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份的南马水灾,引发柔佛州多个社区史无前例的水灾。洪水涌入商家、住宅区和校园,淹没了大街小巷,让灾黎身处水深火热中,损失难以估计。
灾难现前,慈济志工不落人后,从一开始就进行勘灾、清扫、抚慰、发放物资,甚至自费聘请挖土机及大型卡车来清理灾黎屋前的大型废弃物。慈济救援行动,走在最前、做到最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爱,聚集灾区,为灾黎清理家园,安其身心。
当地有不少志工的家园虽然也遭水灾侵袭,但大家只是稍微把庭院打扫一番,即刻投入救灾工作,转苦为乐,把温暖带给他人。
◎ 爱心不打烊 全家共造福
此次,因主要来往三合港的道路中断,邻近的几位彼咯志工,从一开始就投入勘灾、救灾、清扫及发放等,他们的爱心不打烊,脚步从未停歇。
其中身为协调的志工王来吉(惟硕)身兼多职,不论身处灾区的现场多么混乱与吵杂,他总是沉稳地协调工作、安排人力、载送物资及拍摄等,并且带动社区志工一起投入,从一开始做到最后,尽心尽力。
他说:“因为看到大家的爱心,人人为救灾付出,是我最大的动力之一。”

这阵子,他每天为救灾奔波,尽管身体疲累,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他深有所感表示,平时多闻法,在活动或处事时,就能事理印证。水灾时,要面对很多的变化球,他从中学习良多。“管理不是开口指挥,重要是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事情就能圆满。”他说。
灾区范围大,人力不足,王来吉也邀约太太及三个孩子一起到灾区协助清扫工作。年轻的儿女跟着父母打扫、发放物资;女儿随着志工的队伍进行物资发放,小小的身躯扛着大件的床褥,不言苦、不言累。父母的身教言教,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且以爱、以善,以德来传家。
◎ 昨天是灾黎 今日是志工
居住在三合港的志工孙福联(惟联)从救灾收容中心返回家园,看到遭水灾蹂躏的住宅区一片狼藉,非常苦恼,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知如何下手清理。他感恩有慈济法亲的体贴关怀,不辞劳苦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志工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打扫干净。
志工在打扫过程中,寻获一些金饰,他决定把这些金饰全额捐出,援助土耳其灾民,发挥更大的功能。
隔天,志工王来吉一通来电询问:“师兄,要一起出来吗?”
孙福联暂时放下家中的收拾整理工作,换上慈济制服,协助乡亲清扫家园。“因为自己是当地人,更应该走出来付出,同时让大家认识慈济。”他说。

他曾经身历其境,更能感同身受,以行动来传递爱。他在发放过程中,把握短短的时间,与灾黎分享慈济,启发他们响应善的循环,成为慈济会员。
菩提林立同根生,佛法入心长智慧。他流着男儿泪哽咽地透露:“感恩有法亲,有佛法,让我很快就转念、放下很多……”这股力量让他更坚定自己的道心,继续往前迈进。只要念头一转,万般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 妈妈的身教 福慧做中得
适逢学校假期,身为华小副校长的志工苏雅婉(虑言)全程投入勘灾工作。因水灾导致来回路程不便,她从3月1日就寄宿在法亲家,以方便随时动员。
而在柔佛国立大学预科班(Johore Matriculation College)读书的小女儿黄捷慧刚巧也放假,一同前往灾区赈灾。
3月3日,从早上六点至傍晚六点,黄捷慧一路默默跟随志工,帮忙灾黎打扫家居、协助拍照,全程没有一句怨言。看到别人的苦,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亲睹妈妈及及其他志工无私地付出,非常感动。

苏雅婉时常跟两个女儿分享慈济事,以往小女儿黄捷慧都是“客串式”心态来参与活动,感受不深。此次亲身体验,感触良多,她还跟姐姐分享当天的所见与感动。姐妹俩都认同及支持妈妈投入慈济。
“妈咪,我知道您为什么这么爱做慈济了!”
“妈咪,您要加油,我们会把自己和家照顾好。”
当苏雅婉听到女儿这样告诉她,心中既感动又开心。“闻法还要力行,才能够以法相会”,这是苏雅婉的深刻体会。
此外,她的校长及同事也深表赞叹及佩服;家里的老爸爸,也一起投入协助搬抬发放物资。“身体力行,多做多得,对的事情要多做,而且要精进做。”她说。
●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志工的爱是一分祝福,亦是一分鼓励;携手协助水灾灾黎,让他们尽快重拾家园,以爱化碍,人人福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