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逆转失能 重新站起来

生病的疼痛、失能的哀伤、辛苦的复健过程,看起来就像是条漫漫长路,不论是陪伴的家人,或是病患本身,身心疲惫。阿芝札就是从失能到对生命绝望的个案,透过倾听关怀及细心陪伴的复健疗程,体能慢慢好转,让她重燃生命的希望。
慈济义诊中心医疗同仁周丽梅(左一)亲眼见证阿芝扎从坐着轮椅来,如今用行走辅助器步行之复健的成果。【摄影:颜玉珠】

“1、2、3 ……8、9、10。”

物理治疗师陈秀凤边数边留意阿芝扎(Aziza Binti Aman)的动作,每十下后暂停口令与动作,让阿芝扎稍做休息再做复健动作。

不管是运动脚部,或伸展背部,活动上半身肢体等简易的肌力训练,阿芝扎都很努力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趁着喘息不忘欢喜地与物理治疗师话家常,陈秀凤仔细聆听并将病患的话牢牢记在心底,逐步带领病患跨越身体的痛,失能的无奈,重燃生命的希望。

◎ 病未可惧 却“痛”不欲生

阿芝扎多年前因经营咖啡店生意,膝盖因长期站立疼痛而动过刀。几年前在家跌伤,不得不在背部植入铁支,开启她的疼痛人生;没想到2023年10月再次因跌倒开刀,此次动手术植入更长的铁支。

手术后,因严重的骨质疏松、肌肉流失压到神经、骨头摩擦等等导致她无法坐立,更无法平躺,几乎二十四小时只能侧着身体躺在床上,身体疼痛难耐,天天必须服用止痛药。

如此日子一天天过,身心俱疲的阿芝扎坦言,当时痛到真的生不如死,想着不如死了算了!”身体被病痛一点一点侵蚀,卷入悲伤、失落、忧郁等负面情绪中,凡事仰赖先生协助,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成为家里的负担,人生逐渐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七十二岁的先生阿布伯克尔(Abu Bakar Bin Rahmat Tullah)单是撑扶太太起身,都异常吃力,何况还得独自处理和照料太太的生活起居。“我的双眼视线模糊,照顾上更显辛苦,但夫妻本来就是应该相互扶持,共患难!”

阿布伯克尔没有怨天尤人,不离不弃地照料太太,即便开刀后初期复健成效不明显,但阿布伯克尔半年来定期载送太太到政府医院做复健,阿芝扎病情却无进展,因此对于疗程始终抱持着消极的态度。

阿布伯克尔不舍又无奈地说:“复健部有很多病患,物理治疗师无法兼顾,病患反覆做一样的动作,疗效不大。要去外面找私人的复健师,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夫妻俩平时靠着孩子给的一点钱与政府的福利金省吃俭用过生活,也不知道有何管道可以协助,更不敢寻求额外的复健治疗,阿芝扎只能日日被病痛折磨,阿布伯克尔只能咬着牙撑起照顾之责,夫妻俩都在煎熬中过日子。

◎ 从心开始 医病先医心

半年后,病情没有好转,复健成效不大,医生甚至跟阿芝扎说需要动第三次刀,她吓到连忙拒绝。偶然从亲戚口中获知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提供免费物理治疗协助B40中低收入家庭,阿布伯克尔马上载着妻子前来求援。

慈济义诊中心医疗同仁周丽梅(懿眩)坦言,初期阿布伯克尔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阿芝扎来做复健治疗,当时不知道是否可以协助到她。

周丽梅感恩物理治疗师陈秀英很愿意倾听,温和地对待阿芝扎,感同身受她的痛;透过按摩、刮痧等先舒缓病患的疼痛,纾解肉紧绷,之后才慢慢教导可以在床上做到的复健动作,依照阿芝扎可以承受的循序渐进,建立与病人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感受到阿芝扎很愿意再来慈济复健,因有人聆听了解她,又能舒缓她的痛,虽然每次来复健还是会喊着身体的疼痛,但是随着来的次数愈来愈多,抱怨和喊痛的次数愈来愈少了。”周丽梅分享。

陈秀凤表示,当时眼看坐在轮椅上的阿芝扎脸上非常沮丧与痛苦,试着先倾听她的心声与需求。言谈中,获悉长期服用止痛药,生活无法自理,没有胃口,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希望可以恢复往日的活动力,例如做家事、煮饭、出门购物、拜访亲朋好友……凡事可以自己完成,不用麻烦任何人。

物理治疗师陈秀凤(左一)透过下肢训练,增加肌力,以减缓阿芝扎的疼痛。【摄影:颜玉珠】
阿芝扎向陈秀凤(左一)倾诉,陈秀凤以医病先医心,逐步深入复健治疗。【摄影:颜玉珠】

“唯有转变她的心情,摆脱负面情绪,让她相信我们,才会敞开心胸接受我们,提升复健的信心,信心产生动力,身心灵息息相关。心情愈不好,愈难让自己康复起来,所以第一步不是急着给予她复健的动作教导,而是倾听、开导与安慰,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毕竟她对之前复健疗程已失去信心。”

医病先医心,陈秀凤感受到阿芝扎强烈的负面情绪,先给予心理建设,加油打气中引导正面思考,唯有放宽心才能接受新事物,同时针对她的疼痛做复健,优先减轻病痛为主。互动间,了解阿芝扎想要能走出家门与邻居聊聊天的心愿,陈秀凤听入心,针对此逐步强化其肌肉训练,再依照复健状况调整疗程。

复健过程,阿芝扎身体仍持续疼痛,有时也会因疼痛而无法完成复健动作,或是嘴里喊着“痛痛……”但阿芝扎却坚持休息一下再接再厉,没有退缩,逐渐摆脱负面情绪。只因阿芝扎感受到与众不同医病间的沟通、陪伴与温度。

◎ 走出阴霾 喜迎新人生

如今,阿芝扎总是说说笑笑开心地完成每一次的复健疗程,结束时更是迫切地预约下星期的复健。她分享:“物理治疗师很有爱心、耐心地教导复健动作,总是轻声细语详细解说,又一直鼓励我,见我无法负荷会暂停休息或是换成其它动作,这样一对一的带领我复健,让我很安心也产生信心。我很听话,回家每天都有做复健。在慈济复健的这段时间,疼痛真的减缓了,脚也比较有力,看见自己的进步,很开心!”

近三个月的复健治疗,阿芝扎已能靠助行器踏进慈济义诊中心,阿布伯克尔陪伴在侧,两人脸上不再愁云密布,取而代之的是满心欢喜的笑容。

看见阿芝扎脸上从郁郁寡欢到现在眉开眼笑,陈秀凤由衷的欢喜,肯定阿芝扎的努力、阿布伯克尔风雨无阻接送妻子复健的用心。

阿芝扎感恩地说:“身体部分失能,只要能做点事就很高兴了,但我从未想到能康复到如此,我已可以处理生活大小事,还可以帮忙备菜!甚至走到隔壁与朋友聊天……”
 

双管齐下,阿芝扎在慈济义诊中心接受中医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摄影:颜玉珠】

现在阿芝扎更是双管齐下,在慈济义诊中心接受中医治疗及物理治疗后,身体比前舒畅,对复健有绝对的加分效果。这些治疗如果是自费,他们可负担不起,如果没有慈济帮忙,这一切都无法实现,感恩慈济、感恩志工、感恩物理治疗师、感恩医师……太多要感恩的人事物。

志工看见夫妻俩的蜕变,也是欢喜不已!“相信不久,阿芝扎能圆满可以自理生活,可以来去自如的行动力。”陈秀凤肯定地说。

慈济义诊中心扮演社区医疗关怀的角色,提供复健、中西医等衔接性的医疗服务,让人人可以健康地生活。

透过复健,减缓身体的疼痛,克服失能的苦闷,如今阿芝扎的身心状况大不同。虽然还无法长距离的行走,但已是逆转她的人生,从无目标、无意义,到现在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活出新的可能,踏实过日子。

现在阿芝扎进一步的心愿是“可以用一根拐杖行走,我就很满足了!”阿布伯克尔听闻笑开怀附和地说:“我的心愿是可以喝到太太泡的咖啡,吃到太太煮的饭菜,就很满足了!”

两人相视而笑,带着无限的感恩和众人的祝福,踏上回家路。与志工互道“下星期再见!”

三个月的复健让阿芝扎夫妻重燃生活的希望,每星期带着欢喜和感恩,与志工互道下星期见。【摄影:颜玉珠】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