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灯光、专业的音响、栩栩如生的道具、动听的歌声、华丽的舞蹈,精彩的演技,再加上训练有素的现场乐器演奏,这不是大剧场的演出而是由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中学部老师与学生同台演出的歌舞剧--《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
历经八个多月的筹备与排练,一场融合音乐、舞蹈、戏剧与现场乐器演奏的演出,生动呈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激烈斗争。歌舞剧共演出三场,分别于2025年8月22日晚八时、8月23日下午二时及晚八时举行。
◎璀璨舞台揭序幕 师生合作震开场
演出团队阵容庞大,包括二十四位演员、二十五位乐手、两位指挥、十四位合唱团员、十九位舞者及百余名幕后工作人员。台前幕后的学生来自七年级至十一年级,彼此坚守岗位,成就了该校历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歌舞剧制作。
歌舞剧负责老师穆哈默老师表示,团队在结束去年歌舞剧《马戏之王》,幷没有歇息,而是进入今年歌舞剧的筹备工作:“准备工作其实是去年开始的。学校放假前,我们十一月份就启动了筹备工作。我们组织了试镜、面试等各种活动。然后一月份返校后,就全面推动。”
《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于1886年发表的经典小说,被誉为文学史上首部深入刻画双重人格的作品。故事讲述科学家杰基尔博士为探索人性善恶,硏制出一种分离人格的药物,却在自我实验中化身残暴的海德先生,最终导致悲剧收场。
“这部作品是高中英语文学的必读教材,非常契合靑少年理解善恶议题。”穆哈默老师说明,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但通过深入阅读和反复排练,学生们逐渐体会到其中深刻的道德寓意。
灯光聚焦观众席,杰基尔博士牵着父亲的手,一步一步从观众席的阶梯走下。他边走边安慰:“It's ok, Dad, don't be scared。”此时,杰基尔博士的父亲被绑着,神情癫狂,脚步踉跄,靠近阶梯的观众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吓了一跳。也就在这一刻,歌舞剧正式拉开序幕。


◎演绎中学习成长 落实生活中
饰演杰基尔博士的是十年级感恩班的赵洺轩,已有三年演出经验的他今年首度担任男主角。“这个角色非常复杂,具有截然不同的双重人格,我必须不断切换心态。”他在台上时而温文儒雅,时而残忍暴躁,演技极具挑战。
洺轩分享:“杰基尔代表善,海德代表恶,但他们实为同一人。这让我理解到人性本就存在两面。”透过角色,他体会到野心需加以收敛:“不是不能有抱负,但要认清现实界限。杰基尔因过度自信而酿成悲剧,値得深思。”
洺轩表示他毕业后打算攻读音乐相关科系。歌舞剧经历为他奠定了宝贵基础:“我非常喜欢表演,今年能饰演如此复杂的角色,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与他搭档的女主角是来自十年级知足班的陈怡萱,饰演杰基尔的未婚妻艾玛。“今年已是我第四年参与歌舞剧。”她说,“艾玛优雅而经典,对杰基尔充满爱意与忠诚,对父亲则洋溢着亲情。”她希望将角色的气质带入日常生活,让自己不断进步。
怡萱的父亲陈富胜是一位工程师,工作繁忙,亲子互动时间不多。但是通过角色的演绎,她对亲情有了不一样的诠释:“我希望能像艾玛一样,与爸爸感情亲近。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我学会了关心家人,幷努力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怡萱七年级时,第一次参与歌舞剧,就有机会担任主角,从此深深爱上表演,也让她深深爱上了歌舞剧,这份热情也成为她不断练习的动力。即使后来担任的角色不同,无论是舞者、演员,合唱团,她都积极投入:“因为有朋友们一同参与。和他们分享对表演艺术的热情让我很快乐,也推动我不断进步。”

◎台下见证成长 孩子自信绽放
怡萱的弟弟今年也加入乐团担任吉他手,全家都前来支持。父亲陈富胜受访时表:“我看得出她眞的很喜欢,也很享受。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学校给予她这个演出的机会。我看到她在舞台上很投入,也变得更开朗了。”
陈富胜坦言平日工作很忙,但家庭关系很好。星期日会有家庭日,一家人一起去跑步,也会聊聊彼此的日常:“自从怡萱参加歌舞剧后,她常常在家分享歌舞剧的点滴,我们之间的互动和话题也更多了。”
陈富胜对于两个孩子活跃于舞台剧,倍感欣慰:“人生不仅只有读书,还要有不同的事情要经历,这样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看到两个孩子都成长,幷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我很欣慰。”
他也分享了怡萱小时候的点滴:“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幼儿园时就开始学舞蹈。她说过,看别人跳舞时自己会很开心。后来她学习芭蕾舞,还跟一班姐姐一起参加舞蹈比赛。她的表演欲望很强,也很喜欢群体活动。在学业方面,我多少也会担心,所以提醒她读书要更专心。”

家长陈慧玲与丈夫一起来观赏歌舞剧。他们的女儿陈梓淇今年第一次参与歌舞剧,是乐团中的钢琴手之一。
陈慧玲分享:“梓淇很开心能够被选中参与演出。她的自信心提升了,也比以前更积极地练琴。因为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表演,所以她很努力地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
看到女儿的认眞和努力,陈慧玲也很开心。她表示,女儿参与歌舞剧后,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乐器,不再只局限于钢琴。她变得很积极,也对其它乐器产生了兴趣。甚至决定明年高中报读音乐:“我们支持她的决定,因为这是她眞正热爱的方向,我们也相信她一定能够学得很好。”


◎双指挥挥动旋律 引领乐团契合
今年乐团由两位学生指挥家带领:颜鋕康与杨渊萁。他们轮流执棒,是乐手们的方向和支柱。指挥家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音巧妙和谐地融合,呈献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这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需要彼此不断的沟通和练习。
歌舞剧现场,乐手们根据指挥,配合剧情和歌手的情绪起伏,时而柔情,时而激昂,时快,时慢。观众们随着音乐与剧情和表演,投入在剧情中。
放下鼓棒,举起指挥棒的颜鋕康,卸下乐团首席鼓手的职位,在学长都毕业离开后,担起重任,承担指挥家。鋕康表示,身为学长兼指挥家,他需要陪伴大家,不止歌曲演奏的练习,还有在情绪上给予共情与安抚,让原本互不相识的乐手们在乐团中找到归属感:“我们团队中也有一些初中的乐手,思维和行为上相对不够成熟,我们需要与他们连接,让大家在同一频率中成长。”
鋕康坦言,历年歌舞剧的成功演出,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参与遴选,大家都希望能加入这个温馨积极的大家庭,展现自己的才华:“歌舞剧团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就像一个小型社会,让我们有机会更早的发展人与人共事的技能,比如沟通技巧,如何化解纠纷等;不管多么内向的学生,来到歌舞剧都一定会学会沟通与表达。”

另一位指挥家是来自十一年级善解班的杨渊萁。她优雅的挥动着指挥棒,眼观四方,耳听八方。指挥家除了要看乐谱,还要注意舞台上的演员歌手的节奏,和每一位乐手的演奏。
“我相信多年后,当我回想起我的中学生涯,歌舞剧的点滴肯定是我回忆中最美的存在。”渊萁表示自己从一名关在房间自己练琴的小提琴乐手一路走到今天,指挥着一群乐手一起演奏。她除了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体验到玩乐器的乐趣和对未来的方向:“歌舞剧让我对音乐的热爱越来越激烈,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在这种感觉里,因此我打算毕业后往音乐这条路发展。”

◎亦师亦友 信任相伴成就学生梦想
穆哈默老师表示歌舞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们从中找到一起合作、一起练习、一起进步的乐趣。演员们一边排练一边听从导演调整状态,乐手们如何有纪律的的配合指挥家,舞台工作人员如何配合大家,其它幕后各组的学生如何与老师合作一起完成工作:“这些过程都是学生期待的,尽管过程很长、很累,但正是这些驱动着他们,一起做快乐的事。”
“作为老师,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和学生在一起。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团队、一个整体。虽然很累,有很多不眠之夜,但看到学生们的笑容,看到他们拥有的快乐——这就是驱动我作为老师的动力。 ”
穆哈默老师今年还扎上一角,饰演男主角患精神病的父亲。他开心的表示,主要是因为让学生看到老师是与大家同行的,这样,学生前进的脚步会加倍坚定。
“我想鼓励学生,告诉他们不是你一个人在努力,有老师和你一起走。”有些资深的歌舞剧成员,已经和穆哈默老师合作多年,新进的成员也与老师相处了接近一年,彼此间建立了很深的情谊:“信任!这是今年我和学生之间最珍贵的价値。我看到我对他们的信任,以及他们对我的信任,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眞诚陪伴成长 心中永不暗的光
舞台上,少年们幷肩而立,汗与泪交织在笑容里。八个月的时光,一次次排练的执着,一次次旋律中的磨合与碰撞,都在这一刻凝结成他们靑春中最明亮的一笔。
演员们在最后一幕深深鞠躬谢幕,向一路支持的老师、家长与同学们表达感恩。
穆哈默老师目光拂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他想起那些他们讨论剧情的午后,那些因为一个音符、一段台词反复打磨的排练。他所给予的,不只是戏剧的技巧,更是一种信任的勇气。而学生们回馈他的,是毫无保留的热忱、是逐渐坚定的眼神、是敢于做梦幷执意实现的力量。
灯光缓缓暗下,观众席却依旧热情不减,不少人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场。这份掌声不仅属于台上付出的表演者,也献给幕后默默耕耘的道具组、服装组、化妆组和所有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齐心协力,才让这场演出完美呈现。
很多年后,或许这些少年会忘记某次考试的分数,却一定会记得这个舞台:记得自己曾化身博士挣扎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记得台下有一道始终温暖的目光,记得他们曾经——如此眞诚而热烈地共同创造过一样美好的事物。
这不仅仅是一出戏,更是一群人在老师的守护下,勇敢探索自我、相信彼此、见证美好的靑春印记。灯光会熄灭,戏会落幕,但那份一起燃烧过的热忱,早已烙印在时光里,成为他们走向未来时,心中永不暗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