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少走一趟慈善之旅 看见幸福在身边

慈少团的第五堂课,课务组与慈善组结合,用心安排一趟慈善之旅。慈少们从中学习到“我们都是有福之人”,也借此让家长们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访视志工带领慈少与家长到慈济长期照顾户的家送爱与关怀。【摄影:刘宝聆】

“Apa Khabar Kamala?”

慈少活动一开始,访视志工乔装印度妇女,深深吸引慈少孩子们的目光,再以轻松话剧呈现一段求助的故事。

访视干事叶重英(明效)编写剧本,与访视志工们同台演出,为的就是要用有别以往一般乏味的文字叙述,让慈少团的孩子及家长们容易了解慈济的慈善志业。

2019年7月6日,慈少团迈入第五堂课,主题是“聚爱、欢喜付出,温情处处”,让慈少们知道“我们都是有福之人,是很幸福的”,也借此让家长们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访视志工乔装成印度妇女,以话剧呈现一段求助的故事,让慈少团的孩子及家长们了解慈济的慈善志业。【摄影:刘宝聆】

慈少课务组与慈善组结合,用心安排了一趟慈善之旅,筛选了十三个慈济长期照顾个案,由十五位访视志工陪伴着二十五位慈少团学员与二十二位家长,去送爱与慰问。

个案中有洗肾、癌症末期、单亲、独居、家暴、中风、瘫痪以及残障的,希望藉由这些苦相让处于青涩时期的孩子们能见苦知福,有机会付出爱心。

◎ 感恩现在 珍惜拥有

慈少学员叶佳恩与妹妹叶佳涵及妈妈黄锈琴,跟着志工到卢宗庭家做关怀。卢宗庭因右边中风导致无法言语也不能行走,只能靠家人搀扶才可以坐起来。他的独子十八岁,去年中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赚取零用钱,父亲却不幸中风,他被迫辞职在家照顾父亲,负责爸爸的起居饮食。

慈少叶佳恩(右)首次为中风的病人按摩手脚,觉得满心欢喜。【摄影:刘宝聆】

案家的家计全由妻子帮人洗碗赚取微薄的薪金来维持,家里还有一位生病的姑姑无法工作。姊妹俩刚到案家有点腼腆,经过志工引导,学习如何为中风的病患按摩手脚,站在一旁的黄锈琴看到两位女儿竟然可以跟一位陌生的叔叔如此互动,感到很欣慰。看到案主一家的状况,黄锈琴妈妈分享:“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体,能付出是幸福的,要与孩子们一起造福,珍惜拥有。”

回到会所,叶佳恩告诉大家:“案主的门外地面不平坦,刚到案家时,下了一场雨,门前积满水;要离开案家时,发现白鞋都湿了,随口说出'我的鞋湿透了!'没想到轻轻的一句话让站在旁边的案妻听到,觉得很不好意思,叶佳恩很后悔没经思考就脱口说出一句伤人的话。”此外,这次的家访也让她懂得感恩及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论是家人、时间,更重要的是珍惜健康。

◎ 因病而贫 乐观以待

另一位慈少侯伊琳和妈妈李慧薇来到印度照顾户威拉班(Veelappan A/L Muniyandy)家做关怀。二十年前,一场交通意外导致威拉班下半身瘫痪,长期卧床,每天须用排粪袋和纸尿片排泄,背后还长有一个大大的褥疮。一家的生活负担落在儿子身上。

访视志工向慈少侯伊琳(中)和妈妈李慧薇解说瘫痪照顾户的病况与生活起居。【摄影:刘宝聆】

2017年6月,慈济给予援助与关怀,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侯伊琳分享:“案主虽是个病人却很乐观,看我们到访还满脸笑容,也主动跟大家握手,根本不像是个瘫痪已久的病人!”李慧薇妈妈分享:“非常佩服案妻,那么有耐心地照顾先生长达二十年之久且毫无怨言,而且一家还能乐融融相处,这般精神值得让人学习。”

家长郑媚方首次参与慈济访视,走入因病而贫的家庭,她感慨人往往在困苦的环境中才会成长,被训练出坚强与耐力,她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慈善是慈济的“根”。希望这一趟的“慈善之旅”能够启发孩子与家长悲悯之心,体会到善与苦的一面,更要好好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懂得感恩后还能够一起来付出。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