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爱心往诊 守护村民健康

为了让更多无国籍村民获得照护,志工与医院及卫生局多次协商后达成共识,决定每三个月举办一次义诊活动。医院亦派出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共同成就这份善的因缘。【摄影:龚德益】

慈济山打根联络处于2025年10月26日,为马来尤无国籍村落举办每三个月一次的义诊活动,今天已是第三次。在八位医生、四位药剂师、十位护士以及三十九位志工同心协力下,顺利完成。除马来尤本村居民, 附近数个村落如富克( Kg Fordeco ) 、万托提( Kg Wantotik ) ,村民也纷纷前来求医, 当天义诊总共嘉惠四百五十五位村民,缓解无国籍村民家庭的医疗困境。

◎舒缓医疗困境

无国籍村民一直以来最受困扰的就是医疗问题。因为无国籍村民们最害怕的就是生病,需要面对庞大的医疗费用,常常因小病而演变成大病,结果拖垮整个家庭。慈济每年都接获无数次的医疗救助个案,为此,志工与医院及卫生局协商对策后达成共识,决定为无国籍村民每三个月举办一次义诊活动,医院方面则会派遣医护人员协助看诊,共同成就好因缘。

义诊定于上午八时开始,所有志工及医护人员于七点便抵达会所,集合后即直往义诊现场出发。义诊现场是借用设于马来尤附近的废弃板厂用地。活动前志工已前往整理环境和布置妥当,分成接待、登记、看诊、领药、喂食蛔虫药、发放奶粉予幼儿等区块。

活动前,志工提前前往整理环境与布置场地,并协助搬运各项物资,只为让当天的义诊能圆满顺利。【摄影:龚德益】
医护人员先为村民进行血压检测,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摄影:黄守芬】

◎村民感恩分享

二十六岁的莉娜(Rinah Hajiri),住在新垃圾山,育有六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个月。丈夫是机械工人,每日工资约三十至四十零吉。当天她出席在义诊现场接受怀孕检查,而每次慈济举办义诊活动,她都会来,因为她很期待这个义诊。觉得保持健康身体才能应付日常生活。

不仅如此,她认为这样的义诊除了可获得专业医师的看诊及关怀,还可取得免费的药物。平时若是生病得到私人诊所,不只费用庞大,还要负担交通费。当天的义诊见了医生,发现她的劲项有类似肿瘤的东西,按压有疼痛的感觉,医生建议她必须到医院再做详细检查并跟进。虽然她非常担心但感恩这次的义诊, 让她早日发现问题。陪同莉娜前来的妈妈,奴依荙( Nurhidah )也一起问诊,让她感到无比开心,因为义诊让她们一家人减轻医疗费用和病痛。

三十七岁的丝维娜(Shirwina) ,是甘榜马来尤的村民,育有三个分别为十九、十七和十五岁的孩子。一个星期前发觉乳房有肿瘤,就到私人诊所求医,医生建议要扫描。可是经费不足,就耽搁下来。丝维娜曾于2019年遭遇胸部肿痛、发烧的情况。当时有去寻求土医疗法,吃了药有好转。今天获悉有义诊,特地再过来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医生讲解过后最后还是建议她去大医院做扫描才能确定病情。

莉娜(Rinah Hajiri),戴粉色头巾者)表示,在义诊能获得专业医师的关怀,还可免费领药。【摄影:SHERMOND SERING】
丝维娜(Shirwina)听闻有义诊即前来求诊,因义诊现场设备有限,医生建议她到大医院检查。【摄影:SHERMOND SERING】

诺咪拉(Normilah)今年二十九岁,一家五口,三个儿子是三胞胎。丈夫持有红色身份证,虽然有固定工作,但是收入微薄。由于诺咪拉是无国籍身份,她于2024年在医院生产时无法支付手术后的医疗费用而向慈济寻求帮助。且每个月三胞胎儿的奶粉也由慈济补助。她今天到来求医是因为牙痛已久,最后得知当天的义诊没有类似的门诊。无论如何,她也开心有慈济人到来给村民服务,减轻大家的病苦和医疗费用。

三十八岁的理诺(Leonor), 一家八口,跟着丈夫在偏乡生活。丈夫是建筑工人,日薪约四十零吉。理诺于2024年怀孕七个月,突然感觉腹痛,便立刻告诉丈夫。可是胎儿已经等不及,当下便由丈夫接生。由于没有经验也不懂如何处理产后的胎盘。所幸当时慈济山打根志工就在附近进行义诊,邻居二话不说就前来求救,志工立刻把案主送到医院求医,才让她捡回宝贵的生命,虽然孩子在送院途中往生,但是她还是感恩有慈济在,让她“重生” 。

每一次的义诊,她都把握因缘,从偏乡出来求医。 除了要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可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即节省开支又能与慈济人互动交流,真的好开心!

诺咪拉(Normilah)因牙痛已久前来求医,得知当天的义诊并无牙科,虽然感觉失望,但她也开心有慈济人到来给村民服务,减轻大家的病苦和医疗费用。【摄影:SHERMOND SERING 】
理诺(Leonor)感恩有慈济让她感觉重获新生。【摄影:SHERMOND SERING 】

义诊于中午十二点结束,大家回到会所进行交流并享用由香积及生活组志工用心凖备的可口午餐、糕点和水果。大家都对美味餐食称赞有加,满足赋归。

(资料来源:杨耀英、陈秋虹)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