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的灯光照射在看板上;看板里的一个个人物正在无声说法,他们展示人生苦相,诉说生命里的苦和痛,也诉说因为爱,一切的不幸已转换为快乐、幸福……
2025年1月4日,新年伊始,雪隆静思堂举办第一场会员场次的岁末祝福;一如往年,静思堂里外充满喜洋洋的新春气氛。一踏进人文厅,就见到巨大的福慧红包模型,红彤彤的红包似乎在喜迎大家回家来!
◎转苦为乐的秘诀
“请问有兴趣来看慈济的慈善个案吗?我可以为您解说……”志工锺永长(本棣)站在感恩堂外面的法华坡道,向走上来的民众打招呼,欲引领大家到身后慈善故事展的区块,但民众一听慈善个案,一声:“Sorry,慈济做慈善有听过,没兴趣再聼。”就走掉了。
由于慈善故事展是新设立的展览区块,民众感到陌生,愿意到慈善故事馆参观的人寥寥无几,身为导览员之一的锺永长感到焦急,灵机一动,即刻改口对民众说道:
“要不要来了解一下,如何将自己的烦恼转为快乐?只要花您少少时间,就可以和您讲解如何从苦中得到快乐!”一句转苦为乐,果然吸引不少人驻足聆听。
从最前的看板“翻转手心、行善人间”阐述慈济“教富济贫”及“济贫教富”(注)的理念,再藉由上人开示“苦、集、灭、道”的含义,锺永长以展示的十个慈善个案,一一叙述人生苦的源头及从苦转乐的秘诀。
透过看板上的相片及文字,锺永长娓娓诉说他人的生命故事:重啓人生的瘫痪学子艾达;心心念念要拍婚纱照的阿米和阿兴;转怨为愿的印裔志工古娜孙德丽;象脚顽疾获重生的肯纳;曾受家暴伤痕累累的少女卡维达;只想多吃一口佳肴的癌友刘丽珍;与妈妈及家人失联达十七年的吴国平;患脊椎病躺在床上却散播笑声的梁德鸿;一辈子在痲疯病院而善念不断的王木兰;志工相伴一生的葡萄(肉瘤)婆婆黄佛娇母女……
不同的人生都有不一样的苦和痛,锺永长在两个星期前拿到资料时,他就熟读每一个人物的故事。
“白天工作忙,晚上才有时间细细阅读。阅读后,又要思考如何将个案里的人生和佛法中的苦集灭道扣在一起,所以,这两个星期来,每次要做功课至凌晨两点……”
他不讳言,所有的苦都离不开病痛和心灵创伤,但庆幸有慈济人的爱与关怀,让黑暗中的苦难者看到充满阳光与希望的道路。
除了陈述故事,他也在讲解中与会众互动。他会以吴国平与妈妈失联十七年的故事,鼓励双亲还健在的会众多回家看看,珍惜每一次承欢膝下的机会。在讲述王木兰阿嫲一生坎坷,只因志工爱的肤慰,啓发阿嫲的善念,也在行善中找到有价值的人生时,他会呼吁大家不要小看自己,只要肯付出爱就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
“我在讲述时,见到民众有的点头有的悄悄拭泪,我自己也很感动,也会哽咽。”他坦言,当人生的种种苦扣上佛法,其实就是一帖良药。
他很感恩能承担这次的导览员,让他对佛法有深一层的体悟,也更清楚转苦为乐的秘诀无他,只要肯付出一份爱去拥抱不幸的人,只要肯伸出双手将苦难者从绝境、黑暗中拉拔出来,那么,再苦的心灵必会转为快乐。
◎行善行孝不能等
2023年受证的毕业慈青黄熙凯(诚迪),推着坐在轮椅里的奶奶梁玉梅,跟随慈善故事展的导览员,走过每一个慈善个案,聆听背后的故事。
梁奶奶因为膝盖疼痛,不太爱出来走走,这是她第一次踏足静思堂,也是第一次参与岁末祝福。她轻声地表示静思堂很庄严,人很多很热闹。
展示的故事,个个都触动她的心弦,尤其是吴国平和妈妈失联十七年,幸亏在志工千方百计、锲而不舍的打听、联络,几经波折和辗转才让母子团聚,她感受到因为志工的爱圆满失去的亲情,不禁眼眶含泪,有所感动及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慈济,这份亲情就永远断掉了。”
亲情对梁奶奶而言,是生命中至为珍贵却又屡屡失去;她育有四男两女,三个儿子在几年内相继往生,连老伴也在两年前往生。最伤心的是,剩下唯一的儿子,即是黄熙凯的爸爸也在几个月前因病往生,深受打击的梁奶奶身边只剩下两个女儿及唯一的孙子。
身为长子嫡孙的黄熙凯,能体会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的哀恸。每次见到奶奶郁郁寡欢,他就感到不舍,曾多次邀约奶奶参与慈济活动,但奶奶却以行动不便,拒绝出席。这次,他极力邀约奶奶出席岁末祝福,并告知静思堂有轮椅,他可以推着轮椅带奶奶到处逛。
“我希望奶奶亲自来领上人的有缘红包,承接上人的祝福,也希望藉由慈济道场的正能量,化解奶奶心中的悲伤。”他最期待的是藉由慈善故事激励奶奶化悲愤为力量,对生活重新燃起一份希望。
黄熙凯陪着奶奶聆听一个个故事,对他来说,这些个案故事无疑是温故知新,以前还是慈青时,曾经跟随师姑师伯去做个案,但随着自己出来社会工作,加上家庭屡遭变故,让他无暇出来做慈济。
然而,今天在展示的个案故事,看到一群慈青陪伴葡萄(肉瘤)婆婆黄佛娇母女,大家笑得欢愉的画面,不由勾起往日做慈济的美好回忆,也提醒他是时候多出来做慈济了,因为明天和无常哪个先到,谁也不知道,唯有把握能付出的机会才最实际。
“除了自己要多做慈济,我也发愿,每年的岁末祝福都带奶奶来,让奶奶在温暖与充满希望的氛围迎接新的一年。”除此,他也计划好要花多一点时间陪伴奶奶,鼓励奶奶也去环保站做做环保,认识多一点人,这样,奶奶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恒持善念助人乐
民众杨静莹,每年都会和妈妈、女儿一起来参与岁末祝福。每一年过来都会将十多年前拿到的竹筒带来,将竹筒里的钱币倒进大瓮里,是她和妈妈坚持不断的善念。
杨静莹很喜欢出席慈济的活动,在慈济里总会让她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此刻,她和妈妈、女儿聆听导览员讲述慈善个案,了解到每个个案的人生很苦,但志工走进他们的家庭,不但改变他们生活,也扭转他们不幸的命运,她感受到助人的力量不可忽视。
“我每次都有阅读慈济月刊,知道志工会走入贫苦家庭去帮助需要的人。今天透过慈善展,我更明白帮助人不只是金钱上的援助,还要把对方从苦中转化为开心,不要轮回在苦之中,这是很重要的。”
她也感佩受助者往往也能成为助人者,像受家暴的印裔女孩卡维达在扭转命运后,也穿上志工服去助人,从手心向上等待帮助而变成手心向下帮助别人,这份爱的啓发和延续令她深感动容。
走了一圈,她觉得慈济真的帮助很多人,但不能否认,现今社会上有很多人缺乏爱,慈济让每个人重新体悟到爱很重要。
“感恩因为有您们,让我们付出的一点爱,有机会帮助苦难者。”她欢喜表示,十多年前接触慈济,领取竹筒之余,她和妈妈也成为会员,两人至今仍然月月交善款护持慈济的慈善志业。如今,看到慈济一直在救助苦难和有需要的人,其中也有自己和妈妈小小的捐助力量,不由深感欣慰。
“我和妈妈会继续交善款,捐竹筒!同时,新的一年,诚心希望灾难减少,国泰民安!”这是她和妈妈新一年的心愿。
●
第一次随同朋友踏足静思堂,唐素仪在慈善故事展看到社会上有很多不幸的人,有人被看到、被帮助,但她也感叹还有很多人没被发现,也得不到帮助,还在挣扎中。
她聼导览员解说有的个案长达十多二十年的陪伴,才改变案主愿意走出苦境,因而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体的力量无限,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在展示的个案中,她看到身体残缺的人也可以做善事助人,体会到行善不是单单捐钱一种方式,用爱去关怀,给予鼓励和祝福也可助人,这是金钱没法衡量的大爱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觉得不快乐。其实,我们身体健全已经要很感恩、很知足。”她表示,有健康身体可以做很多利益众生的事,这是最大的福分。”
相约唐素仪来参加岁末祝福的黄添伟,见到唐素仪看了慈善故事展后,感动满满,马上怂恿对方:“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有的不幸有的心很苦,我们可以学习志工,给活着的人一个希望,慈济是在超度活人!”
导览员听了,即刻鼓励他们一起走进慈济当志工,因为社会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慈济也需要更多志工去肤慰众生。
黄添伟和唐素仪都笑着表示,愿意走进慈济多了解,也期待可以当志工。因为,去帮助需要的人本是他们的心愿。两人及陪伴前来的朋友在离开故事展前,一一领取竹筒,表明先从付出小小的善行开始……
(注)“教富济贫”是教导富者,看到穷苦的人生能察觉自身的有福,进而付出一分爱去济助贫苦。“济贫教富”是济助贫苦,使能温饱度日,进而坚强自立,并知所回馈,愿当救人之人。如此人人开发出心灵的富有,就能造就亮丽的社会——证严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