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八十岁的慈济志工曾敬媚(虑莲)笑着说:“我以前说老了什么都不做,要好好休息。结果现在,我宁愿出门做环保,哪怕只是捡一个瓶子,我都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
从小家境清寒,小学只读到二年级,早早就要照顾弟妹。结婚后,孩子才五个月大,丈夫便因外遇离家,从未给过一分一毫的生活费,她只能咬牙苦撑,独力扛起一家生计,抚养孩子长大。人生一路跌跌撞撞,苦涩辛酸,全靠自己一步步走过。辛苦大半辈子,计划退休后要好好休息,却因为认识慈济,投入做环保分类,让她人生大转弯。
◎ 从做中转念 开启人生新篇
“孩子从小就托亲戚帮忙照顾,我周末有空才去探望,为了赚钱,没办法和孩子一起生活。那时候,为了家计,我什么都做,做过餐厅厨房助理、家庭打扫工、公司清洁人员,也做过烫衣工,天天烫衣服,手都烫到长茧。以前的女人都很认命,也很能干。”
精神奕奕的曾敬媚谈起过往,声音宏亮、脸上挂着笑容,毫无悲情或怨怼,还自信地说自己是“行行出状元”,笑得更加灿烂,沉浸在苦尽甘来的甜蜜中。“我表妹七十五岁,脚没力常跌倒,需要靠拐杖走路,看到我还骑摩托车到处跑,去做环保,到静思堂当志工,还有人想雇我工作,看我身体还灵活,都不相信我已经八十岁了!不过现在我不为赚钱了,只想把握时间做好事、做环保,一直到终老。”
她感恩,2009年因邻居是慈济志工的缘故,邀约她成为捐款会员,不久又再度邀她到马六甲慈济园区参与夜间环保分类。那时六十三岁的她,下班后,晚上七点去做环保,直到十点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一周约有四天到环保站报到,从不觉得疲累。反而,由于专注于回收分类,不再胡思乱想,边做边放下烦恼,转换心境,身心也越做越轻松。
她说:“和其他志工一起谈笑风生,时间过得很快,回家倒头就睡。”也因此开启她环保人生的新篇章。

她坦言,长期的生活与家庭压力,让她思绪纷乱、容易胡思乱想,“怎么我这样子?怎么我那样子?……”什么都烦恼,晚上也无法入眠,甚至曾求助心理医生,依靠药物才能睡觉。但在投入环保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药物,也能安然入眠。做环保,让她走出空虚与忧郁的低潮。她亲身见证:“做环保,真的没烦恼!”
◎ 从一瓶一袋 爱地球融日常
环保逐渐融入她的日常生活。只要看到被乱丢的宝特瓶,她就会主动捡起来,甚至骑着摩托车,在住家附近捡拾回收物,不舍任何一个可再利用的资源。她毫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也经常逢人说环保,传递珍惜资源的观念。如果有店家愿意收集回收物,她更乐意骑着摩托车帮忙载回。
2012年她更在住家设置一个小小的环保空间,以方便社区有心的民众送来环保回收物。她抱持着:“可以回收,绝对不会浪费。通通都回收!”逐渐地,有些邻居知道她做环保,会把洗洁精瓶子、塑胶袋等资源收集好放在她家门口,她再送到环保站回收。


“我不识字,但我敢去问、敢去做、敢去说,我不会不好意思。多一个人认识而愿意做环保,就多一分力量。一开始分享了他们不听,我就自己捡,居民一直看见我在捡,久而久之,他们有回收物会放在垃圾桶旁边留给我,而不是直接丢掉。”
她并感恩,因为进一步认识环保,而开始茹素。如今活力满满,肢体动作敏捷,八十岁了完全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问题,破除一般人认为吃素不够营养、没有力气等迷思。
“我到处跟人分享,要健康、要环保就要吃素,我就是最好的见证。连医师护士都问我吃什么呢!我都说吃素,鼓励大家吃素,健康!”她从生活中实践与宣传环保观。
◎ 从捡回收物 到捡回好脾气
而过去每周日,在探望孩子之后,曾敬媚常被朋友邀约去打麻将。牌桌上,她个性好胜、不服输,输了钱就满心不甘,情绪一来,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总是忍不住破口大骂。平日里,她说话直来直往,对方说一句,她能顶回十句,常让人听得不是滋味。火爆的脾气与好强的性子,成了她不自觉的习惯。
然而,自从走进环保站,开始学习分类纸张、塑胶、铁铝罐、电器与衣物后,她的生命逐渐转了个弯。环保分类讲究细心与耐性,慢慢地磨去了她的急躁,也让她的心安静下来。脾气不再暴躁,语气也温和了许多。
有一次,朋友惊讶地问她:“以前我說妳,妳一定会生气,怎么现在我說妳,妳反而一直笑?”曾敬媚才发现自己真的变了。从前,孩子若不听话,她气急败坏,大声呵斥,声音之大,连邻居都能听见;如今,她学会换位思考,用圆融的方式与人互动。
2013年,慈济斯里巴央环保站成立。与她一同走过这段环保路的志工韩玉珍笑着形容:“敬媚每天笑嘻嘻,好像没有烦恼,又很喜欢帮助人,人真的很好!”志工吴雅莲(慈瑔)则见证了她的转变。她回忆:“刚开始,她到每个分类区都要指挥,后来我提醒她志工都熟悉流程,不需要指挥,她就生气。但现在脾气改很多了。”
“做环保真的能修身养性,再加上天天听上人的开示,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改变,这样的转化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而且保持笑口常开,感染到身边的人,是彼此最好的祝福。”曾敬媚分享。

此外,吴雅莲也很佩服她的坚毅,年纪大了仍骑着摩托车到处收环保物,卖力做环保。直到某次因交通意外住院,劝说后,她才停止骑摩托车收环保物的行动。她说:“某天是来环保站做环保之日,她没请假、人也联络不上,我特地跑去家里找,才知道她出事了。她很独立,但是孩子不在身边,劝她要照顾好自己。”
如今,她依旧精神敏锐,依然以摩托车代步,行动自如,做志工日子过得充实又愉快。回首过往,她感慨,打麻将的日子,不仅没让身心快乐,反而因情绪失控伤人、伤己,白白耗去光阴。庆幸自己踏上了环保志工这条路,让她从一个爱发怒的人,转变成愿意弯腰捡拾资源、笑容满面的快乐志工。这个转变,不只是生活习惯的调整,更是性格与心灵的成长。对她而言,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收获。
●
从过去以麻将打发时间,到如今全心投入有意义的环保行动,曾敬媚的人生重新找到重心。
她直言,当年和她一起打牌的三位牌友都已经往生,若“当初没有做环保,也许现在我也不在了。真的很感恩有慈济可以让我做环保!”
即使历经环保站的搬迁、更替,她的环保志工之路始终未曾中断。十六年来,风雨无阻,坚持如初。这段人生后半场的环保旅程,不仅是她晚年最亮丽的风景,更见证了她自我实现的历程,是从困苦中走出、苦尽甘来的动人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