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爱来的恰恰好 人生有了希望

手拿现金券,缅甸籍难民郭禄嘉英既高兴又激动,因不但获得物资补助还能再见到志工的身影。 【摄影:杨文辉】

一份不请自来的关怀、一场小而温馨的难民Foodcare现金券发放, 不但让三十户缅甸克钦族难民获得足够一至两个月的温饱,也因这份爱来的恰恰好,让悲苦的人生重新有了希望。

◎ 不请自来的关怀

2021年10月16日,志工走进位于吉隆坡武吉免登亚罗街(Jalan Alor)、缅甸难民克钦族委员会(Kachin Refugee Committee)的办事处时,该委员会负责人詹姆士(James La Seng Tsumhka)欢迎志工到访之际,也惊讶志工是特地上门来了解克钦族难民在疫情下的生活状况。

志工除介绍慈济外,也提及慈济自今年八月中旬就推动为期三个月的难民Foodcare现金券计划〈注1〉,让不同国籍和各宗教的难民申请,鉴于难民广布在不同社区,尚有许多难民不晓得Foodcare现金券计划,于是,志工也主动上门拜访各难民中心或办事处,希望在暗角的难民也有机会得到援助。

为了让更多难民了解难民Foodcare的关怀计划,志工做不请之师,亲自登门拜访缅甸难民克钦族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人詹姆士(左二)感动志工的关怀。 【摄影:徐国菖提供】
小小的空间只能每次容纳三至四位的难民来领取现金券。 【摄影:杨文辉】

詹姆士感动志工这份不请自来的关怀,他坦言,疫情间,同胞也面对失业、生活困苦、欠租金等等,甚至也有妇女因失去亲人而成为单亲妈妈;尽管有善心人士捐献粮食过来,但住在较远的同胞要搭火车、巴士前来领取粮食有一定的困难,而对单亲妈妈来说更是挑战。慈济能以现金券的方式让难民到指定的超市购买米粮,是即方便又实惠的援助。

当下,志工很快就敲定发放日期为11月4日。詹姆士也在这期间积极联络同胞们,最后拟定三十户申请者名单交给志工,其中有十四户是单亲妈妈。

发放当天,志工一早就抵达缅甸难民克钦族委员会的办事处,由于办事处是商业单位,空间不大,加上间隔成几个小办公室,更显得局促拥挤。志工利用较大间的办公室做发放区,较小的一间则是等候区。为避免人潮拥挤和遵守SOP,志工将报到处和量体温区设立在外面的走廊,同时,还摆放了几张椅子让登记好的难民可以坐着等候。

发放区因空间限制,只能每次四人进去领取现金券。志工不断重复流程,向每一批进来的难民讲解现金券的用法、介绍慈济、读上人致给难民的慰问信和劝善劝素。詹姆士也承担志工与同胞间的翻译桥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讲解。

◎ 足够两个月的温饱

家住文良港的娜兰唐(Maran Htg)与同是单亲妈妈的郭禄嘉英(Gaw Lu Jar Eng)结伴而来,她们是最早抵达的受惠者。娜兰唐笑言,为了能领取这份现金券,她六点就起床,准备儿子的餐食后,就与住在附近的郭禄嘉英一起乘搭巴士到市区、再转单轨火车(Monorail)到武吉免登的车站,然后步行到来,整个行程需耗费一个小时。

尽管路途有些远,但娜兰唐表示能得到现金券已经很开心了。她坦言,自从五年前与丈夫离异后,独自抚养唯一的儿子,除了要兼任爸爸的角色,还要出外打工以养家糊口。

“我在餐馆打工也能养大儿子,他今年已经十岁了。我以为生活可以安稳过下去。去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虽然影响到餐馆生意,庆幸老板没有辞退我,可是,今年六月,餐馆难于维持,我也失业了。”

志工善用走廊的空间做登记和量体温处,并确保人人都要有社交距离。 【摄影:杨文辉】
单亲妈妈娜兰唐(右)拿着现金券,欣喜地表示,这份现金券实惠又能让她与儿子在两个月里不愁没食物裹腹。 【摄影:杨文辉】

信奉基督教的娜兰唐不讳言,开始失业时,心里很彷徨,所幸教会及时给予一半的房租补助和发放粮食,让她和儿子能勉强度日。然而,她担心若储蓄用完,又得不到援助,将会面对无法缴付租金和断粮的困境,因此,她每天都是自己煮饭,和儿子省着吃,两人往往只吃半饱,够充饥就已经满足了。

娜兰唐与志工交谈几句,表示要告辞了。原来,她刚找到另一份餐馆的工作,今天餐馆有营业,她必须要赶回餐馆上班。

志工见她行色匆匆,不由心疼地表达关怀,娜兰唐却笑吟吟地说道:“这一百五十令吉的现金券对我来说,很需要也很重要,我可以买米、油盐等,足够让我和孩子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都能吃得温饱,所以,我宁可早起,也不管多远都要来领取。”

娜兰唐向志工鞠躬表达深深谢意,她欢喜地表示,她不用日日担心还没领到薪水就没钱买米粮了。她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

◎ 重见故人倍亲切

“听说是慈济来发放现金券,我真的又高兴又激动。”同样信奉基督教的郭禄嘉英见到志工,倍感亲切地说道。当志工关怀她的生活时,她也毫不隐瞒地谈起自己的遭遇。

从缅甸来到大马长达十七年的郭禄嘉英与十四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之前身为家庭主妇的她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丈夫从事喷漆工作,虽然所赚不多,但勤力工作也能让一家三口过得温饱。不料,今年9月,她的丈夫却因确诊新冠肺炎而往生,突如其来的噩耗让郭禄嘉英伤心不已,除此,她也害怕女儿与自己也会染上病毒。

“那时,我的心情沮丧又低落、焦虑又不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我感到很无助和伤心的时候,教会的教友、族群和朋友都有关心我,给我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

郭禄嘉英为了女儿,也惕厉自己要坚强起来。于是在接受接种疫苗后,她便积极去找工,终于在一个月前找到古申厂(Cushion)女工之工作;为了节省,她每天要步行半小时去工厂,但她不以为苦,她只知道疫情当下,有工作已经是很幸运的事。

前几天,郭禄嘉英接到詹姆士的电话,告知慈济会来派发现金券给需要的难民,她一听到慈济这个名字就感到格外欣喜。原来,疫情还没发生时,她的丈夫常到慈济义诊中心看诊。她很喜欢随丈夫到义诊中心去,因义诊中心里有一架大电视机播放大爱台的节目,那些慈济人慈济事让她看得动容不已。

郭禄嘉英(左)对慈济并不陌生,她感动慈济一直都在帮人,她希望慈济有更大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摄影:杨文辉】
志工何赞文(惟宾)用心讲解现金券可以购买和不能购买的食品。 【摄影:杨文辉】

郭禄嘉英回想这三个月来,疫情粉碎了她的天伦乐,然而,人间有情却弥补了她心中的悲恸,而今见到熟悉的蓝天白云身影,让她更感受到被助的温暖。手握着现金券的她热泪盈眶地对志工说:

“慈济一直都在助人,慈济也没有忘记我们。疫情下,很多人失去家人,生活也很苦,需要帮助的人会更多,我真心希望慈济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志工听闻,马上邀约她加进志工行列,一起来做助人的人。她听了,表示自己没钱也没什么本事,如何助人?志工告知她的英语说的很流利,可以做志工与缅甸难民的翻译员,同时也可以做环保等。

郭禄嘉英惊喜不已,做志工助人原本就是她的心愿,她以为做志工要符合很多条件,现听志工说只要有心就能付出力量助人,她即刻写下电话和地址交给志工。志工感恩她有这份心意,她反而对志工说道:“您们的爱来的恰恰好,此刻,我不觉得心里苦了,我感觉到人生也变得有希望了。”

郭禄嘉英笑言,刚才领取现金券后,她有掏出身上的零钱投进志工手上的竹筒扑满里,同时也愿意响应志工宣导的素食,表示今后要多吃蔬果少吃肉。志工赞叹她已经开始踏出行善的脚步了,她听了,不由喜悦地笑了。

◎ 感恩有意外的收获

杜善帕瓦(Htu Sam Hpa Wa)神色有点狼狈地掏出难民证给志工登记,一边紧拉着在挣扎的儿子。

看见志工关怀地逗儿子讲话,杜善帕瓦连忙解释说,六岁的儿子是个自闭兼过动的孩子,也因听觉有障碍,导致至今都无法听到声音也不会讲话。

杜善帕瓦为了哄儿子,不断从包包里掏出饼干和零食递给儿子。儿子边吃边跳跃,一刻都无法安静下来。杜善帕瓦苦笑说,她必须时刻紧拉儿子的手,否则儿子就会跑得无影无踪。

今天过来领取现金券,家住白沙罗(Damansara)的杜善帕瓦一早就带着儿子搭乘电动火车(MRT)抵达武吉免登的车站,然后步行过来。一路上,她几乎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拉着儿子来到现场。

单亲妈妈杜善帕瓦独自抚养自闭兼过动的儿子,倍感辛苦。 【摄影:杨文辉】
志工得知杜善帕瓦(左)面对欠房租的困境,遂帮她申请CBI补助,希望能缓解她的困难。 【摄影:杨文辉】

志工见状,赶紧让杜善帕瓦先领取现金券,过后,安排她和儿子到等候区休息。志工得知
杜善帕瓦的丈夫在一个月前因肝病而往生,她要独自照顾儿子而显得精疲力尽,遂关心地问起她的生活状况。

杜善帕瓦坦言,这段煎熬的日子,全靠教会、族群、朋友凑钱给她缴付部分房租,食物也是教会或族群提供。为了省吃俭用,她要用钱买东西时,都会考虑良久,尽量不浪费每一分钱。今天得到慈济的现金券,她略感欣慰地说:“我可以用现金券去买儿子要吃的食物、零食和用品了。”

杜善帕瓦透露,在儿子小的时候,她把儿子交给朋友照顾,自己到寿司店工作,但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体重也日益增加,更爱蹦蹦跳跳,朋友已经照顾不了,她只好辞工,日夜看顾儿子。

“儿子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无论如何辛苦都要抚养他。现在,我只希望能尽快申请到医疗发达的第三个国家定居,儿子也许会有机会得到治疗。”杜善帕瓦心心念念希望儿子得到治疗后,能成为正常人,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样生活、读书、玩乐、长大……

杜善帕瓦的母爱让志工动容,当获悉她还欠了两个月的房租时,志工向她讲解慈济与联合国难民最高专员署合作的COVID 19 CBI专案〈注2〉目前还在持续,志工可以尝试帮她申请。她听了,赶紧掏出难民证让志工拍照。

虽然志工表明能不能得到补助还需要通过审核,杜善帕瓦表示理解。她愁眉略展地说,原以为能拿到一百五十令吉的现金券就很满足了,没料到志工还会关心她,愿意帮助她申请CBI的补助金,这是意外的收获,不管能不能通过申请,她已经感受到满心温暖。

整个发放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圆满结束。对詹姆士而言,这样的发放让他感动不已,他看到来领取现金券的同胞都是笑眯眯地感恩慈济送来的这份温饱。而在发放过程中,志工用心分享茹素也令他有所启发。尤其当他以缅甸语转述劝素卡里写的“一秒钟就有二千五百五十六只动物被杀、一天则二亿二千多万、一年就有八百零六亿只动物送命。”从几千到几亿到几百亿,这个数字让他深感震撼。

缅甸难民克钦族委员会的负责人詹姆士拿着慈济的劝素卡,以缅甸语翻译给同胞们听,劝素卡上的杀生数据让他不寒而栗。【摄影:杨文辉】
志工叶宝蔚(右)手捧竹筒扑满,九十度弯腰感恩难民投下爱心。【摄影:杨文辉】

詹姆士回想以前在缅甸乡下生活时,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大自然,没有超市、杂货店等,每户人家也没有冰箱,所以一个星期或更久时间才吃一次肉类,平时都是采摘自家种的蔬菜炒来吃。

“现在,环境变了,河流没有水,森林被砍伐,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而人类与万物共存的和谐也不复存在。” 詹姆士感叹在乡下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身体却很健康,自从2011年来到大马后,因为常吃快餐和鱼肉,感觉身体越来越沉重,健康远远不如以前了。

今天,看见劝素卡上动物被杀的数据,也令他不寒而栗。当下,他有所觉醒地对志工说:“今后,我要回归多蔬果、少肉食的生活,希望重新找回健康的同时也要与动物和平共处。”

志工欣慰詹姆士有所启发和反思,并鼓励对方一起来宣导人类要与大自然、与万物和平共存的理念,希望人人护生的悲心能让病毒远离、让疫情消弭……

 

注1:由于行动管制令期间,难民面对工作、生活和欠租等种种困境,慈济雪隆分会在今年8月中旬成立难民Food Care专案,为需要的家庭送上现金券,让难民在这段期间可以到指定的超市购买米粮和日用品等。

注2:今年4月开始,为了帮助在疫情下面对困境的难民,联合国难民最高专员署(UNHCR)和慈济携手,成立COVID 19 CBI专案,以现金补助方式,为需要的难民纾困。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