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悲本性 为爱付出

弄西安长屋村长亚赛(中)非但没有争取先看诊,反而挨家挨户,亲自邀约众村民前来看诊。 【摄影:陈佩莉】

身处逆境者,未优先考量个人利益和得失,心心念念只为众人的健康着想; 受助于人者,亦可翻转手心助人,收获付出后的轻安自在;稚龄孩童,善用假日随众付出,体现与生俱来之善念……不计小我的善行和布施,大爱精神,令人赞叹!

证严上人慈示,教诲众弟子:“人人本具与佛同等的清净本性。”冀望人人秉持佛陀的慈悲本怀,为苦难群众付出、拔苦予乐。

2019年10月26日,慈济古晋支会志工与人医团队进入美里省(Miri)特郎乌山县(Telang Usan)的乌鲁峇南(Ulu Baram)举办偏乡义诊。因义诊概括的范围较广,医护与志工团队各分为三组,而弄西安(Long Siang)长屋是这次义诊的其中一个目的地。

团队在四轮驱动车的护送下,奔驰于一段漫长的崎岖山路才安全抵达弄西安。弄西安乃是乌鲁峇南区的其中一排长屋,檐下住有二十三户人家,共计六十九位村民,他们多以农作、砍伐和猎捕维生。

义诊团队乘坐四轮驱动车,奔驰于一段漫长的崎岖山路才安全抵达弄西安。 【摄影:陈佩莉】

◎ 殷勤邀约 舍己为人

身处医疗匮乏的环境中,作为弄西安长屋一村之长,亚赛(Asai Berat)毅然放弃看诊的“优先权”,反而怀着一颗良善的心,挨家挨户,亲自邀约众村民前来看诊,心心念念期盼大家身体健康,善举令人赞叹。

看到一群来自村外的医护人员与志工走进偏远的村庄,施医又施药,亚赛显得格外开心。他表示,若逼不得已,村民生病时,宁愿选择服食传统草药来治疗病痛,他解释说:“进出市区的路程遥远、道路崎岖,生病的村民需要忍受颠簸之路的折腾,而且还要缴付昂贵的车费,才能抵达市区的诊所或医院。”

义诊现场,亚赛主动协助搬运桌椅,确保一切安排妥当,以便医护人员能尽快为村民检验身体。此外,他亦殷勤地带领四轮驱动车队到邻近的弄实鲁隆(Long Selulung)长屋去邀约当地居民前来看诊。

弄实鲁隆长屋的设备更为简陋,破旧的木屋实在不容许太多人踏进长屋,仿佛随时会因超重而坍塌。个性内向的弄实鲁隆村民原本不愿意跟随,但是经过亚赛诚意邀约和解说,村民才携老扶幼,随车队到弄西安看诊。热心的亚赛以同理心对待,冀望人人获得相等的医疗待遇。等到大部分的村民都已经看诊后,他才登记,让医护人员为他做体检。他分享说:“大家都住在穷困的村庄,同样面对医疗的缺乏,健康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难得有医疗团队到来,一定要让大家来检验身体。”

心系村民、爱戴乡亲的村长,尽管生活清苦,依然保有慈悲胸怀;不舍村民因病而苦的一念悲心,尽显大爱情操!

◎ 翻转手心 为爱付出

慈济志工以感恩、尊重和大爱情怀关心贫户、辅助案家生活所需之外,时时引导案家走出阴霾,并在适当的时刻引导他们学习布施,做个手心向下、行善助人者。

慈济古晋支会前照顾户李景妹的先生罹患肾病,经历十余年的洗肾之路,所幸获得善心人士捐献,并于2017年在雪兰莪士拉央医院(Selayang Hospital)做了肾脏移植手术后才得以康复。景妹深深感念古晋与雪隆志工们在她非常需要的时刻,施予她爱与关怀以及待她如家人般的援助,她有感而言:“在住院的两个月,志工每天三餐持续不断供应餐食,让我感受到被爱的幸福……”

前照顾户李景妹(右)心存感恩地表示自己是有福之人,慈济不仅在她有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还启发了她的悲心为大爱付出。 【摄影:陈佩莉】

因为被爱,景妹学会了要把爱传出去。生活环境改善之后,她加入志工团队,把握时间参与慈善发放、做环保和其他活动,尽量付出。由于亲身体验走出困境的欣慰,景妹认为付出应及时,生活贫困的人,心灵更要富足。她表示,只要出自真心诚意,即使一分、一毫,小小的力量都是一个善念。

坐在四轮驱动车内,颠簸的路途令她难受。不仅如此,车子行驶在雨中的夜晚,漆黑的路上都是泥泞,又滑又危险,让她深感担忧和害怕。她能够同理当地村民的难处,她说:“生病的村民或怀孕的妇女,如何承受这样颠簸的路途呢?”

第一次参与偏乡义诊,景妹在付出的过程中看到医疗设备匮乏和寻医无门的村民,她很庆幸自己生长在幸福的国度以及获得医疗上的照护。她不禁自问:如果医疗设备较好,交通方便,村民的健康是不是更有保障呢?她知足地表示:“我觉得我的路很平坦,我的生活很好,我真的很幸福,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经历过苦难人生,有感于同是天涯沦落人之苦,景妹心存感恩,启发悲心为大爱付出,让生命升华,并以身教为“行善助人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作了一次最好的注解。

◎ 稚子情怀 本具善念

能够付出助人者最有福,付出助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可轻易地伸出援手,发挥一颗小小螺丝钉的良能。

义诊志工团队中,郑诗珈是年龄最小的一位。现年十二岁的她,早在两年前的第一次偏乡义诊便迫切地想要参与,考量到她尚年幼,前两次都婉拒她加入。经过一番苦苦“纠缠”,志工郑玉蓉(懿容)给她开出三个条件:一、参与义诊是来付出而非休闲;二、出席者一定要有岗位;三、参与者要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不能依赖旁人。没想到,诗珈一口答应,还承诺一定会做到。

十二岁的郑诗珈是年龄最小的志工,她在登记处协助记录看诊者的资料。 【摄影:符爱萍】

长屋一隅,医护人员正忙碌地整理药物,供给各区义诊使用;诗珈亦不得闲,她协助点算和抄写,虽然是简单且轻便的工作,她亦陪伴大家直至深夜才就寝。隔天一早,她依然精神亦亦地随团到义诊现场,在登记处协助记录看诊者的资料。

经历一段崎岖的山路才抵达义诊场地,路途中,诗珈闭上眼睛,不看车窗外的景物以减轻心中的恐惧感。她感同身受地说:“住在深山里的村民很辛苦,生病了无法就医,即使想要到医院,亦要经过一条漫长难行的山路,我觉得我很幸福。”

诗珈的父母都是慈济志工,在善的环境及耳濡目染之下滋长善念。年幼的她体会到村民的清贫与困境,并表示下一趟义诊她还要参与。诗珈感激父母让她参与这次的偏乡义诊,除了增广见闻,她还感受到助人之乐。带着稚气的语调,她呼吁道:“希望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和志工们能够到乡下举办更多的义诊,帮助贫困的村民们。”

稚子之情,意单纯;赤子之心,无杂念,诗珈怀着狮子的勇猛心,不畏辛劳与恐惧行入苦难之境,本着一颗付出的心,展现为善助人的一己之力!

人有无限可能,只要有心,一切就不难;无论是什么身分,行善助人都是人人本应履行的分内事。举办偏乡义诊,旨在启发更多良善的种子,在亲睹困境后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从而发挥良能接引更多有志一同的善心人士,齐心合力,帮助弱势群众!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