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庆祝卫塞节 行善布施贴近佛法

卫塞节(Vesak)农历四月十五,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入灭(涅槃)的节日,也称为佛诞日,是佛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证悟清净的境界。今年,慈济马六甲分会安排浴佛祈福、捐血行善、免费妇科健检,以及蔬食招待,邀请大众以身口意一起行善造福,让人间佛教精神落实在生活中。
首次捐血的李东升跨过心理障碍,不再害怕捐血。【摄影:黄玉花】

2024年5月21日卫塞节前夕,慈济志工依旧守着岗位,年年沿着花车游行路线设置环保回收点,走入人群宣导环保爱地球,待花车游行队伍一过定点,紧接着慈济环保回收车出现在各点载运回收物与垃圾。佛教强调敬天爱地,爱护一切生灵,珍惜地球资源,故志工以不同的行动参与卫塞节游行。

5月22日卫塞节当天则于慈济马六甲静思堂举办浴佛祈福暨捐血活动,透过浴佛观照内心,净化身口意,同时以捐血和蔬食成就大众行善护生行动,让许多生命得以延续,也让人间佛教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让善爱的力量循环。

此外,子宫颈癌是马来西亚女性第四大常见的癌症,以及每十九名女性中,就有一名会罹患乳癌的风险,因而现场另设有妇科检查,宣导与提醒女性保护自身健康。

◎ 浴佛开启捐血因缘

一早,许多民众携家带眷出席浴佛祈福暨捐血活动,现场有人欢喜有人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捐血经验与故事,相同的是想救人的那颗心。有人从幼儿时期便期待能捐血救人,却因未满十八岁,向佛陀祈愿自己能尽早捐血成功;有人从中学开始持续捐血至成家立业,如今带着一家大小出席捐血;有人开心初次响应;也有人因血红素不足,祈愿调理身体后继续尝试……

当天登记捐血有两百七十七人,实际募得两百一十一袋热血,非想捐血就能成功捐献。其中李东升夫妻听闻此活动,初次踏入慈济祈福,太太柯宝晶则欢喜填写捐血表格,先生感染到太太的喜悦,鼓足勇气登记捐血。柯宝晶养成一年捐血一次的习惯,但因血红素不足已两年无法如愿,今天尝试人生第七次捐血,血红素仍无法达标,再次留下遗憾。

拿了维他命补充剂,准备回去调养身体的柯宝晶说:“下星期我公司有举办捐血活动,我要再去尝试一次。虽然公司将举办捐血,但是今天刚好是假期,就想约先生一起来慈济浴佛祈福,又可以捐血做好事,还有提供妇科检查。没想到因此促成先生第一次捐血。”

卫塞节当天募得两百一十一袋热血。【摄影:黄玉花】

对于迟迟不敢捐血的李东升而言,因为担心害怕而无法跨出第一步,今天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浴佛祈福后踏进捐血区,当志工询问,他很自然地拿取表格登记,虽然内心还是怀着恐惧。

紧张的心情随着针扎下去逐渐消失,忐忑的心才稍微平复。李东升分享:“没有想象中痛,捐血过程没有什么感觉。原来捐血是这样,跨过心理障碍,我不怕捐血了。今天才发现原来那么多人默默地在捐血做好事。”

事后,医护人员得知他初次捐血,让他拿着自己的热血,拍照留念。今日领有捐血本子,开启李东升和太太未来捐血救人同行之路。柯宝晶开心表示,今年夫妻俩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卫塞节;而且先浴佛祈福,再去捐血,感觉身心很放松、很平静。

◎ 用佛法教养的孩子

郑湘瑜(左一)偕同先生,带着四岁女儿一家欢喜出席浴佛暨捐血活动,愿孩子将佛陀的教诲与美善刻画于心。【摄影:黄玉花】

下个月即将临盆的郑湘瑜偕同先生,带着四岁女儿一家欢喜出席活动。郑湘瑜表示,夫妻俩从中学即获悉捐一袋血可挽救三人生命,主因是一包血液被捐出来后会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血小板、血浆及红血球,各有不同用途,于是乎开启她和先生捐血之行,至今已四十岁。先生更是坚持,每隔三、四个月即捐血一次。如今怀孕暂时无法捐血,陪同先生前来,同时也为了让孩子来浴佛,让孩子从小接触佛法。

“我孩子出生是在疫情那一年,一直想要让孩子参与浴佛,今天总算如愿,昨晚也带孩子去看游行。我在马六甲念大学,曾参加慈济活动,上人讲把垃圾变黄金很感动也很感触,开始将环保落实在生活。如今在大学当讲师也投入环保相关研究,我现在也教孩子如何做分类。我相信家庭教育很重要,从小引导孩子去接触。”

郑湘瑜感恩佛法的浩瀚和教导,捐血是布施行为,利己也是为他人造福,能在卫塞节捐血意义非凡。此外,近几年太多病毒以及人心的疾病和贪婪,造成世界的动乱,人类身心生病,今日她浴佛为世界和平与健康平安祈福。浴佛后,夫妻俩难得感受到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愿孩子将卫塞节的美善刻画于心。

◎ 热血青年圆梦捐血

梁勇毅刚满十八岁,普遍上,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是想“我要去旅行!我要去庆祝,要唱K!我要去打工!……”但是,梁勇毅却是急着找捐血活动“我要献血!”从小陪着妈妈到处去捐血,一直嚷嚷着“我要和妈妈一样,我要捐血,为什么你不让我献血?”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不是我不让你捐,是你的年龄还不达标,要等你十八岁。”

今日梁勇毅终于实践心愿,他异常满足地表示,他想要和妈妈一样捐血助人,终于做到了!一包血可以救三人,更让他坚定明年要再来捐血。

同样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亲捐血而发愿长大后要捐血的米菈百(Meerabai),是位印度友族,也将爱付诸于行动,长大后加入捐血助人行列。因看见慈济外墙广告而来,第二次参与慈济捐血活动。她欢喜地说:“本身喜欢吃素,平常参与自己的宗教活动也是吃素食,能在捐血后享用一餐美味的素食,很开心!” 

从小受父母影响而发愿长大后要捐血的米菈百,将爱付诸于行动,加入捐血助人行列。【摄影:黄玉花】

另一位年轻人刘健锋,是一名大学生,参与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简称慈青),2023年卫塞节,在慈青伙伴鼓励下,鼓起勇气初次在慈济响应捐血,当时他十九岁。他回忆,当天与伙伴们一早三步一跪拜朝山祈福,又一起浴佛祈祷,大家紧接着挽起柚子捐出热血,体验许多的第一次。

初次捐血,刘健锋异常紧张到发抖。虽然如此,心中一直秉持上人教诲“慈悲为怀,济世救人”勇敢跨出第一步。今年他不再害怕而是主动把握善缘,再次与慈青伙伴们一起报名捐血,他也将持续捐血救人。

◎ 挽袖捐血利人利己

另一边姚德钦夫妻携手参与捐血,今天是姚德钦第八十五次捐血、第三次参与慈济捐血活动。他犹记得十九岁那年第一次捐血,同样是佛教道场的释迦院,事隔三十八年历历在目。初次心情紧张且空腹的情况下捐血,随后出现昏厥,事后才知道原来捐血不宜空腹。

他坦言,首次捐血纯属好奇心,后来逐渐明白捐血是一个善举。况且有数据显示大概九十天至一百天,人体的血液是需要更换的,常捐血者可降低高血压,心肌梗塞的发生。因此捐血确实是利人利己的一个大善举。

医护人员强调,捐血,每一次只会抽取三百五十至四百五十毫升的血量,占人体血液的百分之八到十二,并不会影响健康。

◎ 人生初次感恩因缘

相较于一般人初次捐血的害怕,透过慈济脸书获知此活动的黄绣畛却是异常兴奋。她分享,之前很想捐血,但因周末都需工作,一直无法实现。今日刚好放假,便邀约朋友齐来捐血,也成就她和朋友许多的第一次。

“我是天主教徒,第一次浴佛祈福,第一次捐血,第一次登记做妇科检查,第一次来慈济,第一次在慈济享用素食。”黄绣畛很开心细数人生许多的第一次,且在如此特殊的节日和场所。对她而言,任何宗教的宗旨都是教人行善,所以来佛教道场,来浴佛祈福,没问题!

黄绣畛(左二)和郑秀玲在妇科健检区做咨询。【摄影:黄玉花】

朋友郑秀玲是佛教徒,往年因卫塞节当天几乎都需上班,往往错过浴佛。今日依然十一点需上班,但她仍开心与会。

虽然当天因身体状况无法如愿捐血,但是她表示会再接再厉尝试,她认为捐血助人是开心之事,无需惧怕。另一边,当黄绣畛摸到自己捐的血袋,温温的触感,令她甚感神奇地表示,捐血不会痛,晃眼间就结束了,然而一袋袋的热血却是救命的关键,真的很开心!

之后,两人前往斋堂享用疏食。心发好念,捐血助人,吃素护生,今日两人透过身口意行善。两人皆表示,度过一个有纪念性的卫塞节。下次有机会很乐意再来响应!

从早上八点多一直至下午两点多,不管是浴佛祈福区、捐血区、妇科健检区、供斋区,还是环保酵素爱护地球推广区,慈济静思堂人潮不断。人人因一念善心,不分宗教、种族、年龄,将这分对天地万物的爱以行动响应,让爱绵延不断。

证严上人慈示,“不独亲其亲,清净无染的爱不分亲疏,将众生视为自己的至亲、至爱,体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将佛陀的慈悲本怀,实践在人间。

人人一念善心,不分宗教、种族、年龄,将这分对天地万物的爱,以行动响应浴佛、捐血、蔬食。【摄影:黄玉花】
慈济马六甲分会以蔬食招待大众,呼吁以身口意一起行善造福。【摄影:黄玉花】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