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慈济Foodcare社区关怀计划、K1K2.0守望相助纾困计划的受惠者,直到成为慈济志工,刘凤仪把曾经是手心向上的受助者角色,转化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也重塑了更好的自己。
2020年3月8日,马来西亚政府为截断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链,宣布落实行动管制令,全民共度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时光。三年后,同样是3月,对刘凤仪来说则是一个大大的转捩点。
“因为在那段日子,慈济志工走进我家,透过补助,纾解我的困境,也带动我参与慈济的各种活动,学习去付出,今年3月,我也正式被推荐为志工…… ”
回想以志工杨玉萍(明劼)为小组长的关怀团队初次上门家访,曾经营企业的凤仪坦承很不自在,但因行动管制令陷入经济窘况,申请了Foodcare社区关怀计划后,接连是K1K2 .0守望相助纾困计划的援助。 “那时,公司不能营运,又有很多开销要付,亲人之间也出现意见相左、关系紧蹦等问题,人生可以说跌到谷底,看不到未来。”
而玉萍和团队在协助凤仪纾困的当儿,也扮演解忧的角色。凤仪分享,当初对慈济的确懵懵懂懂,但看到玉萍如斯落力为自己安排活动岗位,被她的诚与情所感动,尽心尽力投入活动。 “疫情稍缓后,我带着两个儿女去环保点做资源分类、承担社区义卖活动的工作人员、到慈济鸿图园共修处和吉隆坡慈济静思堂打扫。”


◎ 加倍承担 转移烦恼
同时,在政府还没宣布解禁前,玉萍也安排凤仪和孩子上亲子班的网课,让她更深入了解慈济,也开始参与社区的各种静态共修。在互动中,彼此也逐渐建立了信任。 “尽管在那段期间有志工的陪伴,但行动管制令给我带来的重创,却一直积压在我的内心,不自觉透过火爆的脾气、想法倾向负面展现出来。玉萍留意到,就加倍邀约我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参演社区吉祥月短剧,K1K3.0守望相助纾困计划慈善家访,转移我的烦恼。”
凤仪笑着说,也许是情绪寻找到宣泄的出口,诸多的积怨渐渐的降低了。 “尤其是慈善家访,一跨入申请人的门槛时,就回想当初同样寻求援助的我,感受很深。”因此,凤仪表示她更懂得以同理心去跟受惠者互动,也发现到,有一些家庭比她更需要帮助,本身的情况并不是最糟的。

◎ 善的种子 渐渐发芽
“我跟他们分享,不要感到无助,只要有需要,慈济会做他们的后盾。每一次的家访,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现况,我也专注聆听他们的悲伤、忧虑,最期待的,还有喜悦,彼此保持友好的关系,我才领悟,能够去助人真的是很开心的事。”
凤仪分享,有一次陪父亲去看病时,她主动去搀扶一位老妇人,才想起换作是以往,仅仅升起怜悯心,而没有付诸行动。跟玉萍分享时,她很高兴的说: “凤仪,这证明善的种子已经种在妳的心田,要继续让它发芽、成长。” 去年10月,凤仪重返职场,经济趋稳,今年也无需申请K1K3.0守望相助纾困计划,也换上了志工服,重塑了更好的自己。
凤仪感恩玉萍跟她分享过的“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这句静思语,期许自己在慈济大家庭承担的路上,更勇猛前行。

●
发放物资或金钱,总有用完的一天,唯有用心的陪伴与带动,洒下爱的幼苗,总有一天,就会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