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短,足以让一棵树开枝散叶,也足以让一个社区历经变化。 2025年5月12日,蒲种社区迎来久违七年的“佛诞浴佛祈福”活动。而这一次,慈济志工们选择以“戒慎虔诚、人人从善、觉醒的年代”为主题,让佛陀的身影、法的声音,重临这片熟悉的土地。
今年天灾愈加频繁,世道人心动荡未平,证严上人慈示“人人戒慎虔诚”的重要。在蒲种社区的三场浴佛祈福中,约三百位志工齐心协力,以最简朴却最庄严的形式,将法香重新点燃,让人们从繁忙与混乱中停下脚步,凝视内心,省思生命的方向。
每一位志工的身影,都是对众人无声的邀请:“让我们一起从善,从心出发。”他们也藉由行动,呼吁三场次的一千七百位民众、大德与志工——从浴佛这一刻起,不只是礼敬佛陀,更要让慈悲与智慧的种子,在生活中发芽。


◎八正道引路 四无量心启航
志工们巧用心思,将浴佛现场布置得庄严肃穆。法香缭绕在八角形的浴佛台上,静静传递着八正道(注)的智慧,引领人们朝向正念与正行的生活方向。浴佛台四周,每一面皆安放四尊晶莹剔透的琉璃佛像,静谧端坐,象征着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轻声提醒着人们:常怀悲悯与喜悦,学习放下与成全,回归清净的心。
浴佛台中央点缀着一丛丛生意盎然的植物,在绿意中增添一份蓬勃生机,也象征佛法如水,滋养着万物,也唤醒众生内在向善的力量。整体布置虽简,却在无声中说法——佛法不只在殿堂经典中,更在万物共生、日常点滴里流转不息。
志工李梦奇(惟翌):“浴佛,是提醒我们——人人本具佛心,我们洗的是自己的心,希望每个人都能让心更清明,从善自觉,进而影响他人。”在天灾人祸频传的当下,从地震、水灾到气候异常,他深深体会,“戒慎虔诚、人人从善”是一个时代的召唤。他坚信,善的力量会如同涟漪一般扩散开来,形成正向的善循环。
他还说,这场活动也成为凝聚社区民众的平台;“办活动的意义,是创造一个让大家出来互相学习、彼此影响的过程。当善的力量汇聚时,自然会形成一股磁场,吸引更多人加入这场善的行动,在社区中延续、生根。”这场久违的浴佛,让蒲种社区在时代洪流中,依然坚定走在从善觉醒的路上……


◎在觉醒的年代 发挥善念善行
谢国鸿并不认识慈济,直到两个星期前,他的前上司,请求他帮忙为一位中风卧病在家的中国籍朋友搬运病床。这张病床正是慈济所捐赠的物资。他因而接触到慈济志工,也结识了志工郭修成(诚杰)。修成邀请他参加今天的浴佛活动。 “我当时想,这群人真的很不错,也没想太多,就来了。”他笑说。
活动现场挂着布条,写着“人人从善”、“觉醒的年代”,让国鸿印象深刻。他感受到慈济想要传达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种社会的正向力量。
“现在网路资讯太多,太乱了,有些人被负面新闻影响太深,反而更需要有像这样的平台,让人聚在一起做好事。我觉得蒲种能有这样的活动和社群,真的很不错,大家在自己的社区发善念、做善事,这就是最实在的。”
国鸿的语句简单、直白,却流露出一种质朴的诚意。从一张病床、一场搬运、一个邀请,他走进慈济,也开始重新思索“善”的样貌。


◎演绎的青年 新世代的承担
在浴佛仪式开始前,三十二位志工与青年共同演绎《无量义经·德行品》梵呗唱诵,让这部菩萨行的经典不仅停留于诵读,而是透过身、语、意的供养,以肢体演绎呈现于大众眼前。
“烧香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从上空中旋转下来,四面云集,而献于佛。”随着庄严的梵呗音声,赖敬文一边唱诵,一边缓缓举起双手,向上接引,再轻柔地收回、献出,动作柔和而虔诚。他说:“那一刻,仿佛天上洒下无数花朵,我伸手接住,再把它们恭敬地供奉佛前。这画面在心里好真、好美,感觉非常好。”
这是敬文第一次参与梵呗经藏演绎。虽然部分经文仍在理解中,他却已被其中的庄严氛围与深意深深触动。
青年志工赖敬文,曾是慈青中活跃的身影,步入职场后,忙碌与压力让他暂时放下这段志工旅程。这次,他选择重披制服,回到演绎队伍中,以经文为轴心,融合手语与肢体语言,重新找回与慈济的连结。
敬文坦言,工作后常感疲惫,偶尔也会因心虚而不愿参与活动。但这次,他愿意回来,是因为朋友的陪伴给了力量,更因为心中那份渴望。他说:“演绎时,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工作的烦恼也暂时抛开了。”
敬文的回归,就像一株沉潜于岁月的小树,重新茁壮挺立。他以自己的步伐,诠释了“虽曾离开,心却未曾远去”。在慈济温暖的氛围中,他正慢慢释放压力,重拾初心,找回与自我、与社会的深层连结。


◎民众初次浴佛 静谧身心相遇
本次浴佛,慈济志工希望借此深耕蒲种社区,让佛法就近弘扬、菩萨道落实在邻里之中。许多首次参与的年轻家庭与社区民众,也在祈福与礼佛中,静静发愿……
“那一刻,真的很静……仿佛什么声音都没了,只剩下心。”蒲种居民廖小慧,牵着母亲与孩子的手,也邀约了邻居一行九人,第一次踏进慈济浴佛祈福活动的队伍里:“我住在附近,经过时看到浴佛祈福的布条,我想……可以带孩子来感受一下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是安静又美好的。”
小慧说,她不熟悉佛法,只从网路上看过一些片段,但这一天,一心一法香,看着眼前那一尊佛:“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快乐。”她不强求信仰,但相信善的力量。 “我觉得人人该做的事:说好话、做好事、少计较,这样日子才会平安。浴佛那一刻,让我心静下来,也提醒我——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她说得云淡风轻,但那份平实的愿望,却很重、很真。
最后,她笑着说:“我看到你们每个志工都面带笑容,让人很感动。如果以后时间配合得上,我会想继续带家人来参加慈济的其他活动。”
◎七年后的重逢 法香愿力不断

七年之后的今天,蒲种的法香再次点燃,为了承接那份从未断过的愿力——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发心,让佛法的光芒,自度也度人。
对陈书豪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浴佛。六、七年前,他曾与家人在武吉加里尔参加过大型的慈济浴佛,那场人声鼎沸、庄严肃穆的场景仍印象深刻。多年之后再度参与,这次地点换到了蒲种,但心中的悸动,却更为深刻。
“这里虽然场地不大,人数也少,但更能专注在每一个仪式的当下,真的很敬畏。尤其在众人《诚心祈三愿》的环节,当双手合十、仰望苍穹祈愿时,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敬畏之情。那一刻真的感觉到有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这种感觉,是上一次浴佛没有的。”
此次他特地携太太、母亲与两个年幼孩子同行。恰逢外婆的忌日,母亲在仪式中触景生情,思念涌上心头,瞬间泪流满脸,他上前抱着母亲:“那一刻,我只想抱着妈妈,什么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到她的思念,我也陪她一起难过。”
他与太太曾是慈济志工,也长期参与环保与资源回收,但自疫情爆发后,已经四、五年未再参与志工行列。
“今天再回到这个熟悉的大家庭,看见师兄师姊越来越多,团队日益茁壮,大家依然面带慈祥,那种氛围,就像回到一个很温暖的家。”他微笑表示,未来会尽量抽空再参与慈济活动。
●
蒲种暌违七年的“佛诞浴佛祈福”活动,志工以戒慎虔诚的心唤醒社区善念,让法音再度流转人间。从青年演绎到民众浴佛,慈济以佛法滋养心灵,启发人人从善、觉醒自心,引领大众携手共创祥和社会。
(注)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个道是佛陀所传,引导人们走向智慧和觉悟的道路,是佛教修行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在社会中扮演健康有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