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跨族群扶助 见证教育力量

慈济扶困,以“教育”和“陪伴”为桥梁,让孩子不只被帮助,优势也被看见。慈济奖助学金颁发典礼,每一份助学金的背后,是来自孩子坚毅的努力,也是家庭对教育的信念。
经历多个月的努力与坚持,孩子们成功获得奖助学金,以及大众的肯定。【摄影:郭巧云】

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从填写自我评量小册子到参与志工服务,申请慈济奖助学金(简称:奖助学金)的学子们,终于迎来成果收获的时刻。今年奖助学金设有“品德奖”和“品学兼优奖”两项。在2025年11月2日下午场次的颁发典礼上,获得品学兼优奖的中二生卡莉斯妮(Karisni A/P Visvalingam)面对济济一堂的家长与学生,微笑淡定道出她心中的感恩。 

“爸爸去世后,我们的家庭遇上许多挑战,妈妈的薪资无法负担整个家庭;感恩学校老师引介,慈济志工走入我们的家庭,帮助解决姐姐上学的交通费,让我们参与线上课辅和提供奖助学金。今年两位姐姐分别到大学和学院读书,志工更送来手提电脑,让姐姐做作业无后顾之忧。感谢慈济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我会用功读书,日后帮助有需要的人,就像当初慈济帮助我们一样。”

仔细聆听汇报,得知慈济助学惠及各源流学校、不同肤色与家庭的孩子后,代表首长出席奖助学金颁发典礼的马六甲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行政议员拿督卡宋.诺丁(Kalsom Noordin),肯定慈济致⼒于慈善和教育志业,不分种族、宗教或背景,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

她说,近年学生的纪律和品格问题日益令人担忧,政府致力作出改善措施之际,也认为加强教育⼯作,除了政府,更需要私营企业、⾮政府组织和整个社会携手合作。而今年慈济颁发“品德奖”和“品学兼优”奖项,显示慈济不仅援助物资,更注重学子的品格教育。与州政府想要培养学业优秀,且人格高尚、价值观卓越学生的愿望非常契合。

“我想对获得奖助学金的孩子说,这不仅是在学业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你们在整个求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奋、自律和高尚价值观的赞赏。请记住,这笔奖金是⼀分信任和责任,你们要继续努⼒学习,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适当的时候回馈社会。”她说。

马六甲州行政议员拿督卡宋.诺丁代表首长出席慈济奖助学金颁发典礼,在致词中肯定慈济致⼒于慈善和教育志业,注重学子的品格教育。【摄影:饶于莉】

◎ 乡区学童求学

位于偏远地区的Ladang Bukit Asahan淡米尔小学是微型学校,为了帮助社会资源匮乏的学童家庭,校方主动参与慈济校园课辅计划,一年过去,八位学生当中,有三位的成绩明显有进步,她们结伴来到颁发典礼现场。

五年级的迪克莎斯丽(Deeksha Sri A/P Mogan)和莎希妮(Shashini A/PP raveen Nathan)长途跋涉逾小时的路程来慈济参与活动。迪克莎斯丽说,她很喜欢读书,是班上的第一名,但是爸爸刚刚失业,幸好校园课辅有提供营养餐,否则她会为了省钱而不吃午餐,减轻家人的负担。而在家多以淡米尔语和英语为沟通媒介的莎希妮则感恩有学校课后补习的机会,让她加强学习,而一年下来,她的马来文成绩进步了,说马来语也更流利。

来自偏远地区淡米尔小学的迪克莎斯丽(右一)、莎希妮(中)首次上台领取慈济奖助学金。【摄影:邓遂嵘】

今天,她们首次欢喜得到大众的奖助学金祝福,要更加用功读书;莎希妮还说,希望更掌握马来文,以便未来接触人群,能更流利沟通与交谈。

莎希妮的母亲达尔希妮(Darshini A/P M adarajah)欢喜见证孩子的进步。她说,得悉孩子学业有点落后,曾经尝试为孩子寻找补习的机会不果,就让孩子在家学习,自己来教导,或用手机找寻答案,却又担心孩子沉迷其中。如今有校园课辅,还备有营养餐食,她和孩子都更安心。

◎ 祖孙的贫中志

“我的家庭很快乐,爷爷奶奶照顾我,好似爸爸妈妈一样,我有事都会和他们分享。”达尔玛莱茱米(Darmalechumy A/P Nathan)从小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在身旁,却被保护得很好,是名快乐无忧的孩子,就读中三的她品学兼优,目前成绩是全级第一名,也是学校的学长团成员,在学校把握琐碎时间念书,回到家则帮奶奶分担家务事,只有在晚上夜深人静,才是她安心读书的时间。

住在马六甲边界的一家人,很早就抵达慈济会所等候;他们花费大约马币六十令吉,请朋友帮忙载送过来。达尔玛莱茱米的爷爷塔米尔塞尔万(Tamilselvam A/P Raman)有心脏病,为挣生活费在园丘打散工,奶奶偶尔承接制作印度糕点的订单或清洁工作补贴家用。慈济志工2021年因学校提报奖助学金受惠学生而走入关怀,除了帮助申请纾困金,更持续关怀孩子的学业至今。

达尔玛莱茱米(左一)的成绩优秀,在爷爷奶奶呵护下,快乐无忧成长。【摄影:邓遂嵘】

爷爷说,孙女很乖,在家懂得照顾奶奶,在学校也不乏获得肯定的机会;但是每一年看着孙女上台领取奖助学金,得知这是来自大众对孩子的一分肯定,他感到很骄傲。只是现在时代不一样,家里没有电脑,她经常要用奶奶的手机查询资料,因担心孙女沉迷于手机,会忍不住责备,聆听解释后才发现,原来她是在处理自己的功课。

“以前在园丘工作,无法受教育,当时生活很苦,还是可以找到工作,但未来却不一样;就好像以前还可以用笔写字,未来却可能都无需用笔。时代变化很大,我却有许多的不了解。希望将来孙女能受教育、过好日子,有勇气面对未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 梦想成为医生

看着三个孩子不约而同上台领取奖助学金,母亲西蒂(Siti Aishah Binti Arshad)既开心,也有些伤感。

她的孩子表现很杰出,特别是排行第二、今年四年级“与病共处”的女儿诺法蒂拉(Nur Fadhilah Damia Binti Mohd Iszwan)。她两岁时罹患肾癌,经历手术和化疗时期,且长期服食高血压、心脏病的药,长年奔波于吉隆坡与马六甲之间接受治疗,承受着大人都难以想像的辛苦,却依旧保持开朗笑容,坚强面对每一天。

懂事的她,看着长年为她奔波辛劳的父母亲,和时刻在身边疼爱照顾的哥哥,她的身体再不舒服,依旧会自主学习、勤复习母亲从环保站带回的二手练习簿,非常用功,缺课时会主动打电话请问同学,以跟上进度。上学期,她在学校拿下全班第一名,今年奖助学金,她和哥哥一起获品学兼优奖,弟弟则获得品德奖。

西蒂(右)的三位孩子表现都很杰出,特别是“与病共处”的女儿诺法蒂拉(中),更是品学兼优。【摄影:邓遂嵘】

“虽然我身体疼痛,知道生病很辛苦,但是妈妈告诉我,还有人比我更辛苦,因此我希望能成为医生,帮助像我一样身体病痛的人。我会尽力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努力读书,让父母能以我为荣……”她说。

“没想到生病的孩子,也能上台得到大家的褒奖,我很珍惜也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并以他们为骄傲。”母亲西蒂轻声说。

◎ 理解代替责备

下午场的另一亮点,是邀请注册与执证辅导员黄婉琦,在另一场地(国议厅)与家长分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她先以最近的校园事件作为开场白,让家长了解,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是属于Alpha世代,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网际网路环境中,透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所需资讯,却缺乏和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

她先带领家长认识与了解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再分享如何接纳、支持与教育孩子。她提醒家长,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开口就责备,可以先了解原因,再采取进一步行动,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信任;例如孩子不上学,也许是被霸凌,或在学校被孤立,或是更多其他原因……或孩子情绪不稳定时,父母亲应该等他们情绪稳定再慢慢开导,才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她也说,父母亲是孩子的模,可以用身教做引导。孩子的成绩好不代表一切,成绩不好也不表示没有前途,家长反而要在孩子做得好时给予肯定,多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多探索、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会邀请注册与执证辅导员黄婉琦,与家长分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摄影:黄玉花】

但是,一旦发现孩子们有不寻常的行为,有需要援助的话,可以寻求辅导员、临床心理治疗师等的专业协助。

出席聆听的家长全神贯注,也频频点头,同意主讲者所说的内容。

家长罗哈亚蒂(Rohayati Binti Ismail)今天和三个孩子一同出席奖助学金颁发典礼。她的儿子今年读六年级,由老师推荐申请奖助学金,已是中学生的两个女儿,小学时也曾经是受惠者。她很感恩慈济能在开学时,帮助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罗哈亚蒂认为今天的讲座非常有意义,让她了解应该要时常注意孩子的情绪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或当孩子做错事时,不应该马上责备他们,应要弄清楚事情真相,孩子才会心服口服。她也认为现在的孩子很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一定听从父母亲的决定。幸好孩子们都很有礼貌。她觉得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更是不可或缺。

如果还有类似的教育讲座,她还会参与,增加对教育孩子的知识。

慈济以教育为桥,从郊区学童到身怀病痛的孩子,助学不遗余力。一分的肯定,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也让社会的爱得以传递;当孩子怀抱信念继续向前行,正是希望延续的开始。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