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甲义诊中心扩建 善念筑起健康桥

设于马六甲州二十二年光景的慈济义诊中心,中西牙医兼具,惠及百分之八十五本地民众。今年多种因素考量,计划扩建空间,让中医及物理治疗更顺畅,民众得到更好服务,长者增加活力,中风个案争取更大的康复机会。
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自2002年5月19日启用,同时提供中西牙医义诊服务,嘉惠当地民众。【摄影:杨秀丽】

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简称:义诊中心)2002年5月19日启用,是少有的同时提供中西牙医义诊服务,冀望嘉惠更多民众。它从原本每周日运作,迄今一周六天开放,截至2024年10月,各科门诊接引近万人次医护人员值班,为低收入家庭或照顾户、难民、拥有政府福利卡、残障人士证明、慈济助学家庭,或是其他福利机构转介等个案服务,嘉惠近六万五千人次,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是本地民众。

义诊中心占地一百多坪,约三千八百方尺的空间,设有三间西医诊疗室,以及中医诊疗室、针灸室、化验室和牙医室;除了定期服务,不定期增设耳鼻喉、脊椎及关节护理,语言治疗等义诊项目,或举办健康检查、卫教宣导予一般民众;到有需要的家庭给予关怀及往诊、护理服务,甚至在慈济会所举办大型活动期间邀请医护值班,随时提供健检或咨询。 

2010年起,义诊中心每星期三增设义齿配制服务,2011年增设中医治疗及针灸治疗,后因中医愈见普遍而逐步增加门诊天数,2025年起有中医师天天驻诊。物理治疗服务于2023年增设,采取一对一的复建疗程,一星期两天的预约人数经常满座,中医师的治疗空间一度不敷使用。

单是2024年,截至10月,就有超过两千六百多人次挂号中医,及五百四十七人次登记物理治疗。

伫立在马六甲二十二年的慈济义诊中心,即将扩建,希望为更多贫苦病患提供服务。【摄影:刘志彦】
民众对中医的接受度越来越普遍,导致空间不敷使用。【摄影:罗秀莲】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风已成为马来西亚第三大死亡杀手,若人们不积极预防,估计到了2040年,约四分之一大马人口面临中风风险。更令人忧心的是,中风患者每年持续攀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马六甲中央医院的物理治疗单位长期人满为患,排期日益延长,导致患者错过黄金康复期。

此外,随着马来西亚人口老化比例不断上升,中医治疗逐渐得到国民认可,也受马来西亚卫生部看重;基于种种因素,马六甲义诊中心计划于今年扩建,将原有空间扩建至约五千一百方尺,使中西牙医及物理治疗等门诊运作更为顺畅。同时,中心将增设设备器材,让长者加强训练,促进身心健康,更多患者受惠。

◎ 应所需增设扩建

最初马六甲义诊中心筹建时,被志工刘济雨与简慈露“三顾茅庐”诚意打动的杨立前(济峥)中医师,每周多次往返吉隆坡与马六甲,与志工团队讨论义诊中心营运事宜,不计时间体力与车程,全力以赴将义诊中心各项基本设施及制度建立起来,并按时值班看诊。目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的他,也是马六甲慈济中医召集人,平时积极招募中医师到义诊中心服务,并在医疗技能方面严格培训及把关,确保中医的素质及符合专业资格。

慈济义诊中心扩建事宜再次得到杨医师认同、支持及无条件协助。他说:“最初义诊中心创建时,必须让不同的专科在同一空间下看诊,是非常挑战的。当时许多条件受限,我们很谨慎、小心翼翼地做规划,希望不浪费十方捐献,还可以嘉惠更多病患。现在义诊中心可以看见,有病患先到中医调理慢性疼痛、中风、神经系统等疾病,接着再配合物理治疗复建,使效果更好。可见单纯西医和简单中医,已经不适合现今整体的医疗发展需求,而且医药法律已经很明确指出,中西医可以同时看诊,但是必须确保空间独立及各科人流顺畅。由此可见,现有的空间是不敷使用的,既无法做安全距离、也不利于风险管控。”

杨立前医师在草创期协助规划义诊中心,如今一样支持义诊中心扩建。【摄影:郭巧云】

在杨医师心目中的理想空间,除了有各科医师诊断及治疗空间,还需要有空气流通、舒服环境的候诊区,让民众可以在舒服环境下等候,或志工爱洒等等。

“目前的义诊中心设备已经历了二十年,需要应时代所需作出变更。我很期待在新的空间,更多人医学以致用、志工肤慰下,更多病患得到帮助,心灵得到妙法滋润,重新再出发。期待我们将宗门法脉融汇贯通在志业精神里,将本地医疗志业发扬光大,逐步实现上人所讲的'妙手、妙法、妙人医'。”杨医师对这次扩建任务,抱有深切期许。 

◎ 共同影响互助力

“复建医学”是由多学科团队组成,其中包含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护理师、心理师等等,旨在帮助遭遇损伤或疾病后的病患尽量恢复他们失去的能力,让他们可生活自理和自立,甚至是重返职场。 

2023年加入慈济义诊中心的朱圣美物理治疗师,回想最初来到义诊中心,发现并没有一个专属于物理治疗的空间,在面前只有一张床,她必须就地取材、适应环境,例如善用走廊空间,或借用床单、绳子、矿泉水瓶等,或在门边挂上简单器材,尽己所能,帮助病患复建。

一般需要复建的病患包括中风、创伤性损伤、脊椎损伤等等。义诊中心同时顾及年长者,扩建同时,可以新增器材设备,给予训练提升体能,维持健康。欣闻义诊中心扩建事宜,她说,义诊中心长者病患多,她期待能有一个空间,设置一些复建器材,每一台器材上,都有人在做复建。 “有些病人,一旦患病就感觉没有希望。如果看见有许多人一起做复建,那分互助的力量及集体的影响力,能鼓舞他们,更长远地坚持下去。”

朱圣美物理治疗师提供一对一服务,过程中不断探问,以抽丝剥茧了解病因。 【摄影:颜玉珠】
物理治疗师透过仪器、徒手和运动等治疗方式增进患者身体功能。【摄影:罗秀娟】

谈及心目中最振奋人心的个案,她首推七年内两度中风的诺拉丽莎(Noraliza binti Poniman),初期完全无法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人照料,2024年9月每周来慈济义诊中心进行物理治疗,四个月就能轮椅代步,后来甚至能在家人搀扶下站起来,一步步走进义诊中心! 

“她能成功复建,最重要是因为她很努力、即使痛都忍着,没有说要放弃或闹情绪。这进展对两度中风的人来说是非常快的。就是要这样子,病人越做才会越有感觉,我们复建师也会感觉付出很有价值。”她说。 

◎ 布施造福惠他人

慈济义诊中心扩建,计划需要筹募五十万善款的消息传开后,慈济志工口口相传;心莲无形,大爱无痕,2025年元月开始,慈济马六甲推动马币一百令吉一朵的“心莲计划”,福田广邀天下善士行善造福,志工纷纷响应。也有人发挥巧思,在春节义卖素盆菜和捞生,或烹煮姜糕义卖等,为守护众人健康的义诊中心,贡献自身的擅长。

如今已届退休年龄、目前在慈济当园丁志工、平时省吃俭用的李士能(济勋)夫妻俩,听闻慈济义诊中心扩建,正在筹募建设经费,马上捐献逾千令吉响应。 

李士能说,2002年参与义诊中心开幕,自己在慈济队伍中,非常开心能有一所拔苦予乐的义诊中心,没想到二十年后,却在里头挂号等候物理治疗。 

李士能感恩义诊中心有物理治疗服务,听闻需要增进相关设施,马上给予护持。【摄影:罗秀莲】

“二十年前正值壮年,去老人院服务,看见老人家衣冠不整,无法剪指甲、穿鞋,骑脚踏车等等,心里很不明白,现今我正站在他们的位置,终于明白他们不是故意的。”他说。

他的站姿和坐姿,或在步行时,身体会慢慢倾向左边,起初误以为是巴金森症导致,后来中央医院一位医师介绍,他首次接触物理治疗,也才知道病因是平常生活姿势不正确导致,需要靠物理治疗帮助“回正”。 

“幸好慈济义诊中心有物理治疗服务,否则如果中央医院复诊完毕,我需要更多时间去寻找复建,费用昂贵。”2025年2月18日,他在朱圣美物理治疗师抽丝剥茧探问中,一样了解到,倾斜的身体不是病情导致,更加有信心去调整自己。

过去接受中医治疗的太太李淑清(慈讯)说,平时从慈济网站看见,物理治疗帮助许多个案逆转失能,重新站起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感恩及感动。夫妻俩长期在慈济会所付出,一次先生感到晕眩,医疗同仁即时伸援;如今她把握因缘回馈。 

2016年起在义诊中心值班至今的涂莲英中医师曾说,病人就像一本活的书本,情况各不同,治疗时必须整体面面观,才能找到病因,物理治疗师也提到,她们必须像个侦探,从小小的生活作息不停探究,才能找到病症根源。

义诊中心扩建,建设基金筹募当中,估计在今年动工,展望未来更好的设施,杨立前医师不忘叮咛:“莫忘初心,我们必须将当初刘济雨、简慈露夫妻捐献的厂地好好使用,不辜负期待,透过义诊中心,造福更多本地子民。”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