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十二岁的陈思洁而言,来上新进志工课程不仅是要加快脚步融入慈济大家庭,更是怀着思念,要走已故爸爸走过的路、要将爸爸的爱传递下去;四十六岁的苏钧桂则因自己的人生已翻转,期待上课后能成为志工,以自己的经历去翻转不幸者的人生。
穿着慈青制服的陈思洁与来自不同大学的慈青伙伴们,在新进志工课程结束后,一起举起右臂,高喊:“帮师公上人挑起天下米箩,我愿意!”。
嘹亮而坚定的声音囘蕩在静思堂四周。在这群慈青的心中,2025年3月23日,结伴来参与雪隆分会举办的新进志工课程,是承诺也是行动,她们期待一毕业就能换上志工制服,跟随师姑师伯(对长辈志工的尊称)走进人群去付出。

◎手心向上 体会见苦之福
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陈思洁,不讳言今天来上课的心情是既期待却又有点伤感。她对课程中讲述慈济缘起的影片感到熟悉,因为从亲子班、慈少到慈青,她早已对慈济及师公上人(慈青对证严上人的尊称)的故事了若指掌。
然而,当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主讲“命运vs运命”时,一句“能认识慈济也要看因缘”,突然让她体会到可以做慈济是何等有福报的缘分,尽管每个人的命和运都不同,但在慈济里,人人都有机会来做好人、做好事。
对她而言,自小在慈济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志工,谈慈济做慈济已融入日常生活中。因而,她在成长的路上,从未意识到需要珍惜能做慈济的机会。
“我甚至在上慈少时,对慈济有所抗拒。后来,有因缘到台湾参加慈少生活营,体会到慈济是真正在帮助有需要的人,所以,我才改变想法。”
她很感恩当进入大学时,自动向爸爸说想参加慈青社,她犹记得,那时爸爸听了,很开心,马上为她铺路,让她成为慈青一份子。
三年的大学生涯,让她收获到满满的爱,不但有懿德爸爸、妈妈的关爱、照顾,还和伙伴们有机会去新古毛(KKB)残智障院、双溪毛糯痲疯病院、难民孩童学校送爱,也会在师姑师伯陪伴下,走进人群、去苦难家庭伸出援手……
“师公上人说:‘有苦的人走不出来,有福的人就要走进去。’;每次去送爱,看见受助者因为一句关怀、一个拥抱就会露出笑容,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能做一个手心向下助人的人。”
因为亲身去做,她有见苦知福的体会,也才知道为何爸爸每次去做访视,回来总是法喜满满。然而,想起爸爸,她眼眶湿润了,除了思念外,她也遗憾没有把握机会和爸爸去做访视、向爸爸学习如何帮助苦难者站立起来或走出黑暗的深渊。

◎接过棒子 要走爸爸的路
在陈思洁的记忆里,爸爸陈泛全(本暄)不但是资深的慈济志工,她也从师姑师伯口中听闻爸爸做慈善的种种事迹:爸爸往往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不管多忙,甚至半夜,爸爸都会赶紧出去处理;有时与家人吃饭时,接到紧急电话,也会放下碗筷,先做个案。
她印象中的爸爸,的确是把做慈善个案放在第一位,爸爸常常穿着慈济制服,舍弃陪伴子女的时间,慈济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家人知道爸爸是去帮助贫病者、帮助流浪街头的难民寻找屋子、帮助快临盆的难民妇女进院,也协助家里囤积了很多杂物却不舍得丢弃的老者清扫屋子……除此,火灾、水灾、土崩的勘灾、造册、发放……数不清的做好事都有爸爸的身影。
“我们知道爸爸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是在帮助需要的人,所以,爸爸没时间陪伴我们,我们都不怨他,反而很支持爸爸。”
思洁原以为等毕业后,就能向爸爸学习如何去帮助形形色色、有需要的人。不料,去年,一场病却夺走爸爸的生命,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和家人悲恸不已,也让她醒觉要尽快投入慈济做志工,接过爸爸的棒子,走爸爸未走完的路,圆爸爸要帮助更多苦难者的心愿。
“我要和妈妈一起做慈济,把爸爸做慈善的精神传递下去,也要帮师公上人挑起天下米箩。”思洁在台湾参加慈少、慈青生活营时,曾见到师公上人,目睹师公上人是瘦弱的老人家,却为慈济为苦难众生做了那么多事情,帮助那么多人,她深感敬佩,因此,当师公上人殷殷期待慈青也能挑天下米箩,帮助需要的人时,她就坚定了要扛起米箩的决心。
今天思洁和慈青伙伴一起来上课,她深感踏实、安心,因为有伙伴在,不会感到孤单。她想起师公上人说:“世间事不是有力量的人做,而是没有力量的人很愿意去做。”,当下,她下定决心,要接引更多慈青来做好事,走菩萨道。


◎曾经面对 彷徨无助的日子
“我是一名洗肾患者,我去年患肾病时,曾经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不想活了……”颈项插着管子并且用纱布包扎着的苏钧桂,在新进志工课程的学员分享环节,站在台上,面对二百九十二位学员,深有感触地娓娓道来。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慈济的课程,从课程中,深入了解慈济和上人的事迹外,影片陈成瑞的个案,更深深触动他的心。
影片呈现慈济二十多年前在居銮的一个慈善个案。陈成瑞原是水喉匠,与母亲同住。后来不幸染上毒瘾,从戒毒所出来后便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不洗澡、不理发、甚至不穿衣服,过着非人般的生活。
2000年,志工透过提报,走进陈家关怀两母子,后来,陈母生病往生,志工更加关心陈成瑞。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关心,陪伴,陈成瑞才打开心门,接受志工,并允许志工帮他剪掉纠结成团的长发、弯曲的长指甲和脚趾甲。
当陈成瑞改头换面,容光焕发地站在志工面前,谢谢志工的帮助时;全神观看影片的苏钧桂不由深有感触地说道:“影片里的那个人(陈成瑞)比我还不幸,对方这么艰难都可以重新站起来,我为什么不能站起来?”
一念至此,他回想几年前就听过慈济是助人的团体,但当时是罗里跟车员的他,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还要要照顾生病的妈妈和爸爸,所以即便有心要做善事也没余暇时间。
后来,他的父母在这几年内相继往生,原以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料,2023年初,他因身体日渐消瘦,同时常感乏力,没办法搬动有重量的货物,只能暂停工作,在家休养。后来,朋友见他消瘦的厉害,精神也很差,遂劝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检验出肾衰歇,并且急需洗肾。
他坦言,聼到要洗肾,心情顿时跌到谷底,因当时的他没有工作,加上照顾父母时已用了不少钱,还向亲友借钱,原有一间屋子,因无法定期偿还贷款而被银行拍卖;银行户口也被关闭,无法使用……
“没有钱,每月向亲友借钱,但他们也辛苦。所以,听到要洗肾,我感到很无助很彷徨很绝望,想一死了之。后来,有一天,我聼朋友说慈济也许可以帮助我,我鼓起勇气,到吉隆坡静思堂寻求援助……”
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上门求助,结果,志工很快就登门造访,了解到他的叔叔让他住在隔壁之小屋,每次要靠叔叔驾摩托载他去洗肾。但叔叔靠拾荒为生,生活也艰难。于是,逢除一十五有善心人士派素食盒饭,他都会去领取,往往一份盒饭当两餐吃。
苏钧桂的处境令志工不舍,志工即刻帮他向慈济申请洗肾费,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志工也一次次带他到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疾病保险金,也为他成功申请到社会保险协会的洗肾费和补针费;志工更不辞劳苦的带他跑各部门,最终得以在银行开户口……
几个月的奔波,苏钧桂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再也不需要慈济的补助,但志工的关怀依旧没停止,遇到慈济有活动,都会邀约他来参与。就如今天的新进志工课程,他是在志工黄薇薇(虑烨)的陪伴下来上课。
他很感恩黄薇薇的安排,让他有机会来上课。课程中,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主讲“命运vs 运命”,鼓励人人行善改命运、积德荫子孙;志工林碧燕则分享因加入慈济,改变自己脾气,让家庭从吵闹变得和谐;志工黎小强也以幽默语气述说从前好赌、好斗到学会低头、点头而不再跟人比拳头,人生更因为利他而变得有意义等,都令他有所体悟。
“认识慈济,我才看到生命的曙光;今天,我很庆幸没有做傻事,了结生命。我现在明白了,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要好好珍惜和做好事,才不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这一生。”
他了然是志工的力量拉了自己一把,也给自己新的力量、新的人生。他相信,比他不幸的陈成瑞都能重生,而他还有手有脚,肯定更能发挥力量去做有意义的事。当下,他下定决心要做志工,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学习如何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和阅历,然而,在慈济里,人人都往美好的人生迈进。诚如学员们回馈:一堂课,认识了慈济;一个分享,找到了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