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法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在《炉香赞》的佛号声中,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外围已菩提成林,一尊尊谦卑的菩萨虔诚合掌,安住当下,准备以一颗清净心向心头的那一座灵山前进,让修行的道路,更臻圆满。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自一九六六年成立以来,即以“慈悲为怀、济世为志“的创会宗旨,让善足迹遍布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行愿迄今已达五十九年。适逢周年庆,慈济雪隆分会定于2025年4月26日、27日以及5月1日一连举办三场次的朝山活动。藉由三步一拜的身行,虔诚礼佛,以去除无明之姿,达豁然开朗之态,为自己祈福、为天下祝祷。
证严上人慈示,“朝”即是方向,把自己的身、心和行为,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前进;“山”表示德高如山,要培养内心的那一份德,像山一样。朝山不是向那座山拜,而是向着崇高的“心德”、自性的高山去拜。如能时刻抱着朝山的心态,用在日常生活中,这就是“修行”。


◎朝山法喜 静心净心
阴阴的天气,伴随微凉的风;虽不见晨曦,但见众人心中升起的朝阳已然映照脸上,伫立就位的逾六百位参与朝山的志工与会众,静候迈向灵山的第一步……
时间如“七”而至的清晨,伴随维那、悦众的引领,在《炉香赞》和《赞佛偈》的佛号声之后,众人举步缓进,以身为道场,一步一步放下烦恼、去除贡高我慢心,回归自性。
抱着一颗忏悔的心而来,苏钧桂应志工邀约首次参与朝山。身为慈济前照顾户的他,因为慈济补助他洗肾的费用而开始接触慈济。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但他却对慈济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他铭记于心。
“今天参与朝山,是要忏悔自己过往的身口意以及贪嗔痴的种种业障,因为我很贪吃……所以希望藉由朝山,让自己有机会忏悔自己所做的。”
得知慈济雪隆分会今年会举办三个场次的朝山,他发愿自己三场都要出席,回馈慈济对他的帮助之余,也要坚定自己的道心,寻找心的方向,为日后加入志工行列作铺垫。 “在三步一拜的时候,虽然膝盖会有一些疼痛,但我还能坚持,因为我已经发了愿……”笃定心志,老实修行,钧桂以戒为师,直言不会放弃。


即使坐在椅子上休息,邓博升的眼神不曾离开朝山队伍。 “流鼻血是小事,比我年长的都在坚持,为什么我不能做到… … ”这一份渴望,紧紧守护着他朝山的信念,助他克服身体不适。确定鼻血不再流,博升回到朝山队伍,继续跟着众人三步一拜。
来自关丹的博升,在吉隆坡工作逾年,因缘际会下来到静思书轩,认识了慈济志工。首次听闻朝山的他,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搜索朝山的资讯,决定参与朝山的初体验。年仅二十三岁的她,是朝山队伍中少数的年轻面孔。 “来到这边,我觉得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思维更加清晰,同时减轻焦虑感。”
朝山的过程中,博升开启了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和解与接纳。工作上的压力,迫使他不容许自己犯下错误,自责的心情更转变为焦虑。闭着双眼跟着佛号声踏出的每一步,内心的纠结逐渐释怀。 “过去遇到挫折时,我会一直苛斥自己。现在我开始接受自己会有犯错的时候,学会原谅、放下、接受和爱自己。”
经历了流鼻血的小插曲,邓博升如愿完成朝山。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涔涔流下,虽然湿了衣服、但却净了心地。从不知朝山为何物,到坚持完成朝山,博升开始有所体悟:“我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姐姐和哥哥们的陪伴,以及上司和同事的帮忙。”一趟静思堂朝山,让他满载心灵道粮,欢喜而归。


◎日日积善 正念不偏
坚定心志的朝山队伍,步步精进,念念踏实。众人用感恩和祝福的心来代替忧心,祈求自身安康、天下无灾无难;朝山礼拜,人人动作一致,礼佛诵佛号,以虔诚的心去除我执傲慢,让佛法入心也入行。
去年抱着“朋友邀约就来看看“的心态参与朝山,陈思静坦言感受不深。但今年,她再次应邀赴约,还邀了另外四位朋友一起前来。
“本来以为安排不到时间,但是既然已经跟朋友约好了,就排除万难,来吧!今天早上抵达静思堂,我就告诉自己,既然来到,那就要学会放下,因为难得可以和那么多有志一同的人,一起做着方向一致的事...... ”陈思静微笑地说着。
将朝山视作“另类”活动的思静,是因为朝山在她心里是为自己、为世界祈福的一件大事。所以,能和众人一起、在同一个时间为世界祈福,是真的很不可思议!
也因着内心的自我调整,她在三步一拜时,将头磕到最低、将身子贴近地面,真切去感受土地散发出的气息,观照自心的平和。 “今年和去年相比,感受真的不一样,就因为放下,所以我内心很祥和,感受到整个磁场是很正能量的……”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凝聚一群人,力量就可无限大。与陈思静结伴到来的钟淑琴,也是第二次参与慈济的朝山。
钟淑琴分享道,去年的第一次朝山,是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最后跟着佛号慢慢调整步伐才跟上节奏。由忐忑到从容,钟淑琴感受到朝山三步一拜的力量,心无杂念地专注在当下,内心感受佛号声带给她的祥和氛围,远比去年来得多。
“每次在跪拜的时候,我都是带着祝福和祈祷的心,希望我的家人、我自己都能健康,平安吉祥……”钟淑琴红着眼眶,哽咽地说道。


◎对治心病 克服体疾
无论是三步一拜的行愿,还是弯腰礼佛的虔诚,在朝山队伍中俨然是晨光熹微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心地光明,亦为世间带来温暖。体解行动不便长者的一念虔诚,朝山现场设有大爱观礼区,让长者也能向诸佛菩萨祈愿,为祥和社会献出一份力。
在女儿陪同下,坐在轮椅上,已年届八十二岁的黄美玉婆婆静心等待朝山仪式开始。
“……那时候的我还可以走路的,没有坐轮椅的。 ”略带伤感、轻微颤抖的声音,美玉婆婆娓娓告知这是她第二次前来朝山,只是有别于往年,她是行动自如的与女儿一起来朝山。事因去年不慎跌倒,动了四次手术之后,脚力不胜从前,需要依靠助行器方能行走。本不想参与的她,得悉可以坐着轮椅来朝山,她欣然答应。
从容淡雅的坐在轮椅上,一头白发的美玉婆婆全程在女儿的陪伴下跟随佛号声、双手虔诚合掌、念诵佛号、弯下身虔诚礼拜。她感到整个道场的气氛很温和,这让她觉得整个朝山过程带给她一种很平静、心无杂念的氛围。
“祈求天下太平……我觉得大家平安,我也就平安,因为我也是众生之一。”对于近日地球的四大不调,美玉婆婆以无我的大爱精神,不为自身祈愿,反而祝福天下无灾无难。最后,心宽念纯的她还是微笑地说到:“我当然还是希望自己的脚能够好起来……”
同是坐在轮椅上,今年八十一岁的黄万良阿公,虽不能跪拜,但他依旧口里念着佛号,频频弯腰向诸佛菩萨鞠躬。黄阿公以轮椅代步,跟着朝山队伍,为抵达心里的灵山塔而努力。
“我在六年前中风,虽然不能行走,但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位病人。我要把自己顾好,努力做复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
乐观、开朗的黄阿公以身作则,不让身上的病痛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心情。 “今天是我的孩子载我,第一次来朝山,主要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体障碍而限制了自己求法的心。只要保持正念的心态、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一定能慢慢变得更好。”


●
历时逾七十分钟的三步一拜朝山,在大众唱诵《三皈依》以及《回向偈》之后,终得圆满。期许大家继续精准方向,步步踏实,为人间付出,亦时刻透过朝山礼佛的修持,让自己的身心净化、法喜充满,为人间净土祈愿、为祥和社会祝祷!
(资料来源:梁丽华、张晓婷、陈晓燕、许音包玲、孙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