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居家添扶手 安心不跌倒

许多长者谈到浴室或厕所加装扶手时,虽然点头说“需要”,却也摇头叹气:“太麻烦了”、“不知道去哪里申请”。于是,慈济志工和邻里决定主动出击,从协助安装扶手开始,把安全与安心送进家家户户。
慈济志工主动出击,为有需要者的居家安装扶手。【摄影:黄玉花】

跌倒,是新疾病或健康状况恶化的警讯之一,在老年人身上尤其常见。随着年龄增长,意外事故的风险也逐步提高。不少长者因此变得畏惧走动,甚至失去站起来的勇气,形成一连串恶性循环——肌肉逐渐萎缩、失去社交与自我照顾能力,生活质量随之下降,进而加重家人与社会的照护压力。

长者跌倒原因繁多,其中“居家环境”是最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长辈在家待最久的地方——卧室、客厅、浴室等,因此也成为意外发生率最高的场所。因此预防跌倒,可以从改善居家环境做起:例如在潮湿的浴室铺设防滑垫、在厕所及走道加装扶手、确保走道光线明亮、移除杂物等,多一些简单措施,能大幅降低意外风险。

长年来,慈济志工在关怀低收入家庭与身心障碍者的同时,也发现许多志工与长者自身正逐渐年迈。部分长者独居,或因子女在外工作、仅剩夫妻相依,一旦不慎摔倒,往往孤立无援,甚至加重彼此照顾的压力。为此,慈济马六甲分会自2023年起,参考慈济台湾的经验,推动“安稳家园、美善社区”居家安全改善计划(简称安美计划),从提供免费安装扶手服务开始,结合二手辅具借用,协助改善独居长者、身障者与弱势家庭的居家安全。

此外,慈济志工在做邻里关怀时,若发现有行动不便,尤其独居或经济能力欠佳的长者需要安装扶手,同样会前往了解情况,并协助向慈济提出申请。这不仅是预防跌倒、减低意外风险的措施,更是一分贴心的关怀,让长者能在熟悉的家中安稳生活,社区也能敦亲睦邻,彼此互助。

◎ 增加力量

退休人士吴使洺提供安装服务,也想要尽心力,守护邻里。【摄影:黄玉花】

2025年8月20日和22日,一连两天,志工邀约退休前从事安装铁门工作的吴使洺前往四户家庭,协助安装扶手。当中好几家竟是他的邻居,因此他特意以较低的收费提供服务,想要尽一分心力,守护邻里。

中午时分,在亚洲花园慈济环保站忙碌中的余鸿保,听志工说有人要来家里安装扶手,赶快放下手中资源,骑着电单车回家。

吴使洺测量好后,开始钻洞安装。这时社区志工赖桂兰(慈熠)开始发挥“关怀力”,在余鸿保耳边,大声又重复询问:“阿公,请问你从哪里回来?”

他望着志工,嘴唇嚅动许久,像是思考、更像是猜测,最后笑着回答:“我吃饱了……”

见志工憋不住的笑容,他腼腆解释说:“我的耳机有点不好,听不见……”说完忍不住和大家一起笑起来。充满欢笑的场景,仿佛这就是志工探访的“有趣插曲”:志工较量嗓门,长者有时答对,有时答案很有趣。

七十六岁、独居的余鸿保除了重听,身体骨架也明显斜向一边。他曾遭遇四次车祸意外,严重伤及肋骨,导致现在无法挺直躯干,胸口闷痛之外,左手也无法完全使力。2021年,他接受慈济援助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在志工鼓励下,在家里的园地种些蔬菜水果,除了活络身体、供给餐食来源,额外收成还可以贩卖赚取一些费用。

一支扶手,为长者增添力量,余鸿保竖起拇指称赞。【摄影:黄玉花】

从每天喊“人老了,在家不知道要做什么?”余鸿保在志工引导下,愈种愈欢喜,经常感恩地送上香蕉和蔬菜与环保站志工结缘。志工有时拗不过他的心意,会先收下,转而买他需要的东西给他。此外,他还每星期坚持到附近亚洲花园慈济环保站,抱持“自己还有能力、出一分力帮助他人,就尽力付出”的单纯信念,投入大半天都不曾喊累。

一起谈天说笑做好事,对志工而言,他更像是相互砥砺的法亲。因此听闻有“安美计划”,一直挂虑他走路不稳健的志工黄爱媋(慈弥)马上为他申请在浴室和厕所安装扶手。

安装好马上试用,余鸿保说:“慈济这样做很好,有了扶手可以握住,可以预防跌倒。”一句肯定,众志工笑开怀,更重要是能为年长的他增加力量。

◎ 安全依靠

住在两房一厅一厨房的老式组屋,六十七岁的蔡雪莉与老伴相依。去年因髋骨脱臼而动手术,她今年来慈济义诊中心寻求物理治疗服务,物理治疗师发现她盆骨有些倾斜,走路出现不平衡,再复诊时发现是旧患髋骨再次移位,导致走路异常。

志工上门关怀,发现她持着四脚助行器行走,依旧在家从事保姆工作补贴生活;上厕所时,需要伸手握住前面的洗手盆帮助站起。她笑说,曾经太用力,让洗手盆差点掉下来,她必须小心翼翼。 

“我想要安装扶手,但先生无法帮忙,我不知要去哪里申请……”如今志工到来安装,一支小小的扶手,成为她安全的依靠:“有了扶手,就能安心支撑,不必再担心起身时没有着力点。”她微笑说道。

蔡雪莉分享没有扶手的时候,唯有借洗手盆使力。【摄影:黄玉花】

◎ 老友重逢

“嗨……原来是你啊,好久不见!”来到另一家,吴使洺意外遇见了老朋友陈进发,没想到对方患大肠癌,手术后需要随身携带造口袋;而与他同住相伴的弟弟陈进明,多年前车祸意外伤及神经线,导致半身无力,举步缓慢,只能拄着拐杖,说话也不太清晰。社区志工得知后,近期每月支援造口袋和生活费用。

工程期间,陈进发聊到自己年轻时也做过类似的安装工作,只是如今身体欠安,已经无法再使力。吴使洺趁机邀他一起帮忙,在窄小的洗手间,他帮忙扶稳扶手的位置,让吴使洺锁上螺丝。虽然动作有限,但互相帮助,加快效率。

一场扶手安装,让陈进发(左)欢喜遇见老朋友吴使洺。【摄影:黄玉花】
把握等候时刻,志工不忘关怀陈进明的近况。【摄影:黄玉花】

 

另一边厢,陈进明则看着自己水肿的足踝,对志工苦笑说,药效不佳,不久会到政府诊所复诊。他回想过去车祸受伤出院回家后,身体比较弱,总希望有扶手助力,但只能靠撑着瓷砖墙起身,有时担心手滑跌倒。如今听见志工主动来帮忙安装,他很高兴说:“我洗澡再也不必担心滑倒了。”

纵然身体有病或有限制,但从兄弟俩身上依然看见手足情深,就像六十八岁的陈进发安装扶手,一切以弟弟的需要为优先。他说:“我现在也需要扶手借力,但最怕弟弟再跌倒,那样会很麻烦、很辛苦。”能够与老朋友一同完成安装,他很开心自己还能帮得上忙。

◎ 邻里互助

“哇!不得了,满意、满意!感谢、感谢,功德无量……”谭天池连声道谢,感激的对象除了志工陈美燕(虑湛),另一位就是吴使洺,两人都是他的左右邻居,早就想伸手帮忙,这次终于如愿付出一分力量。

六十多岁的谭天池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必须用手杖行走,目前与年长阿姨相依为命,数年前更发生车祸意外,令邻居更加担心他的安全。

志工陈美燕(左)发现邻居谭天池(中)的困境,为他申请帮助,以改善居家安全问题。【摄影:黄玉花】

住在隔壁的陈美燕很关心年长的阿姨,经常热心主动帮忙。她听阿姨重复提起谭天池需要扶着墙边缓慢行走,令她想到“居家安全”问题:“如果有一天发生意外,不只他受伤,也会拖累年老的阿姨。”因此代为申请,在蹲厕和浴室间加装扶手。

“很开心能帮助老朋友,常常看他走路缓慢,有时甚至赶不及上厕所被人投诉,我就想,既然有能力,就尽量帮忙,而且能够活络筋骨,身心也觉得轻松。”吴使洺说。

扶手安装好,试用后的谭天池开心不已。【摄影:黄玉花】

安装当天,家里难得热闹,谭天池也开心打开话匣子。听见一旁的陈美燕说,为了取得同意安装,她上门游说了三次,谭天池才点头答应。谭天池则有些不好意思说:“我本已是残障人士,现在还要安装扶手,好像更加凸显自己的不足。”后来想到自己唯一能依靠的那条单腿越来越无力,他最终还是点头接受。

没想到,这次竟是多年来一直帮他修缮大小事的邻居,他立刻安心许多。当扶手安装完成,他一边试用,一边忍不住连声称赞,满意的笑容溢于言表。

这一次的扶手安装,装上的更是邻里间的互助、信任与依靠。

慈济马六甲分会推动“安美计划”,结合社区志工的力量,陆续走进有需要的家庭安装扶手。参与其中的志工许玉萍(慈纪)分享说,今年6月,和团队一起到慈济台湾本会参与营队,她从台湾志工团队的分享中,看见“安美计划”的重要,不仅惠及没有能力安装的身障或低收入户,她同时想到许多长久付出、年纪已大的志工,也需要顾及居家安全。若能从基本的扶手安装做起,给予行动不便或年迈的他们一分支持的力量,在家也能照顾自身安全,安心、安全度过每一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