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农历七月 不再“心惊惊” 

慈济志工接触佛法找到答案,进而正信不迷信,正念不执着。 【摄影:陈延北】

天黑不出门、不吹口哨、不晒衣服,不可以去海边、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开刀……这些耳熟能详的农历七月禁忌,人人宁可相信也不敢尝试,就怕招来“好兄弟”带来厄运。如此习俗代代相传,然而背后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孩子:“这也太诡异了吧!”
妈妈小心翼翼地叮咛着:“七月不要讲‘那个字’,会招来‘好兄弟’。”
孩子:“‘诡’又不是那个‘鬼’!”
妈妈受到惊吓一直朝着四周拜呀拜地说:“童言无忌,不小心冒犯,请原谅!”

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有遇过或看过,农历七月俗称“鬼门开”的日子,传统习俗“鬼月”有不少的禁忌,大人们谨记上一代的交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敢“铁齿”刻意去尝试,并将这些习俗再传给下一代。求证,似乎也就不甚重要。

◎ 由迷转悟 以善来普度众生

然而大人们的反应,加上小孩子的好奇心与许多复杂的情绪没有得到回应,造成孩子从小对于“黑暗、鬼、死亡”恐惧害怕。

今年八十二岁的慈济志工侯添财(惟泉)回想小时候说:“小时候最怕七月,大人都说是鬼月;当时父母亲禁止全家人晚上外出,怕被鬼捉走。”

七月从初一开始一直拜到月底,尤其农历十五日更是杀鸡、杀鸭准备丰盛的牲礼来祭拜,练就他一身杀鸡、杀鸭的好本领,也造成他从小对鬼神的敬畏。

侯添财长大成家也沿袭七月普度的习俗,叮咛子女七月的禁忌更是一字不漏,谨守着祖先的交代。他说:“父母传下来的传统,即使再穷,七月普度牲礼、祭品一定要丰盛;金纸一定要'诚意十足',才不会招来厄运,'好兄弟'会保佑一家平安,给我们生活好一点。”

如今,侯添财惯以虔诚一念心,取代大肆铺张祭拜。【摄影:杨秀丽】

这些牲礼也是承袭老一辈的用心,他说:“普度的鸡、鸭都是我自己杀的,充满心意。然而杀鸭时,经常脖子一割,还会站起来逃走,直到血流尽倒下。当时我也不觉得残忍,一心只想着要丰盛祭拜,陷入'迷'中。”除了在自家祭拜,他也会参与社区集体普度,家家户户一起拜,供品丰盛,场面热闹,认为“好兄弟”会更开心,招来更多平安和福气。

直到2009年投入慈济志工行列,透过证严上人的法语,他才了解佛教七月是吉祥月,普度是“以善普度众生”,解决众生的迷惑和烦恼。将上人的话听入心,侯添财开始将购买供品和金纸的钱通通捐出,帮助贫困者。他坦言,长久以来农历七月长辈都是如此做,一代传过一代,不知道背后的意义,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就该打破这些传统习俗和观念。多年来,他们一家参与慈济举办的七月吉祥祈福会,以及每年此时举办礼拜《地藏经》共修,以虔诚一念心,取代大肆铺张祭拜。

他分享说:“以善助人才是真正普度,心念正则百无禁忌。十年过了,没有因为不祭拜供品,不烧金纸或是夜晚外出等不遵守禁忌而招来好兄弟或是厄运。七月并不可怕!”

◎ 敬天爱地 以逻辑化解迷思

胡家健记住父母亲交代的七月禁忌,但不照单全收也并不完全推翻,而是根据科学解释和一般逻辑推理,让自己拥有正信、正念,不迷信。【摄影:陈延北】

“你在哪里,妈妈有打电话给你,提醒你早一点回家吗?”

2019年8月14日也是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九点多才结束《地藏经》礼拜和共修的志工胡家健(诚暐),随即接到妹妹来电关心。今年三十岁的他,同样从小父母就叮咛着农历七月许多禁忌,如天黑不要出门,路边拜拜不要靠近,不要走小巷,不要吹口哨等等,会干扰到好兄弟或是被捉走。远离家乡,家人们的担忧依然存在,赶紧在民众开始大肆祭拜时,打电话提醒。

从小母亲就叮咛胡家健“你八字轻,不要乱跑,农历七月要留意禁忌,避免'阿飘'缠身,厄运连连。”离开家乡上大学,叮咛犹在耳边但同学相约喝茶聊天,再晚他都依然出门赴约,只是心中还是会记挂着,看见路边在祭拜,能远离就远离。

“一草一木都有灵性,对待生灵需存有敬畏心。不管信不信,这些都是在警惕我们言行举止要正,不造身口意业。”他强调这些禁忌都是后人为加深众人的印象穿凿附会而来,久而久之演变成既有习俗而忘记探讨其原来含意,例如夜晚吹口哨,是担心打扰他人睡觉;晚上不晒衣服,是因为没有太阳不会干。只要透过逻辑思考解释,将发现这些七月禁忌似乎不那么可怕,还蕴含着一些道理。

另一位同样三十岁与胡家健从大学认识至今的慈青伙伴许伟杰(诚琨)从小也是在长辈的叮咛中害怕长大,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胆跳。然而如同胡家健一样,了解因缘果报,以尊重心爱护万物生灵后,便打破这些以假乱真的禁忌,他说:“刚开始内心还是会怕,但是只要心念正,自然就无惧!”

现在他们俩以学长身份带动年轻一代的大专院校的慈青同学,理解大家几乎都是受到传统习俗而影响思维,如同他们俩一样。因此藉由带动慈青活动或是个人分享等,逐步引导。许伟杰表示,慈青们第一年或许不相信,但慢慢灌输久而久之自然会调整心态,况且现在网路发达,随手上网搜寻便能得到合理解释。

胡家健(左二)与许伟杰(右五)以学长身份带动年轻一代大专院校的慈青同学。【摄影:罗秀莲】

年轻一代的胡家健、许伟杰,仍记住父母亲交代的七月禁忌,但他们并不是照单全收也并不完全推翻,而是根据科学解释和一般逻辑推理,让自己拥有正信、正念,不迷信。

◎ 生活教育 以正信代代相传

罗雪花(右二)带着女儿谢依善(右)参与《地藏经》共修。【摄影:周世清】

九岁的谢依善一副小大人的口吻说:“七月跟平常月一样,没什么特别!今天早上,我跟妈妈说有看见两个鬼在窗帘旁,妈妈教我念佛号,请他们找一个好的家庭去投胎。”其实这是她观看YouTube影片,心血来潮与妈妈开的玩笑。妈妈罗雪花(慈琋)并未因此而生气或惊吓,或是怪罪女儿胡言乱语,招惹好兄弟,反而引导女儿抱持正向的态度去处理。

而妈妈的反应也让她想起前几天老师一进教室,乍看一排自制人偶,突然吓一跳,还嚷嚷着七月鬼月到,这场景会吓到人,班上同学一听鬼月也发出一阵惊呼声。谢依善表示,自己也很怕鬼,晚上甚至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只是对于农历七月没有特别感到恐惧,对于“鬼”也百无禁忌能侃侃而谈。

罗雪花知道女儿很怕黑,很怕鬼,她自己也曾经历过这年纪,知道这是孩子成长必经过程。为了让女儿明白并卸下害怕的心情,她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向女儿说:“没有鬼!只要害怕就念佛号。从小外婆就跟我说那里暗有鬼,不要去!所以小时候妈妈也很害怕黑暗和鬼,但是妈妈是否曾经跟你讲天黑有鬼吗?从没有!因为妈妈知道没有鬼。”

她从未刻意避忌谈论鬼神或是马上反驳孩子的观念,而是借机教育女儿。当她提起老师讲七月是鬼月,她便与女儿分享僧侣四月至七月结夏安居的故事,进而与她分享七月是吉祥月,是佛的欢喜月之意义。 “她这年纪是听得懂,只要简单扼要地解释,何况她从小接触慈济活动,知道人要做善事,不要造恶业。”

反观罗雪花从小在凡事求神问卜的村落中长大,即使生病父母亲也是到庙去问事。但自从二十多岁投入慈济,她说:“二十多年来学习正信的佛教观,听闻上人所教的法,从中培养出正念、正信观,以此再往下传给后代。至于老一辈传下来的迷信和习俗,自己不再提起和流传。”

耳濡目染加上父母亲未曾叮咛过七月的禁忌,也不曾在此月份被限制行动和言语,甚至晚上会跟随父母亲参与慈济七月祈福会或是礼拜《地藏经》共修活动,无形中谢依善的想法并未被传统习俗所设限。对她而言,农历七月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相传中元节始于汉朝,最初是农民在夏末秋初感谢大地五谷丰收,祭拜祖先报告收成的节日;对于佛教徒则是出家众从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修行后,僧众向佛陀报告修行成果,佛陀为此感到欢喜,所以七月十五日这天称为佛欢喜日,此日民众供养修行众僧,将功德回向父母,称为盂兰盆法会。原本表达追思及感恩之意,随着时代的演变增添许多穿凿附会的故事和习俗,以讹传讹鬼月之名不胫而走,后代子孙从原本的追思感恩,变成战战兢兢宰杀祭拜祈求平安,以防招惹厄运。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管是老中青,从小就被此传统观念和习俗所捆绑,但有多少人试着去探求其背后的真相与意义呢?长者侯添财,青年胡家健和许伟杰,以及罗雪花与幼女,因为接触佛法找到答案,进而产生正信不迷信,正念不执着,改变自我行为同时也对外传达正信、正念观,让大家七月不再“心惊惊”。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