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于静思堂举办两场“慈济奖助学金颁发典礼”,共有六百零九位来自各族群的中小学生受惠。典礼邀请马六甲州首长代表——马六甲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行政议员拿督卡宋.诺丁(Kalsom Noordin)、中央县教育局学校助理局长戴启仁督学、校方代表、家长及社会大众共同见证,逾千人齐聚一堂,场面温馨感人,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喝采。
慈济奖助学金计划自1997年推动以来,至今已迈入第二十八年,秉持“教育无分宗教与种族”的理念,协助清寒与低收入家庭的学子,减轻教育负担、激励品学兼优。截至2025年,累计惠及来自森美兰、马六甲及柔佛三州共五万六千七百四十九名学生,发放总金额达一千五百三十二万令吉。
慈济马六甲分会副执行长刘木兰(慈霈)致词时表示,奖助学金不仅是经济援助,更是一分鼓励与祝福,希望孩子们未来能将这分爱心延续下去,成为社会正向的力量。
◎ 慈济课辅 孩子勇敢发光亮
典礼现场,学生与家长满怀期待入座,志工们热情迎宾,并设置二手书交流区,鼓励亲子阅读、共享知识。
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慈济马六甲分会自2023年起与校方合作推动“校园课辅专案”,提供免费课后辅导协助学习。今年,慈济特别推荐课辅班学生申请奖助学金,以鼓励他们在学业与品德上持续进步。活动由几位课辅班学生代表,以手语表演揭开序幕,孩子们以纯真的笑容表达感恩之情。
课辅班学生陈治宋和郑芳源也上台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陈治宋强调,老师的教导、志工的陪伴以及家人的支持,让他克服了对国语学习的抗拒,并感谢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他并勇敢以国语和在场来宾分享,展现所学。
另一位学生郑芳源则谈到慈济为中低收入家庭(B40)孩子提供免费补习,对他这样家境欠佳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帮助。他在慈济课辅班建立英语自信,感激除了课辅还提供奖助学金的鼓励。他更以流利英语分享心得,赢得热烈掌声。
◎ 半工半读 坚持学业不放弃
“生活不管再困难,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十三岁的大学生白雯诗,目前就读商学系三年级,预计明年毕业。虽然人生早早历经丧亲之痛,但她始终以坚毅与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不向命运低头。
为了维持生活,她每周工读四天,担任销售员。课业与工作并行,仍在四分制GPA中获得三点五分的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荣获慈济奖助学金“品学兼优奖”。除了教育补助外,慈济也每月提供生活援助,让她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她深知,这一切来自无数善心人的爱心捐款,因此倍加珍惜。
她与慈济的缘分,始于母亲罹患肺癌、家境陷入困境的时候。2024年2月慈济伸出援手提供补助,翌月母亲离世,留下她独自面对生活与学业。志工王绣贤(慈斐)一路陪伴,协助申请助学金并给予鼓励,提醒她“生活要继续,课业不能中断”,成为她不放弃的力量来源。
除了课业与工读,王绣贤也陪同并载送她参与慈济志工服务。白雯诗说:“在慈济食物银行付出时,看到受助者领到物资时露出的笑容,我觉得特别感动。当初我也是被帮助的人,如今能换我出力帮助别人,心里很踏实。”
她深深体会,做志工不只是付出,更是一种学习与成长。“帮助别人,其实也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她希望未来凭借专业知识,能在金融领域找到稳定的工作,实现自立,也延续善的循环。“若有一天我有能力,也希望像慈济人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看着她从内向怯懦到自信坚定,王绣贤感到欣慰。白雯诗也鼓励同样身处困境的孩子们:“只要努力、不放弃,一定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改变未来。”
◎ 萌芽自信 绽放未来的梦想
“以前国语只拿六十分,现在有七十二分了!”宝兰小学五年级生戴茗玟开心地分享初次获奖的喜悦。腼腆的笑容藏不住成就感,她明白,这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换来的。
国语曾是她的弱科,直到今年参加慈济开办的免费校园课后辅导班后,成绩才明显进步。“老师教得比较慢,我听得懂;小班教学我也敢问问题。”她笑着说。
在一般课堂上,她常因害羞不敢举手,但课辅班只有十多位同学,老师能照顾到每个孩子,并以游戏方式引导,让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也让她渐渐建立起自信。家境清寒、从未补习的她,更加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得知自己获得三百令吉慈济奖助学金时,她开心地说:“第一次上台领奖,很兴奋!”这分肯定让她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被看见。她希望未来成为一名老师,用耐心与爱陪伴学生。
同校学生余孙辉也开心地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慈济课辅班,也是第一次获得奖助学金的肯定。以前他觉得学习是为了讨好父母,如今明白是为了自己。“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第一语言,现在学好马来文,就是为未来打好基础。”
父亲余得成欣慰地说:“去年他的马来文不太好,现在明显进步,老师也说他变得肯学了。”他感恩地表示,慈济的助学金不仅帮助孩子,也帮助父母。“教育是最重要的,有了教育,才能改变孩子的未来。”
典礼上,听到慈济多年来助学上万名学生、投入逾千万马币的故事后,余孙辉主动向志工领取一个爱心扑满。“我要存钱,帮助更多人。”他认真地说。
宝兰小学曾老师出席观礼并与学生合照。她表示,这次学校共有二十一位学生获得慈济奖助学金,包含课辅班及学校推荐的学生。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她欣慰地说:“这些孩子家境清寒,平时没有补习资源,但都很努力。奖助学金除了经济帮助,更是精神鼓励。当孩子敢发问、被肯定,他们的脸上会发光。有时候,一分鼓励,就能让孩子相信——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 迎向希望 用爱补教育差距
“孩子的老师说,她们的进步看得见,尤其是国语表达能力提升最多,现在讲故事也更有自信了!”家长黄天祥欣慰地分享。
小学三年级与二年级的黄钰萱、黄钰芯姐妹原本性格害羞,不太敢开口说话。参加慈济课辅班后,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她们变得更主动、更勇于表达。姐妹俩腼腆地说,现在听得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也敢与老师互动、回答问题,学会更多国语词汇,成绩自然也进步了。
黄天祥表示,课辅班不仅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也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两个孩子都能参加课辅,真的帮助很大。如果到外面补习,一科就要花很多钱。我每天工作到半夜十二点,太太又要照顾最小的孩子,实在吃力。慈济课辅班还贴心提供营养午餐,让家长不用担心孩子课后用餐问题,我也不用来回接送,省心又放心。”
看到孩子愿意学习、敢于开口,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黄天祥说:“一、二年级的基础最重要,慈济课辅让她们起步更稳、信心更足。虽然生活辛苦,但我相信教育能改变孩子的未来。感谢慈济,让我们父母看见希望。”
他笑着补充:“看到她们进步,我就放心多了。明年如果还有课辅班,我一定会再让她们参加。而且慈济还颁发奖助学金,让我在开学时减轻不少经济压力。”
两姐妹异口同声地说,会把奖助学金存起来,用于购买新学期的校服与书本。当天,妹妹黄钰芯在现场书籍区挑选了喜欢的漫画与参考书,开心地说要带回家好好学习。
◎ 坚持不懈 减轻父母的负担
另一位家长陈碧琪,带着三个孩子一同来到慈济静思堂。大女儿曹嫣芝目前就读中学五年级,今年已连续第四年获得慈济奖助学金的鼓励。
她回忆道,刚升上中学时,是母亲的朋友告诉她此消息。第一次申请虽未成功,但她没有气馁,反而激励自己更加用功。第二年,她以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终于顺利获得奖助学金。
“我知道父母为了养家非常辛苦,我不想让他们太累。”曹嫣芝认真地说,“所以我更努力读书。当我第二年终于成功拿到奖助学金时,真的很开心。这份资助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也让我能更专心求学,不必为了生活而分心。”
在家里,她主动分担家务,放学后会煮饭给弟弟吃,让在外工作的父母安心。她说,父母常提醒姐弟三人:“无论多苦,都不能轻言放弃。”这句话成了她坚持向前的座右铭。今年,不仅曹嫣芝获奖,两个弟弟也一同获得慈济奖助学金,全家人倍感欣慰。
谈到未来,曹嫣芝露出充满希望的笑容:“我希望在即将来临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中考取好成绩,未来能修读与绘画相关的科系,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一旁的母亲陈碧琪听着,眼眶微微泛红。她感动地说:“谢谢慈济让我三个孩子都这么懂事又孝顺。这几个月,看着他们为了三百令吉的奖助学金努力学习,我真的很感动。也因为有慈济的帮助,我能更安心地在外工作,让生活慢慢变好。”
●
教育是一场长远的接力,慈济多年来推动的助学计画在教育领域深耕,从奖助学金到课后辅导,从经济援助到品格教育,陪伴无数学子走过求学路上的难关,慈济用爱与行动接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这分跨越宗教与种族的温暖,让清寒学子看见希望,铺展出一条“被爱照亮、勇敢前行”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