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同师同道 菩萨道侣共成就

慈济志工:罗康儒 (诚护)、黎相廷 (懿相)
年龄:47岁、46岁
志工年资:25年(1998年)、26年(1997年)
受证:2003年、2007年

罗康儒(右)与黎相廷(左)同师同道,在菩萨道上修行,彼此相辅相成。【摄影:覃平福】

1998年加入慈青后,因为心中对于证严上人存着好奇心,隔年,1999年7月,罗康儒(诚护)就和其他伙伴们自行组织、自订机票飞往台湾花莲精舍寻根。当下被精舍师父们的克勤、克俭、克己、克难的自力耕生精神震撼;回国后即刻投入情牵土耳其活动,为土耳其地震灾民上街募款;同年9月,台湾发生强烈地震,刚回来的慈青们对于台湾存着深厚情感,便凝聚年轻人的力量,展开一系列街头募款的活动。同时,许多大学生宿舍亦成立“慈青之家”,办爱洒茶会、开会等活动。

罗康儒的太太黎相廷(懿相)于1997年加入慈青;当慈济同仁的因缘乃是2001年,九一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峰塔遭袭击事件而起。刚踏入社会的黎相廷听到消息后,便和慈青伙伴们展开祈祷、推动一人一善募款等活动。隔天上班时,听到老板的第一句话:“我的股票大跌啦!”当下,她第一个反应即是:“如果我继续上班,我未来会不会和他一样为利益而活?于是,我决定要去当同仁,不追求名利,要帮上人做事。”

拥有工程师资格的罗康儒2001年获得一家挂牌公司征聘;同年,发生印度大地震。慈济援助印度的计划需要一名工程师,罗康儒心想即可帮上人做事,同时趁年轻出国增广见闻,于是便加入慈济同仁行列。他表示喜欢这里上班的环境:“以前在上市公司上班,面对各种人性的冲突,仿佛身在一个大熔炉,总觉得不舒服;反之,在慈济,人际关系比较单纯。”虽然偶尔会起心动念,但是,清楚自己的个性不想介入企业的勾心斗角,唯有安住当下。

其实人我是非到处皆有,罗康儒在上人的潜移默化教诲之下,日积月累吸收佛法。他解说:“慈济不只是一个人间菩萨道场,而是训练人间菩萨的道场。每一位参与慈济的志工绝非完美,经由不断行善与学习而趋向完美。”然而,亦有因缘不俱足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改善习气。

在基督教环境长大,罗康儒接触佛法后相信因果观。他认为事出必有因,所有事情的发生皆有因缘果报,无须在意,凡事皆有业障现前;多做好事,也许会重业轻报。

2010年转到慈善部门,黎相廷坦言自己学习最多,成长最快。“从各种不同个案中体悟贫困之苦,我深深感恩过去造了好因,才不致亲身走过苦痛,承受苦楚。”同样深信因果的她,在上人的薰陶下,无须刻意警惕日常的言行举止,这一念因果观已经直入心田,自然地谨守戒律。

提及资深长辈的影响,黎相廷表示接触最多是简慈露,“简师姑给我们很正面的引导和方向,特别是当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师姑会以不同的角度去引导。”

走过慈济近三十年,罗康儒感叹人生还有多少个三十年?而慈济还有几个三十年? “在全盛时期,我们是否应把握,倘若错失了,将来更难找到这份因缘。”对于人来人往,各有因缘,他表示:“今天不回来,不代表永远不回来,至少这颗种子已经撒下去,等待因缘俱足。”

黎相廷则表示三十周年庆典创造更多因缘,期许志工回来培养或滋养自己的慧命,找回迷失的自己。她认为:“各人因缘不同,有些人为一些事情离开,若有缘,总有一天会回来。但是,我们要一直不断地创造因缘,让迷失的人赶快回来。”

罗康儒与黎相廷同修、同师、同道,同志愿,同在菩萨道上修行。彼此相辅相成,净化己心,安抚人心;菩萨道侣共成就。

拥有工程师资格的罗康儒(中)以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于慈济志业,职志合一。【摄影:陈贵州】
转到慈善部门让黎相廷学习最多,深深感恩过去造了好因,才不致亲身走过苦痛,承受苦楚。图为黎相廷参与2015年东海岸大水灾赈灾。【摄影:郑锦辉】
罗康儒(前排右二)与黎相廷(后排左二)早期活跃于慈青活动,毕业后陆续成为职工。【相片:雪隆文史组提供】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