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传球……球跌了!再来再来!”
“快点!快点!怎么没有人来接的?alamak,太慢了……”
“哈哈哈哈……真好玩啊,真好玩!我不和你说了,我要继续去玩了……”
2025年11月8日长者学堂圆缘,点燃热情、重拾玩乐本能的黄玉香,兴冲冲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幼儿园,从“大象鼻子套圈圈”开始,再有“呼啦圈里粘小球”、“脸贴脸传球”和“汤匙传乒乓球”等游戏;长者们在一轮又一轮的闯关中动手、动脚和动脑,现场热闹沸腾。简单的游戏,唤醒了童心与活力,大家“乐而忘龄、喜而忘忧”。
黄玉香原本没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过任何规划,却在女儿刘秀宝善巧安排下,与中风后行动不便的先生刘金贤一起报名参加长者学堂。她原本以照护者心情,陪伴先生一齐上课,却在课程开始后,自己运动去、玩得很开心,经常把先生给“忘了”,幸好身旁有志工陪伴着,把先生也带入一起参与。
更令女儿惊喜的是,擅长缝纫的她,在课程中学会了用饮料包装袋编织成篮子,天天晚上就是她做篮子的Me Time。新兴趣不仅让她找到生活的重心与快乐,也化为爱的循环。她透过女儿,将亲手制作的环保篮结缘送人,让它们成为传递善与祝福的小邮差。
而看似沉默寡言的刘金贤,对长者学堂的喜爱丝毫不逊于太太。记得有一次,台湾花莲慈济中小学学生来访,与长者们一起投入手作,现场洋溢着欢笑与童趣。当刘金贤拿著成品与学生合照时,其发自内心的笑容,让孩子们感动地说:“因为长者学堂,我好像重新认识了爸爸妈妈。”
◎ 学习不老
随着医学进步和生活品质提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退休后的岁月也更长。爱尔兰成人教育学家爱德华.凯利(Edward Kelly)首先提出“第三人生(Third Act)”的概念。他认为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学期,第二阶段是进入社会工作、成家立业,而第三阶段则是退休后的黄金时期。他说,退休后的熟龄岁月,不再仅是安享晚年,而是可以透过学习、发展兴趣来实现自我、服务他人与传承经验,开创出精彩的“第三人生”。
慈济马六甲分会打从2019年起推动长者关怀计划,同步开办“长者学堂”课程;希望打造一个快乐学习的地方,让卸下工作和家庭经济负担的长者,走出家门、拓展社交圈子,在课程中动动脑袋活动筋骨,延缓老化,一起“活到老、学到老”,生命更有价值。
从首批二十位学员、在慈济会所开课起步,如今在爱极乐环保教育站也有第二班长者学堂。单是2025年,两地共计四十九位学员,课程模式也由一年两梯次,调整为每月两次、全年持续进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長者學堂的課程內容多元而豐富——有促進健康的運動單元,也有提升生活技能知識與學習,如動腦記憶遊戲、蔬食料理、環保酵素與手工創作;同時安排藝文與心靈休閒活動,如觀賞電影、抄寫靜思語、繪畫創作;更引導長者參與社會關懷,透過“一人一善”行動、“農曆七月吉祥祈福”與垃圾山議題討論,培養地球公民與環境保護意識。
这些课程设计,不仅是让长者玩得开心、学得快乐,更希望他们能从中建立自信、连结社会,成为社区中有活力、持续发光的角色。
◎ 重拾光彩
外型高挑瘦削、满头银发的陈耀辉,是马六甲著名“三宝井豆浆之家”的第二代传人。2024年9月,他正式宣布退休,将生意交由妹妹与媳妇接手经营,自己则退居幕后。
2025年,在女儿陈淑萍(慈源)与外籍看护的陪伴下,他报名参加长者学堂,重新展开学习与社交生活,重拾与人互动的乐趣,也在课堂中找到久违的活力。
圆缘当天,他身着帅气唐装,上前为大家以口琴吹奏两曲,一旁的观众则随着节奏拍手和音,掌声不断。
“我会吹口琴、笛子、唱歌,也打太极,这些都是年轻时跟朋友一起慢慢学的。”早年朋友常相约喝茶聊天,他也常在特殊节日作即兴表演。自从老伴离世后,他多半只在家里吹口琴给孙儿听;这次在女儿安排下再度施展才艺于人前,让他重拾往日光彩。
活动现场有着许多静思语字画,他特别指着其中一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分享说:“人总想拥有更多,拥有一千想要一万,拥有一万又想要一亿。怎么才会满足呢?现在的我,孩子大了、孙儿也大了,该有的都有了,我很满足。所以把生意交给年轻人,我就可以退休,享受生活。”
对他而言,参加长者学堂可以相互学习:“人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慈济是凝聚善心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氛围,也赞成女儿参与慈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助人最欢喜。其实以前做生意,也是在服务他人,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 相伴学习
今年七十七岁的朱云莲,参与长者学堂已迈入第三年。退休后的她觉得自己还有时间与精力,陆续报名水墨画、书法、太极、合唱团及长者学堂等课程,让生活更加充实,人生并未因退休而停摆。
在长者学堂,她结识了六十一岁、特别投缘的同组学员黄金叶。两人因兴趣相同而结下友谊,常一起讨论、动手制作环保手工袋,目前已完成三十多个成品,部分义卖捐献,助居銮静思堂筹建善款。
为了让家中女佣也能学会编织技巧,朱云莲亲自开车载着她前往黄金叶家学习。那天兜兜转转、还一度迷路,她笑说:“但最后的成品还是我自己完成的!”
黄金叶则说:“我不会开车,以前都是丈夫天天载我去买菜。自从他中风后,我变得很少出门,爱热闹的我反而成了宅女。如果整天待在家,真的度日如年。”后来在女儿牵线鼓励下,不少志工联络她参与慈济活动、长者学堂,还主动接送她出门购物,让她感激不已。
虽然时常往返新加坡,协助她人坐月子,但只要有长者学堂的课程,她总会想方设法错开时间参加。今日的圆缘,更是她与好友黄金叶最期待的一天。
◎ 爱的传递
三年前,周安妮与周安娜姐妹俩原本陪嫂嫂参加长者学堂,希望她能感受温馨的人情氛围。没想到嫂嫂没继续参加,反而是她们留下来了。
周安妮笑说:“长者学堂就像回到小时候上课一样,能学到很多新知识。现在时代不同了,能有这样正向的学习环境,很难得,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周安娜也主动分享说:“虽然我不认识在场每一位志工,但你们的关怀让我很感动、很开心。希望明年大家都还会再来,因为我要当队辅!”一句话引来热烈掌声。
她说:“因为在这里被志工感动,也想把爱传递出去,去感动更多人。”
年轻时,她曾羡慕教会活动丰富、能凝聚社群,而佛教团体多半仅限于拜佛诵经。直到接触慈济,才发现原来佛教也能有多元活动,近年长者学堂的温暖氛围,更是吸引她加入。
卸下教职后,她希望保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依赖孩子陪伴。
“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我只希望他们过得好。我把他们带到这世界、养大成人,就已尽了责任,不需要他们回报什么。”
今年在长者学堂,周安娜学习到新的生活态度:“我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节水。之前打开水龙头哗啦啦,总觉得没关系,但分享者一句话提醒了我,现在我都会把水关小。不是我没钱,而是要为地球节省资源。”
◎ 幸福延续
今天是长者学堂年度最后一堂课,不少孩子特别放下工作,出席见证父母或长辈的温馨时刻。
牵线让好友刘秀宝为父母报名长者学堂的高慧霖,今和阿姨各捧一束花,献给母亲与九十岁的外祖母,祝贺她们完成一年的课程。
高慧霖说,年届九十的外祖母,虽然脚力衰退,但每次出门上课都满怀期待,被众人满满的爱包围着。面对小辈献花,她笑着比出拇指、大声说:“I love you!”
看着老人家好不容易完成长达一年的课程,间中还多次贡献手艺,制作咖椰酱(Kaya)与众人分享,高慧霖等人都倍感珍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时光无法倒流,不是每一次陪伴都理所当然,有父母亲在身边,就尽量抽空陪伴。”
明年,马六甲静思堂和爱极乐环保教育站的长者学堂,将改为每周进行,期待它不只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生命再出发的舞台;让长者有机会走入人群,创造生命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