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从健身之道走向心灵之路

带动学员成为志工,再影响他受证委员,帮上人挑志业担子,是我目前最大的责任与使命——林道方
吉隆坡大爱儿童教育中心为小朋友与家长举办环保之旅;林道方(右)引导小朋友体验压扁铝罐。【摄影:李国强】

俯身、弯腰,张臂……伸展自如。眼前的他—林道方,六十一年的岁月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只有瑜伽老师该有的柔软身段。

“你想不想到慈济教瑜伽?”2005年,林道方在某间音乐学院教瑜伽,志工林孝式的妹妹林秀兰是他的学生。林秀兰这轻轻一问,指引他踏进了慈济社会教育推广中心(简称社教)的大门,成了吉隆坡社教中心首位瑜伽班老师。次年8月,随“社教回台寻根团”到台湾花莲,进一步认识慈济,从此他的人生剧本精彩又丰富。

◎ 美好回忆驻心头

走入慈济,在与志工的互动中,他心念和行为上的逐步转变,源自于慈济的大爱、正知、正念及慈济特有的人文修养。他提起往年的一段温馨趣事:一次,因某种原因,错过了教课的时间,在他人的提醒下一路赶去,他说:“学生在等老师的尴尬情况下,慈济人没有任何苛责的语言,只有在电话那端轻轻叮咛:‘老师,慢慢来,路上小心……’”一句温言暖语如清凉剂,安抚了他的焦虑和不安,这件事他一直铭感在心。

2011年受证慈诚,成为吉隆坡社教中心第一位受证委员的导师。法号济隆的他说:“在一次新受证慈诚委员分享会上,身为分享者之一的我因交通拥堵而迟到半小时;莅场时,没人给你脸色看,大家轻声细语地安抚,真受用,当下感觉慈济人真正喝足了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汤。”

侃侃谈起2015年慈济50周年庆,雪隆分会于7月假武吉加里尔体育馆举办《法譬如水》经藏演绎,现场存放着好多贵重的摄影器材,为保安全,他和一班志工轮值守夜,兼为上百台的呼叫器充电。不眠不休的夜晚,志工们的互相照应令他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十多年来,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留驻心头,志工如家人般的法亲情,让他心留慈济不退转。

林道方除了教授瑜伽,也在课堂上分享静思语,更鼓励学员加入志工行列。 【摄影:林妍君】

◎静思语融入瑜伽

瑜伽注重修心养性,让原本从事推拿的他,再涉猎瑜伽的美妙,不但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瑜伽老师。

累积多年瑜伽的教学经验,林道方与一般瑜伽老师不同的是在授课过程,他总爱在课后十五分钟分享与瑜伽有关的静思语、用静思语教导学员做人的道理。譬如“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的四威仪带出瑜伽行住坐卧的正确姿势、“生气是短暂的发疯”说明气柔益身心、“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激励学员呈现最好的瑜伽动作。因此课后的十五分钟是师生交心的时刻,也成了学员们的期待。

一次上完课请大家念白板上的静思语,发现有两位学员自顾轻声交谈,没跟着大家念,当下心生懊恼。后来一问之下才知道一位学员是近视,看不清楚白板上的字;另一位则是受英文教育者,不谙华文字,他这才发觉这是一场误会,自此学会了把善解和包容用在所接触的人事物上。

“跟学员分享静思语,就必须懂得它的含义;要真正明白静思语的意义,就必须身体力行。”于是他积极参与慈济各项活动,如岁末祝福、浴佛、经藏演绎……都有他的份儿;各功能组如交通组、机动组、香积组也有他付出的身影。在一次活动承担香积组的任务时,负责烫上百碗的面条,耗时耗力的动作很累人,他从中体悟:“一个活动的背后,有多少人努力付出的汗水,应珍惜与感恩。”

因为参与的活动多,他在课堂上就有讲不完的话题,和学员们共赴一场心灵交流之旅。是瑜伽老师、也是环保志工的他会以自身的经历,畅谈环保爱地球的大道理、赈灾灾民的苦、慈济月刊的真人真事报导、老人院的趣事、残智障院童的悲凄……甚至带学生走一趟见苦之旅,去亲身经历人世间的苦难。

有一段时间曾专研中医术,在他的认知里,觉得食物要吃得均衡,必须荤素两全,才有足够营养;但在十多年前弃荤从素后,身体健康如前,他自此深信持素有益身心,影响一家人也吃素。

钻研中医推拿多年的林道方,在十多年前弃荤从素后,身体健康如前,他自此深信持素有益身心。 【摄影:洪文清】

◎走出课室入人群

多次走在南北马水灾的赈灾路上,四大不调酿成的灾害,他深刻体会环保课题不容忽视;而人们常说的“天空破了洞”这句话,更深深烙印在林道方的脑海中,于是他走出课室,带着家人进入环保站。

工作不分轻重,搬搬抬抬、跟车去回收、资源分类、当公关向民众说慈济、场地善后……哪里需要他就哪里去。尤其身负每个月社区环保点的点长,总是最早到、最迟回,他甘之如饴,只为了替天空补洞救地球,尽一分世界公民的责任。

回收资源堆积如山,他曾经开口询问一位平时在做环保的大德:“可不可以明天早上七点多来分类?”对方的回应是:“不能哦,睡不醒。”林道方觉得很诧异,心下嘀咕:“七点多不是天亮了吗,怎会睡不醒?”后来再追问,才知道这位大德做的是夜班工作,无法早起。就这件事,林道方悟出一番道理:“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通常一般人会认为是他人的问题,究其因,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多为他人设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找到一致的看法,彼此就能相安无事。”

走在菩萨道上,没有其他活动比“街头募款“让他感觉最尴尬不过的。放不下尊严的他在志工们的循循善诱下,逐步做尝试,终于突破心理障碍,踏出自己的第一步,他才有感:“原来不过如此!”街头也可以是修行的道场。

接触慈济后,林道方不时利用假日投入资源回收工作。 【摄影:李忆霖】

◎亦师亦友师生情

带人要带心,多年来随他学瑜伽后来也成为瑜伽老师的郑联莉(明湜)与林道方亦师亦友。谈起恩师,她赞叹有加:“林道方是一个很棒的瑜伽老师。他不会强迫你做一些难度高的瑜伽动作,但他会用辅助器帮你完成,让整个课程轻松有趣、也让整个学习氛围有舒服的感觉。”

“你走入慈济这么久,该受证了。”“上人不等人,你说你很喜欢慈济,可是没有行动。”……林道方不时在她耳边絮絮不休,但句句惕励,最后,郑联莉说:“我被他说动,心甘情愿去受证。”

除了感化学生郑联莉成为社教第二位受证委员的瑜伽老师;跟他多年学瑜伽、年近八十岁的学员赖梅英,也在搬家后,带着林道芳老师的期许,加上妹妹赖华英的鼓励、大同社区志工们的陪伴,继续在社区当环保志工。 “他教瑜伽很用心。”是赖梅英对他多年教导的赞许。

参加社区读书会,上人的法潜移默化,他道心坚定地说:“加入慈济,我从为工作而工作,谋一口饭吃,到现在全然改变人生价值观,注重的是慧命的成长。多年在社教任教瑜伽老师,我从不以商业角度、以钱为重……”即便肩负家庭经济重担的他不计薪酬、不畏路远,还是力挺社教瑜伽在不同场地开了一班又一班,难舍能舍的他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因为妈妈住在家乡马六甲,同住的太太是全职家庭主妇,因此,他以前会大言不惭,对家人说:“我住吉隆坡,见识又比你们多,你们要相信我说的。”妈妈、太太拗不过他,事事都得听他的;如今接受上人十多年的“牵教”,他从“我说你听”到“你说我听”的乖乖人。

“以前都要听他的话,现在改变很多了。”太太苏维明的欢喜不在话下;一向习惯夫唱妇随的太太就顺理成章跟在他身边做慈济,在香积组和生活组常见她付出的身影,并在2017年受证委员,法号慈渥,从此夫妻同修,携手走在菩萨道上。

“慈济的四大志业,给我很大的学习空间,让我可以发挥最大的良能,尤其是静思语的力量;来慈济不只是教瑜伽而已,其实收获最多的还是自己,慈济路上我永不后悔!”一路来在慈济所接触的人事物,所吸收的法,是他慧命成长的道粮,也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分。

作为上人弟子的他更说:“带动学员成为志工,最后受证委员,帮上人挑志业担子,是我目前最大的使命与责任。”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