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结束 代表另一旅程的开始

认识才能深入了解,慈济马六甲分会举办“新进志工成长班”, 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大众一个管道,能深入认识和清楚慈济志业的概况,理解“志工”的意义与价值。

“新进志工成长班”,主要让社区民众可以更了解慈济的志业,慈济马六甲分会于2018年举办九堂课,11月23日来到了尾声,当日共有一百零三人与会。

开场,透过志工陈运香(慈运)活泼逗趣的带动,请大家高举双手一起来“鸣个啦叭”。顿时一句句“鸣个啦叭”炒热现场的气氛,不管认不认识,人人眉开眼笑地向身旁的朋友大声地打招呼。

经过她幽默的讲解,原来“Min ga la ba”是缅甸语“你好”的意思,刚从缅甸参与国际赈灾回来的她,把握今日的机会与众分享此次赈灾的所见所闻。同行的志工吴仪荣(惟端)和陈玉芳(虑详)也一同上台分享,让民众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慈济国际赈灾的运作方式,以及志工投入所得的启示和收获等。
 
◎ 在苦难中不忘布施

缅甸原是世界第二大的米仓,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户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十五分钟的路程。 2018年7至8月缅甸连续豪雨,导致中南部勃固省、仰光省、克伦邦、孟邦、马圭省、实皆省及德林达依省淹水严重,积水持续不退的情形下,稻米被毁达十六万二千公顷。正值稻米收成的季节,农民全家生计也仰赖收成,无奈却遇上水患,农民们辛苦的心血全部化为乌有。

台湾、马来西亚组成勘灾团队,结合缅甸当地慈济志工,于9月22日到26日期间在勃固省、仰光省、孟邦等地区勘灾。经过勘灾评估,志工决议将六百多吨的绿豆种,在11月1日至7日七天内以最快的时间发放给一万两千户的稻户。因为绿豆的收成期只有两个月,刚好赶上明年初种植旱稻之前,先种绿豆以获取一些收入。

从勘灾到发放全程参与其中的吴仪荣表示,水患之祸不仅止于一次,而是接连发生三次,意味着农民近几年辛勤耕田工作却完全没有收入,经济陷入严重困境。连播种的稻种从第一次向政府借钱购入,水患损失造成无钱偿还之下转而向高利贷借钱再购买稻种。

他感慨说道:“每次农民总是抱着这次丰收就可以偿还债务的心态而向高利贷借钱,以至于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还要再举债种稻赌一次吗?生活过得艰困,有一餐没一餐地!但人民天性乐观、知足。”其中,他看见当地人即使生活全都仰赖收集和储存雨水,仍懂得布施,家家户户几乎都在住家外放上一个大水缸和杯子,供水给路人饮用。他反观生长于富裕国家的人,即使衣食无缺但绝大部分人仍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或是不懂得感恩与回馈,民风淳朴让他留下深刻的感受也时时自我警惕。

◎ 在付出中享受人生

来自缅甸的志工米蒂(Mi Dee)坐在台下聆听分享,心有戚戚焉地表示,缅甸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简陋!通常都是自给自足,而稻米是大部分人民维生的来源,但看天吃饭的行业却也道尽甘甜苦辣的人生。农民收入有限,会去兼临时工增加收入,也会找寻野菜野果或是到河边钓鱼等获取食物来源。

嫁来马来西亚十多年的她,生活过得惬意,不是购物就是与朋友吃喝玩乐,享受着人生。直到2016年,志工在素食店义卖月饼之因缘而结识慈济,之后接到志工的邀约开始参与活动至今,无论是投入环保活动、做打扫工作还是做糕点义卖、或是参与慈善访贫等,只要她能付出的都把握机会参与,内心的感受和体会也越来越深刻。

去年槟城大水灾她也曾参与赈灾活动,将出钱出力的劳力活当成是另一类的旅行。她笑言,赈灾能广结善缘,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最后自己收获更多!以前的生活模式完全没有意义,现在走进人群做善事,行布施,造福气;仍然享受着人生,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品味“它”的价值。

◎ 在爱中成长与茁壮

陈妍艾(中)分享自己如何在王燕萍(右)的协助下,走出心牢,重拾家庭幸福。 【摄影:李经志】

另一组上台分享的是两位家庭主妇王燕萍和陈妍艾,陈妍艾一直困在自筑的心墙内走不出来,住在隔壁的志工王燕萍了解她的处境,也看见以前的自己。

由于两人同样拥有特殊儿,生活重心完全以家人为主,照顾特殊孩子曾让两人身心交瘁,王燕萍因为踏出家门投入志工行列,让她找到生命的力量。在她多次邀约,陈妍艾开始带着儿子投入活动,逐渐看见儿子的成长和自己身心灵的转变,无形中打开自己的心牢,看见孩子的亮点,找回家庭的幸褔,迎来生命中的转捩点。

陈妍艾感恩地说:“感恩、尊重、爱让我感触极深,也让我了解到真正的爱是照顾好自己的那颗心。没有把自己爱好,怎样去爱身边的人。”她也认为是孩子教会了她去拥有和接受不完美,将善解、包容、知足、感恩应用在生活上,试着改变自己和调整心态,把爱“行动”出来,最后自己也成长了。

台下的邱燕萍女士认同地表示,自己也是家庭主妇,整天忙碌着家务,把自己关在家内,鲜少出门,即使出门也是为了接送孩子或采买家中的日用品。直到约二年前,偶然遇见志工刘木兰(慈霈)上门按门铃邀约参与慈济活动,她才有机会接触家事以外的事物。

邱燕萍(着黑衣者)对陈妍艾的分享很有共鸣。 【摄影:李经志】

“我跟着志工投入环保,参与慈善访贫,回家后常跟孩子分享,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听入心,但至少让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幸福,懂得感恩和知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另类的亲子交流。”邱燕萍与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处于紧张的关系,于是乎总会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心得和收获,期待身旁的孩子能有所学习和启发,也让孩子知道妈妈外出到底在做什么?

今年的最后一堂课,期许这一批新接触慈济的民众或是还未深入投入者,能从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启示和力量。不分职业、不分男女、不分国籍,也不分贫富,只要有爱就能尽一分力量,集合点滴爱的力量就能形成一股大力量。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