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回归初心 不再与生命拔河

慈济志工:陈威翰(诚翰)
年龄:42岁
志工年资:20年(2003年)
受证:2009年

走过慈济二十年,陈威翰累积人生经验,待人处事更为沉稳。他深信只要坚定于慈济菩提大道,人生路必会顺遂。【摄影:梁倩宜】

走过慈济二十年,他累积人生经验、智慧增长,待人处事更为沉稳。他深信:“只要坚定于慈济菩提大道,人生路必会顺遂。”

2003年,陈威翰(诚翰)在大学就加入慈青。他与伙伴们怀抱着勇猛精进心一起推动慈青会务,也订下共同目标与使命,要为证严法师扛天下米萝。他坚定地说:“年轻人要有多一分使命,因为未来慈济需靠年轻人接棒。”

毕业后,他喜获美国大企业高薪聘请,派遣到中国常驻。当年,这诱惑的工资令他举棋不定、难以取舍。慈青伙伴陈佩琪(懿毅)一席话:“也许工资很吸引,在国外是否会失去付出的机会呢?”结果,他选择留在吉隆坡工作。“我还可以延续慈济因缘,和伙伴们一起推动及陪伴慈青,在付出中感到很开心。”

在岁月的长河中,他忙于家业和事业,无形中渐渐忽略了慈济志业。许是工作与慈济相互影响;他更想把生活重心着重于家庭,感觉犹如拔河。他坦言:“我也会懈怠,表面上从未间断参与活动,事实上我内心并没有认真。”这场内心交战直至2020年10月18日,第三儿子梓乐的降临而产长生变化。

“孩子一出世就患上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基因突变导致肺和肾脏无法正常操作,病情起起伏伏。七个月大的宝宝经历了六次和生命抗战的手术。”提到梓乐总令他心疼,他哽咽地陈述梓乐的病况。

面对梓乐的事,他从来没有负面情绪。 “我们从初始慌乱到定静,都仰赖于佛法;我们不停探索,询问,只想帮助梓乐。”于是,夫妻俩挑起为梓乐劝素结善缘的责任。“孩子是我的老师,他以自身苦相示现,教育父母要戒慎虔诚投入善举。孩子无法亲自付出,我承诺藉由孩子的故事与众分享,冀望更多人行善、茹素,为梓乐累积福缘。”

多次细菌感染而进出医院,医生宣判梓乐的存活率很渺茫。然而,生命总会在行善之后出现奇迹。当他们不断劝素和劝善时,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是因为行善因缘创造梓乐度过难关的奇迹吗?我们确实见证了好几回这样的奇迹。”

梓乐三岁了,这三年对于陈威翰充满挑战、惊喜、挫折、无奈和满满的感动,同时在许多彻夜难眠的黑夜里心疼不已。儿子身上被手术刀划过的痕迹愈来愈多,他真希望能代替梓乐承受这一切。虽然身处逆境,他感恩老天的眷顾,亦珍惜每次行善机会。“孩子固然要照顾,但是人生不应该总被悲伤捆绑着。”

佛法应用在生活中,他们开始去适应,生活慢慢如常。他相信以福转业,无论生活面对任何困苦,要行善造福。陈威翰妥善安排活动时间,让慈济勤务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

承担雪隆慈济30周年庆协调,他期许营队让雪隆慈济再度活络。看到报名人数日愈增加,他心生感恩:“大家一定要回来看看家人们如何认真地做最好的安排、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节目......”他深信,志工最终回归社区,所以,凝聚社区志工的力量从邀约开始。 ”

发心容易,要恒持就得守好一念心。他欣慰地表示:“发生的事情让我很感恩有上人的法;同时,伙伴们的关怀,志工的大爱,让我更有信心,坚定在菩提大道。所以,要很认真、很认真地做慈济。”回归初心,他要生生世世为上人做事。他警惕因缘果报历历不爽,把这辈子修好,下辈子不想遇到不好的因缘。陈威翰察觉到自己不再有拔河的感觉了。

小儿子一出世就患上罕见的先天性疾病,陈威翰相信以福转业,要行善造福。他妥善安排活动时间,让慈济勤务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相片:陈威翰提供】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陈威翰与志工于社区进行紧急物资发放,援助生活陷入困境的民众。【摄影:谢爱芬】

 

陈威翰大学时期加入慈青,积极推动慈青会务,也订下目标与使命,要为证严法师担起重担。【摄影:罗秀莲】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