环保的传递。”

此次清理与搬运,动员多位志工与多辆卡车,将回收物资分送至不同地点。床褥、饭桌与椅子也被转赠给另一户印裔照顾户,把温暖送进生活困顿的家庭。

这场跨越家庭与人生境遇的慈悲接力,见证“惜物惜福、物命延续”的真义,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涓滴细流,绵延不断。

这不只是一场搬家,更是一场重新安顿生活的行动。有人清扫环境,有人协助安置,也有人细心传爱惜福;志工们分工合作、齐心努力,只为让曾经陷入困境的家庭,卸下沉重过往,在众人的陪伴下,踏上更有希望的新生活。

一步一脚印,陪伴走过困境,也传递出——再艰难的日子,也有人愿意守护。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