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甲科学展落幕 防疫知识带回家

慈济马六甲分会与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台湾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联办“防疫战斗营”科学展,于慈济马六甲分会开展长达六十五天,共迎来逾六千人到访,平均每天近百人走入慈济会所。
各校师生纷纷组团参加“防疫战斗营”科学展,寓教于乐的体验游戏中,收获满满。图为六岁的林意柔(右)仔细观察雄蚊和雌蚊的差异和特征。【摄影:颜玉珠】

参访群众中,不少是来自各校师生组团参加,“防疫战斗营”科学展(简称科学展)得到甲州教育局认同与支持,发函邀请中小学参访;慈济志工也走访各华文小学和淡米尔小学,并得到全国华小校长协会总会长,以及全国校长职工会马六甲分会鼎力支持,邀请各校校长先行到访体验科学展的乐趣,再将讯息传递,邀请学校师生前来参访。

各方因缘促成下,展览期间共吸引甲州九所华文及马来幼儿园共组十梯次到来;十所华小、两所淡小、一所马来特殊学校和一所国际学校,累积十八梯次参访;还有三所中学、一所独中参与。其中有偏远郊区学校的老师陪着学生搭乘小货车一小时抵达慈济会所,只为了成就孩子们更深入学习。

此外,还有马六甲慈济长者学堂、马来照顾户和课辅班学生;以及淡边、芙蓉的亲子班、慈少学员也跨州来体验科学实事求是的乐趣;不少民众也透过媒体、志工口口相传,或看见慈济园区的布条而好奇踏入。自科学展开幕消息传开后,一家科技公司实验室成员派员参访取经;或有协助筹备展区的志工了解活动意义后,向学校大力推广;淡小师生各自到来参与后觉得有趣,推荐在社群平台,吸引其他学校组团参访。其中一所华小老师,放学后驱车四十五分钟,自行组团过来接受“培训”,足见科学展的吸引力。

淡米尔小学的学生透过紧张好玩的问答游戏,吸收防疫知识。【摄影:罗秀莲】

◎ 幼儿懂科学

谁说幼儿园孩子不懂科学?一连好几天,迎来几家不同的幼儿园参访科学展。其中歌珊幼儿园园长张美玲表示:“传染疾病知识应从小教育,每个人都要掌握。我幼儿园的学生年龄介于三岁至六岁,一般年幼无法吸收太多,但这次是透过互动游戏体验,加上志工浅白的讲解,让孩子们从玩乐中学习,多少都会有收获。”

孩子们听着志工以浅显的文字介绍,再看着荧幕上3D的立体感与互动的临场感,还有巨大的蚊子立体模型展示,无不惊呼连连。来自歌珊幼儿园六岁的林意柔,听着志工介绍雄蚊和雌蚊的差异和特征,她仔细观察与同学讨论著:“这个脚有白线条,被女的叮了会生病;男的有胡须,但是叮了不会生病!”
 
来自旭林幼儿园六岁的周姿沄则说:“我刚刚跟着荧幕上的示范正确地洗手,洗干净这样手就没有细菌,就不会生病!”志工趁机向小朋友们说明,冠状病毒会透过空气传播,而且人有流行性感冒,动物也有禽流感;皮肤如同一道门、病毒就像钥匙,病毒开门进来,在人体内会变得更多,并传染给其他人,所以要小心保护自己,例如戴口罩。如果感冒须留在家里休息,不要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

旭林幼儿园园长王慧琼说,透过游戏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传染病知识,从开心玩乐中加深记忆,孩子回家会与父母亲分享:“这个展览主要目的是启发人人对于传染病的警觉心,唯有醒觉,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疾病。”

◎ 双手爱提问

2024年5月8日,十三位来自马来特殊学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在七名老师及家长陪伴下来到“防疫战斗营”科学展。这是一群有听力或身体、智力等多重障碍的学生,他们在老师教导下,用手语等独特的方式来学习。例如这次科学展,他们仔细“看、听”老师用手语诠释导览志工的解说,再不断用双手回应、提问。

例如导览志工说:“患上登革热的人,如果有严重出血症状,会导致死亡风险……”他们无法置信,用手语向老师比划着:“真的吗?”

马来特殊学校的学生,仔细“看、听”老师用手语诠释导览志工的解说,再不断用双手回应、提问。【摄影:罗秀莲】
诺莎希拉(右)是名科学老师,对相关展览很有兴趣,于是便带学生过来,希望可以提高他们对病菌的提防和醒觉。【摄影:罗秀莲】

当志工科普蚊子的成长过程,有孩子俯身仔细观察照片,再起身“问”:“‘蛹'真的生存在水里吗?为何照片里看不见水?它们可以不靠水而成长吗?” 

“蚊子怎么叮人?为什么它们需要吸血?”、“我们说要爱护动物,那么可以打蚊子吗?”坐着轮椅、身体有多重障碍的小女孩也忍不住用双手提问、腼腆笑开,导览志工像慈母般作出解答。 

种种资讯和孩子看过影片有些不一样,他们感到新奇和雀跃;尤其在玩游戏时、他们不时用粗旷或尖锐的喊叫来表达自身的喜悦、胜利及迫不及待,宁静的世界在澎湃着。尤其“防疫飞毛腿”一站最热闹,因为无需任何字眼,只需拼命奔跑、拼命追逐,就能知道防疫小贴士。事后老师随堂考,他们都能准确回答。

负责带团的诺莎希拉(Nor Shahirah binti Mokhtar)老师透露,学校是收到教育局的邀请函,加上本身是名科学老师,对相关展览很有兴趣,于是便带学生过来,希望可以提高他们对病菌的提防和醒觉。 

“平时我们只能靠课本或影片来传递知识,这里有游戏,比较吸引,也比较好玩。”她现场同时帮忙用手语翻译,见孩子们玩得开心,其他马来老师也兴趣提问、回归赤子心投入玩乐,还说要带孩子再来拼分数,诺莎希拉忍不住赞叹说,科学展真成功,跨越种族和年龄,人人都爱它。 

◎ 随手抄笔记

同样受到教育局信函的马汉国际小学,5月10日也组团来科学展。领队关文斌老师说,他发现防疫战斗营所分享的题材,都是学生需要知道的传染病知识,这些疾病在马来西亚都很常见,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自我保护。“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年终考试结束第二天过来,是希望考试完毕,让学生从玩乐中学习,出来放松的同时,也可以学习有用知识。”

在场的学生们,人人手中一支笔、一本笔记,校方鼓励孩子们边听导览、随手做笔记,回到学校再展示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中“案发现场”一站,学生们需要在室内或户外,将所有可以导致蚊虫滋长的源头清除,他们射击得不亦乐乎。其中有四年级的学生说,从游戏中知道,黑斑蚊会在瓶子、长年堆积的水里生宝宝,她们要将这些积水清除、倒掉。二年级的李心悦则说,她喜欢“赛跑(防疫飞毛腿)”,因为可以躲开冠状病毒,还要多喝水、戴口罩、洗手和打预防针,病毒就不会进入身体,也不会轻易生病。

马汉国际小学关文斌老师(右一)发现”防疫战斗营“的题材,都是马来西亚常见的传染病,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自我保护。【摄影:罗秀莲】
学生透过”防疫飞毛腿“,学习防疫小贴士。【摄影:罗秀莲】

 

“我们在学校,多是透过活动或游戏的性质,让孩子从玩乐中学习。今天科学展的呈现方式比较特别,虽然有些学生年纪小,但是透过游戏,他们会比较明白,为什么要去注意一些容易积水的地方,因为会隐藏虫卵等等。这样的带动方式,对小朋友会有帮助,引发他们兴趣,也比较有印象。”关文斌老师补充说。 

◎ 导览获益多

2024年5月17日后,科学展即将撤展,并移师到麻坡慈济静思堂。

回顾过去到访的人们,从幼儿到乐龄,从华族到友族、各职业身份人们,概而有之。参访者的年龄差距越大,越考验每日轮班导览志工的应变能力,必须随时调整导览内容的深浅度、用字遣词,以及语言的切换,期待每一位大人小孩都能认识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式,从中奠定疫病知识。

其中一位导览员王佩菁,将防疫知识解说得七情上脸,众学生哈哈大笑之际,也把资讯记在脑海。她是走入校园为学生讲故事的大爱妈妈、也曾是幼儿园园长,被委派任务时还是勤做功课。她不只上网搜寻影片资料,亲临现场阅读看板,再设想大众可能询问的问题,先上网寻求解答。

志工王佩菁为了更详尽导览,勤做功课,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对象,作出不同需求的解说。【摄影:黄玉花】

准备完毕,她还把年长的父亲带来,让自己试着解说,后再要求一位民众及一家人让她现场演练,最后再重组知识、从大纲到细节仔细构思,要应不同年龄的对象、作出不同需求的解说。 

“老人家不太喜欢玩游戏,我会专注在防蚊新科技,如何预防流感病毒方面去解说;面对孩子和家庭,我的肢体语言必须很丰富,让孩子知道,学习并不难、浅白易懂,才能将知识带回家。”为了成为称职的导览员,她不断苦练,不小心成了“蚊子专家”,也是身边人咨询的对象。 

“我觉得,这科学展是许多人的知识汇集,及动用许多人力配合而成。我们应该把它好好地传递出去。而且每个人的时间就像生命,既然大家愿意组团来学习,我们就要珍惜大家的时间,一定要让人人有所收获。”

志工陈秀秀(懿竹)是这一次科学展的协调,也是导览员之一。她认为,本地非常难得有这样结合科学、先进科技与好玩互动游戏的科学展,可以启发人们的学习之心,而且所展出也是人人关注的课题。

眼观周末日特别多家庭过来,尤其听见老师说,学习兴致缺缺的学生都能在科技中展现惊人学习力并说好玩;还看见马来友族家长,因为孩子兴致勃勃想要再来,且听见学校说,展览内容与宗教无关,却与健康教育知识有关,因此愿意陪伴孩子过来拼分数;也有孩子相隔多个日子以后,还能随口说出防疫知识,她欢喜说,接引人们向善的脚步也往前迈进了。

志工陈秀秀(右二)认为,本地非常难得有这样结合科学、先进科技与好玩互动游戏的科学展,可以启发人们的学习之心,而且所展出也是人人关注的课题。【摄影:颜玉珠】

“这次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来接引大众,走进慈济会所的人们增多了,道场也活络许多。感恩志工帮忙宣导,也感恩学校愿意带学生过来,让我们可以突破种族宗教的藩篱,一起来关心健康防疫知识。”

证严上人一直说,佛法也很科学;这次展览用科学来告诉人们,如何照护自己的健康,还要兼顾其他人的健康,人人互相提醒,互相照顾,就是肩负起地球公民的责任,让世界祥和,天下平安;这也是上人常说“地球平安,人人才会平安”最好的证明。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