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和31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吉祥月祈福会经藏演绎后的一段影片,看到沙巴无国籍孩子那种渴望上学的眼神,触动人心。增江社区志工趁马来西亚国庆日,化心动为行动,促成8月31日在增江惜福区举办中小型素食义卖会,为这些孩子筹募教育基金。
志工陈威瀚(诚翰)因为小儿子的先天疾病,化担忧为祝福,设计不同的素食资讯,不断对外推素。
自从雪隆分会讨论入经藏的推素方向后,威瀚发起每个月在社区做小型的素食义卖,但这次他结合大家的力量,尝试办中型素食义卖,向社区民众介绍更多美味的素食给街坊、亲朋好友以及社会大众。当天的收入、竹筒捐款、乐捐,一并充作沙巴无国籍孩子的国际基金,让他们有书读。


◎ 带动志工 结好人缘
当初他提出这个概念,一呼百应,志工纷纷出尽法宝,务必让会众尽兴。威瀚分享:“主要是让大家可以累积素食的餐数,明知没有可能从一个义卖会就能让一个人转荤为素,但希望透过不同的场合,我们一直在推,一直在讲,在会众心中种下蔬食的概念,但愿有一天可以萌芽……”


食品管控志工李桂英(明婧)有感此次义卖是让邻近的社区都知道我们要少杀生、多护生,她不断调整义卖的数量,从每样五十份增加超出一百份;义卖会原本有六个档口,最后增加到十二个档口,从主食到甜点和水果,应有尽有。义卖会除了推素,还可以带动新进志工、入经藏志工都来付出,她觉得很安慰。她也很感恩志工跨区协助、餐馆发心捐出多样食品供义卖、大德们来协助香积等。
李桂英兼职庶务组、竹筒布置和宣导,一大早又先来准备食材,第一次兼职这么多,工作量大,但看到大家踊跃来支持,身体的确累但法喜满满。
李桂英的搭档林慧云(虑若)面对反应热烈的大德,尽量让更多人来结好人缘,鼓励他们来素食,最近突然有好几位大德发起要捐食品,她认为需要考量食物是否适合大家的口味。
义卖前几天从早做到晚,从采购、亲自下手煮、打包以达到更好的食品管控,林慧云微笑着说,“昨晚预先准备好食材,让今天来付出的志工可以顺利打包,志工也有机会去购买心仪的餐点,尝试到多样化的素食。”
内场设计了一些宣导活动,慈少练习了两个星期的杯子舞,增添乐趣。

◎ 爱心满满 好人好事
妈妈上个月刚往生,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提起母亲就数度哽咽的志工马爱宝和几个姐妹合买了十二箱水果,以父母的名义与大众结善缘,又可以为无国籍的孩子筹教育基金。当天需要人手包装,马爱宝想说亲手来打包,更显诚意,特地从莎亚南赶来与会。
第一次参加慈济活动。之前有Zoom会议讨论事项,每个志工有自己负责的范围,交通组,清洁场地,策划等等,真的不简单。爱宝说: “今天一早来到,真的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看到,觉得慈济真的可以带动每个人发出爱心,不是打广告。”

淡米尔学校老师孙达丽( Sundhary Krishan,Segambut),多次来环保站付出,也多次参加活动。令老师感到意外的是每一个真诚付出的心,她没有料到会有那么多人愿意来支持今天的素食义卖。 “看到大家为了素食支持义卖,让我非常感动。”老师说她真的有动力,期许下次会再来。
黄愉评认识慈济多年,也很认同慈济,趁今日的义卖会,先到这里来看看,来来回回,结果大量买了家人需要的东西,愉评欢喜说,“这些都是平时需要买的东西,没有多花钱,又可以做善事,何乐而不为。”不因善小而不为,大家的点滴爱心,可以让无国籍的孩子有求学的机会。


回家路上,志工黄俪俐看到一位年纪不轻的妇女手拎多个袋子,原来她从脸书得知,特地从洗都(Sentul)乘巴士,转两趟车来支持义卖,黄俪俐提议载她回家,而她也欣然接受。黄俪俐回忆当时的对话,“她很感恩慈济举办素食义卖,我回应她说我们更感恩她愿意来护持;没有民众的支持,这义卖会就办不成了。”
●
一场义卖会,看见多人的爱心与温情。人人手指轻轻一点,讯息指明,现场无提供袋子,大家自备环保袋子爱地球,让团队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