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童”理你的痛 唱出你的欢笑

残智障院大孩子听见歌声,试着移动身子更靠近床沿一些;孤儿院小孩子知道有人陪伴他们玩,歌唱得比大哥哥大姐姐还嘹亮。周日早晨,慈济青少年和家长送爱到慈善机构,用歌声融化陌生、温暖彼此。
在残智障院的大孩子,用行动欢迎慈少们来探访。【摄影:邓遂嵘】

2023年7月9日,马六甲慈济青少年(简称慈少)放下手机、走出温层;分组到慈善机构参访,结交新朋友,学习同理及关爱身处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他们。

这次参访的机构分别是天使孤儿院和吉里望快乐残障儿童中心。前者收容四十七位一岁至十五岁的孤儿,其中印裔孤儿居多,后者收容了二十位残智障院童,年纪最小七岁,最大已四十七岁,但依然绻曲在床像个小孩。机构负责人皆表示行管令后,经济萧条,促使两家机构不得不锁紧开销,残智障院更从高峰期的五十位院童减至如今的人数。

两家机构平时与慈济皆有联络互动,例如慈济食物银行的新鲜食材会送往天使孤儿院,吉里望快乐残障儿童中心更是慈济常年关怀的机构之一。 

◎ 孤儿院带动唱

音乐能牵动情绪,也能带来喜悦;当天清晨虽然老天不作美,带来阵阵细雨,但是不改慈少和志工的送爱初衷,藉由歌曲和即兴的团康带动,让冷漠的高墙消失于无形。

在天使孤儿院,虽然当天出席的孩童只区区十六人,见有善心人士拜访,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志工开始带动唱,他们的歌声嘹亮不输人,玩得比任何人都开心。

慈少们有次序地参访孤儿院环境,志工现场邀请他们各领养一位孤儿约二十分钟,把他们当作家人去关爱。慈少们很害羞,在家长鼓励下,才慢慢牵起孩子的手,一起做事,重温团康、谈话聊天,或吹起肥皂泡泡。还有慈少学员,特别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带来送给孤儿院孩子,想要分享幸福分享爱,孩子们都想沾一分福。虽只区区二十分钟,孩子们培养出真感情,离开时依依不舍。

家长林彩颖欣慰看见孩子从害羞到主动,牵起院童的手,教导玩团康。【摄影:廖志勇】
慈少临离开前,送上小礼物,和孤儿院孩子结一分好缘。【摄影:廖志勇】

慈少家长林彩颖藉由这次参访,见院童们都很健康、双亲却不在身旁,不禁心生怜悯。孩子颜佳怡在妈妈的善巧引导下,主动牵起院童的手,教导如何跟上团康节奏。林彩颖见孩子渐渐进入状况,感到欣慰,也引导她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和资源,以及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该院年轻的代理院长说,这里的孩子有些是孤儿,有些是来自单亲家庭、被寄养在这里。虽然他们的家庭不完美,但至少在这里,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 

◎ 残障院听你唱

在吉里望快乐残障儿童中心,院方顾忌新冠疫情还未消弭,限制进入院内探访人数、室内也尽量避免接触。因此慈少和家长分成三小组,每组仅有十五分钟探访及聆听解说的时间,其他两组在外制作感恩卡及用香兰叶编织玫瑰花送给院方。

从客厅到各房间,每一空间皆收容不同病况的孩子。看见有人探访,有些孩子在高架铁床内,发出“伊……伊……”长音,表达高兴;有孩子被长袖扎起拳头,避免自残伤害自己……当慈少谢依善带来吉他伴奏,和其他伙伴唱起〈稻香〉歌曲时,最年长的大孩子缓缓移动身体,希望更靠近床沿、更靠近他们一些。

慈少谢依善用吉他伴奏,让残智障院的大孩子们唱得尽兴。【摄影:邓遂嵘】

在外,还有三位坐着轮椅、一见慈济人就笑的大孩子,喜欢与人互动,其中一位在吉他伴奏下,和大伙儿清唱了三首流行歌曲,赢得热烈掌声。

院长罗伊(Ibrahim Roy Collar bin Abdullah)最后劝勉慈少们:“院内的孩子想要回家,但是他们没办法,只能待在这里,直到人生最后一天。希望拥有健全家庭的你们,多珍惜与亲人相处,时刻尊重你的父母、当一个好人,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记住,善良的心性可以让你的人生更进一步,骄傲会让你失去一切。”

◎ 画作分享爱

参访完毕,全体慈少回到会所,从事绘画疗愈的志工陈彩珠(虑谛)、李彩燕(虑润)等人引导孩子作画,绘出送爱行程最深刻一幕,再用颜色来展露情绪、疗愈身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一颗悲悯心,在孤儿院只见陈新沅像位大哥哥,一手握着同伴的手,一手牵起院童的手,虽是初次见面,却勇敢保护身材略小的弟弟。回到会所,他先画快乐在吹肥皂泡泡的孩子,左下角却有小小孩童被涂黑。李彩燕趋前询问,他说,有一个孩子很开心在玩泡泡,旁边另有一个小孩不开心、自卑地躲在一旁。他发现了,想要过去陪他玩,但时间不允许。

他觉得,这些院童虽然过得快乐,但是不幸福,因为少了社会的关爱。于是在第二张画,他画了一些钱币、衣服、物资,人与人牵手,想到以后有经济能力,要多去探访,希望为他们付出。

陈新沅(左二)像位大哥哥,照顾孤儿院院童。【摄影:廖志勇】

妈妈陈美娟赞叹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学习尊重、保护和照顾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且有想要付出的善心。她同时引导孩子回想孤儿院的环境,设施简陋的住家竟要容纳五十余人,从中让孩子感受自身的幸福。

今年十六岁,六年前就在父母带领下,多次参访吉里望快乐残障儿童中心的陈柄洪,坦言一开始会对院童的情况感到恐惧,但是逐渐长大、接受度高了,也会慢慢卸下心防。这次见三位大孩子还记得他们一家而主动招呼,也开心不已。他在画中用七彩缤纷颜色画了三位大孩子在院外唱歌的情景,感觉他们很开心,有那么多人去探望他们。

另一方面,他在画作另一边,绘了一张像牢笼的铁床;感觉室内院童像住在牢笼里、被束缚了,而且这小小铁床就是他们的世界;换作是他,会很难受,不想要待在那样的地方,失去自由;因此关爱同时,他更珍惜现在的幸福家庭。 

弹奏吉他唱歌给院童听的谢依善,将深色、浅色、亮色、暗色全混杂一起涂鸦,代表她伤心又有些复杂的心情。她说,这是第一次参访残智障院,刚开始会有些受惊吓,但后来转换心情,单纯用歌声分享爱,看见院童们用肢体、用声音回应的神情,她深深有感:“他们只是有一些缺陷及行动受局限而已,和我们并没有不一样,都会有感觉、情绪,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们,首先要把对方当作正常人看待。”思及此,在倒上油的画作,她开始用拇指一一推开、像是将情绪释放,最后她说:“哇!很舒畅!” 

回到会所,一组志工引导孩子作画,绘出印象中深刻的一幕,用颜色展露情绪、疗愈身心。【摄影:邓遂嵘】

◎ 一人一点善

与此同时慈少家长们也在另一空间,心得分享之余,同样透过集体画作来表达自己,有人画上爱的表现,也有一人一笔,拼凑出大自然的美善。 

有家长感谢慈济安排这一次的参访活动,让她很感动。她说,自己虽然有洁癖,但是来到孤儿院,看见多位孩子们生活在简陋空间,还是一样很开心,让她反观自己,感恩现有的一切。看见工作人员团团转,她仿佛看见照料孩子手足无措的家长,因此建议可以培养孩子打理自己及做家务的习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家长陈邦富是陈柄洪的爸爸,犹记得多年前初访吉里望快乐残障儿童中心,其中一位院童只有几个月大而已,现在已经十一岁了。他和太太经常带两个孩子来这里参访,主要培育孩子尊重及接纳胸怀,弱势群体更需要被关怀。看见孩子年纪渐长、愈来愈成熟及有同理心,他感到欣慰,也更知足常乐;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健康就好,自己做好本分事。

两家慈善机构的孩子们,各个呈现不同面貌,皆有一共同点——亲人不在身边。慈少和家长们透过参访接触、同理及感受他们的苦,再借一人一点爱,关怀与爱护,播种于未来。

一趟孤儿院送爱之旅,慈济青少年、志工和家长们,用爱心化解陌生、温暖彼此。【摄影:廖志勇】
慈少家长和孩子们送上感恩卡及香兰叶制成的玫瑰花,感恩残障中心院长和工作人员辛劳的付出。【摄影:邓遂嵘】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