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昔加末平安。”
“祝福世界和平。”
2025年8月24日清晨六时许,柔佛昔加末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虽只是一瞬,却如警钟骤响,惊醒了沉浸于安逸的人心,也提醒世人——无常并不遥远,唯有时时戒慎,心存警觉。
然而,震动并未就此止息。自8月24日至31日,短短八天之内,昔加末、居銮与峇株巴辖陆续传出七起地震,接连不断地摇晃,让人心惶惶,也让更多人心生警醒,虔诚祈愿。
适逢农历七月,民间纷纷举办普度法会。街头巷尾,香烟袅袅升腾,纸钱随风飘散,祭品整齐陈列,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平安、风调雨顺的祈望。
就在民间以传统方式祈福的同时,慈济志工把握因缘,以另一种形式走入人群——倡导正信、推广环保。

8月29日至31日,昔加末一年一度的盂兰胜会由太子城率先展开。三天的活动中,共有六十六人次的志工投入。慈济志工不仅准备茶水与大众结缘,更在会场设立两个环保定点,放置分类回收箱,带动民众一起落实环保行动,让信众在祈福之余,也能为地球尽一分心力。
志工们高举着写有“垃圾不落地,昔加末更美丽”的黄色牌子,穿梭在人潮汹涌的人群中,用实际行动让环保理念在大众心中萌芽。
◎ 同行有爱 环保落地
“慈济来了,大地就干净了。”
“过去活动结束后,我们常常被市议会投诉;现在情况好很多了。”
太子城亲善联谊会主席许金标指出,农历七月的普度活动是一年一度的重要盛事,参与人潮众多,但也常面对垃圾堆积如山的问题,为主办方带来不少困扰。
“那时我们甚至得另外聘请专业人员清理现场,垃圾散落的情况确实令人无奈。”
然而,自从慈济志工连续多年投入其中,不仅提供茶水与服务,更在会场中推广环保观念,带领民众实际分类回收,氛围逐渐不同。许金标深有感触地说:“慈济来了,就会教大家怎么做环保,这是一种教育,也减轻了主办单位的压力。我非常认同,也很支持。”

他观察到,虽然乱丢垃圾的情况仍存在,但逐年已有改善迹象,志工的身影让更多民众开始愿意配合,也让环保理念逐渐落实。
许金标指出,志工在舞台上以手语宣导环保的分享,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环保的重要;他也认为,这样的展示教育效果更明显。
他笑着说:“单单昔加末就有十多场的普度,如果慈济志工都能投入宣导环保就太好了。”最后,他也对志工们说:“感恩你们,继续努力。”
◎ 志工上台 手语传心
除了在会场设置环保宣导定点,志工们今年已是第二年走上舞台,透过手语表演,让环保讯息传得更清楚。
当一群志工站在舞台上,以手语呈现〈人人做环保〉和〈一个干净的地球〉,热闹的场面瞬间多了一股清流。民众驻足观望,也有跟着比划手势,互动自然而生动。
志工蔡楚君(慈勰)表示:“以前在台下宣导,有时人多又吵,大家听不清楚;上了舞台,透过手语动作,讯息一目了然,效果很好。”今年,表演中加入环保口诀,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把理念记在心里。
她感恩地说:“主办方每年都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走进不同地点,与更多人结缘,推广正信与环保,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志工几乎年年参与昔加末的七月普度,哪里有需要就走到哪里去。即使在疫情行动管制令(MCO)期间曾一度中断,恢复后立即投入,持续推动环保理念。


“起初,地面满是垃圾;经过志工耐心宣导、细心解说,不只大人响应,连孩子们也热心投入,把垃圾分类送进指定袋里,地面渐渐恢复了干净整洁。”
多年下来,虽然乱丢垃圾的情况仍存在,但努力渐见成效。蔡楚君笑着说:“至少我们在场时,大家会比较自律。我们还会留下垃圾袋,让后来的人也能分类处理。”
◎ 茶水送暖 环保入心
一杯冰凉的罗汉果饮料、一杯温温的茶水,为民众带来片刻舒缓。
志工蔡惠君(慈募)表示,今年特别增设了茶水区,在炎热天气里,为大众送上一杯清凉的茶水。她说:“原本打算卖茶水,但后来想想,与其做生意,不如把这杯水免费奉上,让大家在歇息时也有机会认识慈济。”
茶水桌上摆放慈济简介与慈济月刊,志工趁民众休憩时,分享环保减碳与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蔡惠君提到,近期马来西亚频繁发生地震,更让人感受到地球暖化的危机,觉得许多事不赶紧做,就来不及了。她说: “我们希望借此提醒大家减碳爱地球,少用一次性用品,改用环保餐具,因为气候变迁的脚步真的太快了。”
她感慨:“现在已不是能否拯救的问题,而是如何行动,才能减缓恶化速度。”同时呼吁大众:“让我们从心开始,用双手落实环保,给地球恢复喘息的机会。”
在这片温暖的茶香与志工分享中,民众也开始停下脚步,聆听、学习,环保的理念悄悄落入每个人的心里。
◎ 母女祈福 平安共响
民众陈慧玲带着四个孩子到场,一家人边用晚餐边感受活动氛围。不同于其他人,陈慧玲和孩子们手里的餐盒、塑料瓶使用后,没有随意丢弃,而是送到志工设置的分类点。她说:“我们是水果贩,平时就有回收习惯,箱子、瓶罐都会分类,能卖的就卖掉,不能卖的也会好好丢进垃圾桶。”
每次参加游行或庆典,看到垃圾满地的情景总让她心烦,却又无可奈何:“大家吃完东西不愿随手收拾,桌上、地上都是垃圾。”如今看到志工在场宣导,她感觉情况已有改善,民众也更自觉,孩子们也跟着学习。
谈到近日地震频传,陈慧玲眉头微蹙:“虽然地震是天灾,无法控制,但就像警钟,提醒我们要更爱护地球。许多事情看似微小,但只要大家愿意多做一点,环境就会慢慢改变。”她说,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回收做好,教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回收的好习惯。

十五岁女儿王婧妃也仔细将塑料袋与瓶罐分类投进回收袋:“在家我们都会做分类,吃完就分开丢,能回收的就回收。”对她而言,这不只是习惯,更是一分责任。
在母女的祝福声中,现场民众也纷纷响应,齐声喊出:“祝福昔加末平安,祝福世界和平。”在这分集体心愿里,人们不仅关心眼前的平安,也希望透过每一个小小的善行,留给孩子们一片干净清新的土地,一个可自由呼吸、安然成长的地球家园。
●
在连日地震与气候变迁的冲击下,志工在社区里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同一个愿望——让大地喘息,让人心安定。
从茶水的温暖、环保的宣导,到一句句真挚的祝福,大人、孩子一同响应,爱的行动不分年龄,让善的力量在动荡中生根发芽。愿这分用心,化作守护家园的力量,让天地重回平衡,众生得享平安。
环保不是一日之功,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在日常中延续善念,为未来留下清净与希望。地球只有一个,人心可以共响;愿昔加末安稳,世界和平,善愿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