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23日起,慈济马六甲静思堂弥漫着粽香,一群群志工有说有笑,各司其职投入娘惹素粽与咸粽制作。十四天来顶着炎热的天气,加上热烘烘的火炉热气投入制作,虽然身体疲累,但人人脸上洋溢着大大的欢喜。因不仅志工们相聚团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大家一年一度怀念的美味,以及共善的爱相聚。
随着义卖讯息公布,短时间内就被订购一空,制作团队追加数量,圆满大家支持义卖的心。今年总计完成逾九千个素粽,其中特别结缘一千两百个给慈济巴生支会,作为筹募巴生静思堂建设基金。
◎ 发挥粽串的精神
斋堂里,一群裹粽高手年纪虽不轻,但包粽的手仍俐落得很,说说笑笑间,一串串包入爱心的粽子映入眼前。她们一心挂念着裹粽义卖献爱心,今年更加入多位中生代志工,从采购、洗粽叶、备料、秤馅、浸米、品管、包粽、烹煮粽子等,逐步学习,爱的传承与接棒。
其中一位中生代志工郭慧霞(虑劼)去年投入素粽制作团队,才开始学裹粽,今年除了粽子愈裹愈上手之外,还承担协调角色,忙着与总协调志工刘渼娇(慈茹)学习筹备工作,例如计算材料,秤米与洗米,管理每日的馅料和产能,以及关心各岗位的志工,与随时补位等。
清晨四点多就出门,与志工李仁粦(惟仁)、刘渼娇先抵达现场准备材料和炒馅料,以备放凉后让待会前来裹粽的志工可以马上开工,每个环节紧密相扣,让作业顺畅。郭慧霞分享,自己不会就先请教,团队很欢迎新人来学习,刘渼娇带着她边教边做,还有其他志工教导和互相补位,感受到团队的合心与力量,整个过程她开心地做、快乐地学。

郭慧霞深刻感受到缺少任何一个岗位都不行,只要人人合心,即使做到身体有些累,但是心却是喜悦与满足。尤其当订购数量一直往上追加,她有些担忧团队负荷不了,但因刘渼娇做事的魄力,带领团队向前冲的勇气,一步步跟随心也安定下来,而且是越做越开心越有动力。
正好裹粽期间刘渼娇需出国公差五天,她放心交代给团队,原本郭慧霞还有点担心。她感恩刘渼娇事前详细地规划,每个步骤都很清楚,以及信任团队,让运作顺畅,且即使刘渼娇在国外也随时关心给予指导与支持。刘渼娇的话深深烙印在她心里“整个作业流程要做到人人都知道做什么,即使谁不在,都可以顺畅运作下去,才是对的!”
郭慧霞希望更多人来学习,将裹粽手艺传承下去,将制作粽子的作业传承下去,让义卖的爱心传承下去。
◎ 包粽智慧爱相传

另一位志工郑顺燕(虑俐)也是去年初次加入制作团队,今年主要承担品管,但看见哪个岗位缺人她主动补位,每每从早上做到下午收工却不见疲累感,取而代之的是满心欢喜。她说:“不累!团队很合心,大家边做边调整,配合得很好,日日开心地做,心情格外轻松。”
确保每个粽子牢固地绑着,粽绳的长度一样,以及修剪突出的粽叶等,郑顺燕仔细检查一串串的素粽之品质,毕竟这是慈济从2005年开始推动素粽义卖,投入多少志工的用心和努力所建立起的口碑。她强调,一定要让支持义卖的人觉得物有所值,美味与美观兼具。
承担总协调的重任,大小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随时克服遇到的挑战,但刘渼娇做到很法喜地表示,去年初次承担,无经验,面对许多挑战。今年有去年的经验累积,比较得心应手。且今年趁着裹粽制作尚未开始前,她与郑顺燕、郭慧霞等多位志工先行在家试跑整个流程,检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流程更顺畅,也为了确保粽子的味道和外观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让享用的人能回味无穷。过程中,刘渼娇更是从香料、烹煮到火炉设备等寻求不同的专业人士协助,反覆尝试,终让她找到一些诀窍,再加上团队的配合,让她很安心也倍增信心。

“每一次都是经验的累积,做到很有成就感。很感恩团队的合和互协,炒料、备料、烹煮的志工清晨五点多就先抵达现场准备,接着包裹粽子和其他岗位的志工来付出,之后结束需要清扫和善后,煮粽子和出货等,大家各司其职,流程顺畅。人人做到欢喜自在,犹如开同乐会般,志工还会各自带来拿手糕点彼此分享呢!”
然而,每天清晨五点多忙到下午四、五点,对于十多年前曾动过心脏绕道手术,现在心脏只剩下百分之七十功能,每天还需要服药,定时追踪检查身体的刘渼娇是一大挑战。但身体的病痛无阻她把握当下,付出的心。同时因为承担,从摸索中体悟到经验传承的重要,一心想要建立素粽制作标准化流程,让人人都能轻易接手,凡事有依据而非依人。
此外,端午节吃粽子是华人的传统,但是现在会裹粽子的人已不多。今年裹粽团队还是靠七、八十岁的志工在扶持,四、五十岁的志工仍属少数。她忧心裹粽的手艺会失传,边做也边培养中生代,并计划开班授课,由年长的志工把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年轻的下一代。期盼透过经验传承,让马六甲慈济素粽能年年飘香募爱。
◎ 年年不忘端午约
制作期间,周珠英每天八点就与女儿志工陈翠兰(虑岱)来报到。今年八十六岁的她,年年期待要来裹粽献一分心力。她裹粽手法熟练,非从小就会,而是待孩子长大成人,约四十岁,因婆婆想吃粽子,才有机缘与时间学习。
“我刚开始是用米来练习,摸到诀窍后,才正式裹有料的粽子。难度比较高的马来粽,我也会编叶子和绑了。以前的媳妇命很苦要做很多事,一家大小那么多张口要吃,什么都要自己做,买很贵。以前裹粽是被迫,现在裹粽是开心,不知道明年还会再来绑吗?死了就没办法来了。”周珠英讲话中气十足,风趣又幽默,经常逗得身旁的志工笑开怀。
裹粽一连坐着几个小时,陈翠兰担心年轻时操劳过度而导致脊椎骨压到神经线的母亲,腰痛无法久坐和久站,但周珠英连连表示,没问题!每年接近端午节,周珠英便开始询问“何时慈济开始裹粽?”不愿错过用手艺献爱心的机会,也因为母亲的积极、分秒不空过的个性,促成不会裹粽的陈翠兰为了接送母亲,几乎日日母女同行一起来付出。


现场,只见陈翠兰一会儿协助秤料,一会儿帮忙备料。她说:“今年是好因缘,静思堂是接引菩萨的道场,能够护持马六甲和巴生的静思堂大家都'万粽一心',做得特别开心,法喜满满。”
制作期间,周珠英因不小心在住家外跌倒,脸上多处瘀青,眼睛肿胀,还有伤口,需要隔二天回诊清洗伤口,如此情况她却不想待在家休息,一心只想赶紧归队继续包裹粽子。陈翠兰想方设法让母亲暂时休息一天,隔天周珠英元气满满再度投入裹粽,众人纷纷关心周珠英的情况。
她却笑眯眯地说:“跌倒当下流很多血,整条毛巾都是血,以为很严重,还好没伤到眼睛。不累、不痛,手可以动,眼睛看得到,没事!我要来包粽子,我喜欢做,做好事很开心。”打开话匣子,周珠英开始与大家话家常,席间不时传来欢笑声,句句都是老人家率直纯真的智慧话语。
●
6月6日迎来粽子制作之尾声,这段期间志工们把握难得的机会,不管是天天来付出,还是特地请假来付出几天,又或是安顿好家里抽空来付出,还是听到讯息号召一个个参与……不管什么理由,人人背后只有一个心愿,让应景的素粽串串飘香,包入众人的爱心与祝福,期盼募集更多爱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