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书、认识什么朋友、从事什么工作?从一名校园工友转身成为出版集团社长,林天来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吃过不少苦头。然而,他选择乐观以对,勤奋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做足准备;当机缘来临之际,他掌握先机,迈向快乐人生之道。
台湾大爱电视与慈济人文志业合办“看见大爱,了解慈济”巡回演出,最后一站于2025年4月27日来到慈济吉隆坡静思堂。人文志业中心品牌长林天来为当天举办的慈济志工“见习与培训课程”主讲“生命是一种选择”。
他提及人生有三种方法可以改变生命,听起来简单,却不容易做到。即是读什么书、认识什么朋友、从事什么工作?听林天来娓娓道来,与会者获益匪浅。
◎殷勤工作 创高度利用价值
站上讲台,林天来简述自己有九个兄弟姊妹;母亲生了六位姊姊之后才获得他第一个男儿。家里的长辈欢喜地说这是“天上送来”的,因而为他取名“天来”;但是,他自认因为这个名字,是要他“天天来上班”。
从小就一直工作,今已退休的林天来笑着说:“我希望我现在是'天天来做慈济',就和大家一样。”此言一出,引起共鸣,台下观众给予热烈掌声表示鼓励。
回首走过的职场生涯,林天来高职毕业后,曾经做过修理火车的工作,之后在学校做了多年工友,才到台湾《远见》天下杂志,一路从仓库管理员、副总经理、总经理、社长,直到加入集团董事会,在该公司任职三十五年。
他忆述当年在学校当工友的时候,唯他获学校提供宿舍;原因是学校的任何事务,包括:洗厕所、除草、洗游泳池、警卫发烧找他代值夜班,甚至校长忘记带办公室钥匙都找他处理。他调侃自己地说:“所以,我年轻时外号叫7-11(seven-eleven),如便利超商般随唤随到,学校任何时刻都找得到我。”他逗趣的讲述,引起全场哄堂。
随即,林天来慎重地说:“从二十五岁开始,我就决定这一生要拼命让自己变成被人家利用的人;创造自己成为拥有高度利用的价值。所以,人生最珍贵就是做一个有用,而且有尊严的人。”

◎征文得奖 喜获创办人青睐
林天来在学校当工友期间,恰巧学校缺一名图书管理员;他的勤奋与热心,受到学校许多部门的欢迎,大家都抢着要他过去协助。图书馆主任声明:“如果林天来不来做图书馆管理员,我就不当图书馆主任了!”受到众人的青睐,他以“做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仍赢得信任 ”为荣。
当校长问他想要去哪个部门时,他却愿意将台币八千元的薪金捐给学校,换取图书管理员一职。热爱阅读、很想到图书馆任职的他说:“全校借最多书的是工友林天来。”结果,校长公布他担任图书管理员,附加条件是继续承担工友的职责。
负责任的林天来是学校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员工。回到宿舍用餐、洗澡后,大约七点多,他便趴在桌上睡觉,并将闹钟调至十一点。他笑说:“那个闹钟从来没有响过,因为我在它响之前便已经起身。我这一生有五年的时间是伏在桌上睡觉,然后,叫醒闹钟。”醒来之后,他领先一步进图书馆,看书到天亮。 “所以,这所图书馆里的书我几乎都看完了。”
他大量阅读,时常投稿,也参加天下文化“乐在工作”全国征文比赛,并荣获第一名。创办人高希均教授到花莲演讲时,专访林天来时说:“林天来,听你说话,你看起来很像老师,不像工友,你可以来我们台北办事处上班。”
高教授轻轻一句话,林天来认真地听进去。他即刻向学校办离职,同时写了好多封信给高教授,表明自己的决心。可是,音讯全无。他风趣地说:“我每一次写信给教授,都会提醒他:'你说我可以去你那边上班的'。”也许,林天来的努力和诚意打动了高教授,他终于捎来字条,聘请他到天下文化上班。

◎珍惜光阴 坚持选择做好人
踏入新环境,生命从此产生了变化;林天来就在《远见》当了仓库管理员。他睡在仓库,没有电视、冰箱、冷气、热水,也没床,就这样待了四年。直到因缘俱足,他被公司委任为副总经理。他光荣地说:“我是集团里第一位副总经理、第一位总经理、第一位社长、第一位加入集团董事会的员工,真的很开心。”
在天下文化出版了几千种书,结识各式各样的人,而最令他尊敬的人是证严上人;上人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八万六千四百秒,是他见过对时间掌握得最好的人。他欢喜表示: “我这一生中最开心,这三十五年来为慈济出版了四十二本书,还一直有机会觐见上人。”
他印象深刻是在上人的会客室内有一个大时钟,上人的桌上也有一个小时钟。他认为:“上人把握分秒,时间都在上人的心上。”他补充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用在哪里,生命就在哪里。”因此,他冀望大家都谨记时间就是生命。
敬仰上人的他陈述上人的谆谆教诲:“上人说,生命中有两个挡不住,一是'时间挡不住',二是'无常挡不住'。”他说,倘若生命是一种选择,那么大家今天坐在这里都是自己的选择。他亦叮嘱大家,在自己的生命中,一定要坚持选择做一个好人。
◎帮助他人 原来是帮助自己
谈到无常,他问:“生、老、病、死无人可避免,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们会不会继续完成今天该做的事?我们的时间是否都用在最有价值且最有意义的事务上?如何让生活过得快乐?”
他分享一个“快乐的秘密”──
四十年前,二十三岁的林天来住在花莲,他时常鼓励大家一定要读书。犹记得,当时在台湾的教师节,州、县政府几乎都会送保温瓶、碗筷等纪念品给老师。他对县长说:“老师们不是乞丐,怎么送碗筷,应该送他们书本。”这个建议获得县长的认可,此后,县长都会送书给老师们。
年轻的时候,林天来就在报上写稿,还把所有的稿费都捐给家扶孤儿院。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他,每个月骑摩托车到邮局捐款。他认为,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
他时常提醒自己,看到他人有能力时,要时时刻刻给予赞叹;而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于是,为了帮助贫困,他拼命写稿赚取额外收入;而为了提升撰写能力,他就拼命读书。他表示自己用这一生在帮助别人,到头来,发现原来是帮助了自己。
◎内外齐心 众人一起爱慈济
林天来觉得很幸运住在花莲。在他五岁时,上人就在花莲创办“克难慈济功德会”;摩托车到精舍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
他讲述上人年轻时出家的法号是“静思”,即是在愈是慌乱的境界,内心愈要能够安静。他自认《心经》内最好的三个字是“观自在”,并解读为:“独处的时候,要很舒服、很欢喜。其实和别人相处并不难,反倒是别人跟我们相处较困难;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间发脾气,因此,倘若跟自己相处得舒服,别人跟我们相处才会舒服。”
自2024年退休后,林天来加入慈济当志工,这是他从未预料过的事。他的妻子说:“你做志工比做社长还忙,每天在拼命工作。”
林天来认为这是工作改变生命;当人生遇到考验时,总得要自己去面对。他说:“即使身陷沟渠,你也要仰望星空。”他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特别是在人生遇到考验时,自我勉励。
踏上马来西亚这片土地,林天来赞叹此处的风土人情。 “这里有最好的天然资源,没有天灾、战乱。多元种族,让我感受到很强的好人磁场。马来西亚人真幸福!”他形容这里是人间最美丽的净土,提醒大家要分分秒秒珍惜。
看着台下的志工,林天来语重心长地呼吁,作为慈济人无论在家或做慈济事都要表里如一,内心和外在表现一致,没有虚伪。 “我们不能够在做慈济事时很认真,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做。”
因尚未受证于上人座下,他坦言自己还不是“慈济人”。然而,他说:“我虽无法身穿蓝衣白裤的制服,但是我和大家一样爱慈济。”他表示自己在许多企业演讲和主持广播节目,几乎都会分享上人的故事和静思语。他自豪地说:“慈济人在慈济世界里爱慈济,而我在外面展现出另一种爱慈济的方式。”
最后,林天来冀望与会者谨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慈济人的地方,就要做到让人安身、安心。他以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勉励大家奉献精神而无悔,为慈济人打造的慈济世界,一起努力、珍惜、发愿,并一起继续爱慈济。

●
生命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了自私,你的世界就是狭隘的;你选择了无私,你的世界就是宽广的,而林天来选择无私奉献去帮助贫困,获得轻安自在。期许人人献出爱心,从自身开始撒播爱的种子,爱的涟漪必会扩散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当黑暗遇见光亮,即会展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