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便当传递诚与情 尝好滋味增慈悲

慈济雪隆分会在三月推动的十天爱心午餐素食便当获得广大回响,共有一千五百多人参与订餐。【摄影:覃平福】
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将犹有余温的素食便当送到订餐者手中,对送餐员谢庭光来说,这已不再是工作,而是传递一分诚与情;吴凤霞婆婆品尝一口口蔬食,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之外,也让自己的心少了贪欲,多了慈悲。

 

慈济雪隆分会从2022年3月14日至4月1日,在二十七个社区同步推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午餐素食便当(Bento of Love),引起志工及会众热烈响应,超过一千五百多人同步订餐。这十天里,由志工组成的香积团队或由素食馆、素食咖啡厅厨师烹煮的便当菜色五花八门,都以少油、少盐的健康料理为主。

此次的素食便当活动能圆满完成,志工团队、厨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送餐员也功不可没;不管炎热天或下雨天,他们或驾车或骑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务求在预定时间内将便当送到订餐者手上。

此次的爱心素食便当获得成功集团咖啡厅负责烹煮,厨师与志工商议如何配搭不同的菜式。【照片:叶宝蔚提供】

参与十天午餐素食便当的送餐员谢庭光坦言,以往送餐都抱着分秒必争的紧张心情,也曾遇到因迟到而受到责难或地址是错误、白跑一趟的困扰,如今在送餐的当儿,他却在订餐者的感激笑容中感受到一股温暖和欢喜。

◎ 参与其中很荣幸

五十五岁的谢庭光与八十六岁的妈妈相依为命;三、四年前,谢妈妈患上肩周炎,加上双脚麻痺,没力气站稳,在家也需以轮椅代步。
 
“我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但妈妈的肩周炎会时时发作,我不放心她一个人长时间在家。为了照顾她,我没法找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改行当时间较自由的送餐、送货员;万一妈妈在家里发生什么事故,我也可以马上回家看看。”

谢庭光曾带妈妈到处求医却无法根治,只能在妈妈喊痛时,帮她揉揉双肩以缓和痛楚。这几年来,谢妈妈几乎每晚会因肩膀疼痛而无法一觉好眠,也让他晚上睡觉都保持警觉,只要妈妈一喊痛就要赶快帮妈妈按摩。

平时,谢庭光也包办从打扫、洗衣到煮食的全部家务事。他笑说,自己是不懂厨艺,全靠妈妈坐在轮椅上指点他如何洗菜、如何配搭食材、如何下锅,妈妈“出口”,他“出手”才能完成每日三餐。

这样的生活,谢庭光从没怨言,他觉得照顾妈妈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他唯一担心的是,为了医妈妈的病,储蓄已用尽,加上2020年3月,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在我国大爆发,全国封城锁国,各行各业被逼歇业,连他的送餐、送货的工作也深受影响。

2020年一再实施的行动限制令(MCO),致使谢庭光整三个月都没接到订单,也失去收入,经济一度拮据,连房租都无法每月缴交。当时一位朋友见慈济推动“Kita 1 Keluarga守望相助”纾困计划(注1),便叫他申请。他原没抱着什么期望,但没想到,志工来家里做家访后,申请就获得通过。

当时慈济三个月的补助对谢庭光来说,是缓和困境的及时雨,而志工每月上门陪谢妈妈谈谈天,让谢妈妈少了一点寂寞,更令他心生感激。

本身是佛教徒的谢庭光曾从刊物中阅读过慈济的故事,他感佩证严上人做很多善事,也到处救灾救难,对上人的慈悲和助人精神深感敬重。因而,每次与志工交谈,他都感受到有能力去帮助人真的很幸福。

志工见谢庭光要送餐、送货还要照顾谢妈妈,生活也不易。于是,只要社区有办“健康挑战21天”(注2)或便当活动,都会安排谢庭光送餐,让他可以多一些收入。

此次的午餐素食便当活动范围广、数量多,需找送餐员协助,志工便询问谢庭光,他马上不计较路途和收费,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 

送餐员谢庭光(站者)与患肩周炎的妈妈相依为命。妈妈肩膀痛楚发作时,谢庭光帮她按摩肩膀以缓解痛楚。【摄影:林振胜】
谢庭光(左)在2020年申请慈济的“Kita 1 Keluarga守望相助”而得到援助后,志工到来关怀让谢庭光母子深感温暖。【摄影:林振胜】

◎ 真心为吴婆婆服务

谢庭光负责送餐的路线包括半山芭、何清园、陈秀连路、金渔村、马鲁里、班丹英达、蕉赖等地区,需在两个小时内跑十个送餐地点,将三十八份便当交到订餐者手中。因此,每天十一点左右,他就必须抵达位于武吉免登的成功集团咖啡厅领取便当。

“我没有摩托,是驾驶汽车送午餐便当,所以更加要抢时间,因闹市这一带会塞车或路障而延误行程。”谢庭光不讳言,第一天送便当时,对一些路线不是很能掌握,导致需要在一点前送抵的便当迟了三十分钟才送到。

回家后,他根据从近到远的路线,尽量避开会塞车的路段,调整送餐的行程。同时,为确保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他连稍作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每送到一个地方,将便当交到订餐者手中就赶往下一站……整整两个小时的奔波,将便当一一送到指定地点或订餐者手中,他才有机会喘口气。

“订餐者多是上班族,用餐时间很紧凑,我们要为对方着想,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不希望对方延迟吃午餐。其实,这十天里,我是感受到很多温情,并不觉得这是一份苦差。”

谢庭光坦言很感激志工会先帮忙确认订餐者的地点和联络订餐者,因而并没出现地址不对、找不到订餐者踪影等等问题。他反而在送餐时,感受到订餐者都很友善,即使第一次送餐时延迟了也不会发脾气;甚至能体谅他,往往还没到约定时间就会主动出现在等待,拿到便当也不忘向他说声谢谢。

谢庭光(右)很感恩订餐者会体恤他,常会在拿餐地点等待他到来。【摄影:何永康】

“我感受到慈济办的活动,参与者都很善良,也许喜欢素食的人脾气也很好,所以,每次送餐虽然时间紧迫,都能愉快完成任务。”

一个小小的等待举动、一声温和的谢谢,令谢庭光卸下赶路的紧张心情,也让他相信只要能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温暖。

住何清园店屋三楼的吴凤霞婆婆(志工暱称吴婆婆)已经八十一岁,当谢庭光第一次送便当给吴婆婆时,见她从阴暗的楼梯走下来领取,于心不忍,第二天便亲自送上楼去。

吴婆婆见谢庭光送上楼,深怕阻碍他送餐时间,赶紧表示她可以提早下楼等,但谢庭光却心疼她年纪大,便劝她在家等着,便当一定会准时送到她面前。

谢庭光不讳言,看见吴婆婆就想起家里的妈妈,他真心希望自己能为吴婆婆服务。他和吴婆婆说,把车停一停,跑上三楼送便当也只是几分钟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吴婆婆因为心急下楼而有什么闪失。

心中的慈悲随着一盒盒的便当而滋长,谢庭光笑着说:“要我捐钱帮助人,我还没有这个能力,但用行动去帮人,我可以做到;即使是小小的送餐行动,我也希望让大家拿到便当时会感受到一分诚意。”

便当传递送餐员与订餐者的诚与情,这份美好温暖了谢庭光的心,他希望以后还能为慈济的活动而来付出,因为能与志工一同做好事,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和荣幸。

谢庭光(右)体恤吴婆婆(左)年纪大了要走楼梯下来取便当,主动要为她送上去,吴婆婆怕耽误对方时间,常自动下楼等。【摄影:何永康】
八十一岁的吴婆婆(左)与常来关怀她的志工谢爱梅(右)无话不说。谢爱梅见吴婆婆衣服陈旧,特地从环保站选几件适合吴婆婆穿的衣服给她。【摄影:林振胜】

◎ 放下口欲慈悲护生

喜欢素食的吴婆婆是独居老者,2020年因申请慈济的“Kita 1 Keluarga守望相助”纾困计划而得到慈济的援助。

当时来家访的志工谢爱梅见吴婆婆孤苦无依,只靠政府福利金五百令吉过活,除了付还三百五十令吉的屋租,所剩无几。了解到吴婆婆住处的水管严重阻塞,冲凉、洗衣等需靠同座的租户帮忙提水;因水源问题无法煮食,吴婆婆每天会到素食馆打包经济饭,为了省钱,她往往只拿一两样菜,一盒饭也分两份,一份当午餐,剩下的就当晚餐。

吴婆婆坦言,起初选择到素食店打包是因为素食比荤食便宜,加上她喜欢吃蔬菜,久而久之便习惯了吃素或肉边素。但随着百物涨价也导致素食店的饭菜起价,吴婆婆有时吃不饱,半夜会因肚饿而醒来。

谢爱梅与志工听了,心生不忍,便常结缘饼干让吴婆婆肚饿时可以充饥。而每次来探访时,也会炒些素米粉或准备素便当,让吴婆婆可以饱餐一顿。

除此,谢爱梅和志工目睹吴婆婆生活拮据,也会到环保站找适合吴婆婆穿的衣服、风扇、小冰箱等家具。获悉吴婆婆有轻微气喘,晚上难躺平睡觉,只能坐着睡,志工也到环保站找来懒人椅,让吴婆婆可以坐在椅上安眠。

志工的关怀令吴婆婆感激不已,渐渐把志工当亲人般无话不说。慈济在补助吴婆婆三个月后,经评估转为个案,每月补助生活费。尽管有慈济的补助,但吴婆婆还是节俭过日。

“看见吴婆婆买回来的便当还是很少菜肴,常提醒她要吃多一些饭菜,她总说够吃就好,甚至说胃口很小。不管我们怎么劝,她还是很省吃。”

希望吴婆婆吃得饱吃得好成了谢爱梅的牵挂,当她得知午餐素食便当在各社区展开时,便与常陪伴来关怀吴婆婆的两位志工商量,三人决定自掏腰包为吴婆婆订餐,让吴婆婆也可以吃到不一样而多元化的素食。

十天不同菜肴的素食便当让吴婆婆吃得无比满足,频频表示每次想留一半的便当当晚餐,可是,总不知不觉一口口咀嚼,竟把整个便当都吃完。对吴婆婆来说,除了不习惯印度香料的饭菜外,其他的口味令她吃得津津有味,越吃越觉得素食真好吃,越吃越开心。

谢爱梅见吴婆婆对素食赞不绝口,欣慰不已。吴婆婆告知谢爱梅,她生日时,老朋友请她吃饭,朋友都选择吃鱼、鸡肉,只有她选择点蘑菇汤和蔬菜意大利面。她见朋友大快朵颐的吃鱼肉,便劝导朋友要多吃蔬菜少吃肉,因动物身上若带有病毒,就会将毒素传到自己身上。

朋友质疑素食会对健康不利,吴婆婆以自己为例,强调自己天天素食,不仅很少伤风咳嗽,身体也更轻盈,手脚都很灵活,爬高爬低都难不了她。

谢爱梅赞叹吴婆婆有智慧,知道茹素对健康有益,还懂得劝素。吴婆婆笑眯眼,认真地说:“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现在的肉类对健康不好。以前我会想吃鸡饭和叉烧,但习惯吃蔬菜或吃肉边菜后,已经不再想吃鸡饭了。”

吴婆婆不讳言,久不闻肉味,也自然没有了要吃的口欲,而且心中的慈悲也似乎被启发,经过巴刹杀牛羊的档口,看见被宰杀的牛、羊头血淋淋的高挂,她会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不敢直视,快速离开。

“如果很多人都吃素,没有人去买肉类来吃,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牛羊鸡被杀,这是不是爱护动物的行为呀?”吴婆婆突然想到这个道理,遂问谢爱梅。

随同谢爱梅到来探访吴婆婆的志工叶宝蔚(虑蔚),打开手机让吴婆婆看看素食便当的宣导海报,海报里写着“吃十五餐素就能救一只鸡和一棵树。”吴婆婆笑说已不记得什么时候爱上吃素,也不知吃了多少餐素。

“您是功德无量,救了很多只鸡和很多棵树了。”谢爱梅和志工纷纷赞叹吴婆婆具有慈悲心怀,能克制口欲护生。吴婆婆也开心地表示会继续吃素,希望藉素食的一念悲心来护生外,更能遏制病毒的传播……

志工谢爱梅(中)及刘洁妮(右)来探望吴婆婆时,都会炒素米粉或准备素便当给吴婆婆饱餐一顿。【摄影:林振胜】
吴婆婆从志工的手机里阅读素食便当的宣导海报,得知吃素是救动物和树木的慈悲行为,深感欣慰。【摄影:林振胜】


 
三月的素食便当打响第一炮后,慈济雪隆分会也将在五月、七月、九月及十一月延续举办为期十天的素食便当活动,希望一盒盒的素食便当在承载美味食物的同时,也传递互助互爱的能量;更期许广大会众在一口口咀嚼菜根香的那刻,会感受到这是对生命、对大地、对动物、对自己慈悲的最佳选择。

 

(注1)“Kita 1 Keluarga守望相助”是慈济在2020年7月推动的一项为期三个月补助的纾困计划。因当时疫情加上管制令导致不少居民面对失业或减薪的局面,希望藉由人人守望相助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度过困境。

(注2)“健康挑战21天”是雪隆人医会在2020年发起的全植物性饮食。透过21天的健康素食料理,配以均衡的营养,改善了参与者的三高或其他疾病问题,重新找回健康。由于这项活动需餐馆配合烹煮,也需送餐员将食物送到订餐者手中。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