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周日热闹市集 团体灌注环保热情

仿佛已有共识,来到慈济环保教育站的民众携带环保袋、袋中还有大小盒子等。“环境保护”课题并不限于“资源回收”,环保市集更多是分享知识,分享所做;多元方法吸引更多人加入行动,让废物也可以变成有用物品,垃圾变黄金。
环保再生市集邀约团体来参展,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动。图为圣母小学师生带着环保再制物品展示,右二为黄玉兰校长。【摄影:钱福权】

2022年8月28日,马六甲爱极乐环保教育站第三次举办环保再生市集,在环保教育方面投入不少功夫。

除了有提倡健康又护生的蔬食之道——蔬食摊位,热闹二手书海阁区、惜福区以外,今次新增两所学校设摊展示、短片欣赏会,及“免废免费区”等。

现场还有由赖碧云老师领队的云手工花艺坊、Fairy Mom手工家事皂,和静思人文团队,皆来现场设摊展示各项特色品。 

◎ 校园环保 开了眼界

大清早,马六甲圣婴小学(SK Convent Infant Jesus)爱护环境学会(Persatuan Pencinta Alam)诺哈蒂嘉老师(Nor Hadijah Omar binti Mahmud)带着学生来到慈济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她与校长、学生们将现场制作分享,把撕开即丢的塑胶袋回收、再化成生态砖(ecobrick)、手工书签、钥匙扣等。这是校方首次在非政府组织设摊分享,诺哈蒂嘉老师说:“现在海洋生物问题备受瞩目,其中一大问题是塑胶。我们希望能告诉民众,塑胶袋对周遭环境生态造成巨大影响,但只要动动脑筋,它还有多种用途,用最简易的方法照顾环境整洁。”

该校逾百分之九十是友族学生,慈济志工黄雪芳(虑雪)拜访时发现校园绿化做得很好,例如学生将五彩缤纷的塑胶袋剪碎、植入大小宝特瓶,形成生态砖,变成绿荫草地中大小盆栽的围栏,曾在环保竞赛中得奖。惊喜校方对环保的重视,故邀请校方代表到环保市集中作展示。老师也透露,学生在投入过程中,渐受影响,例如去海边,会自动自发捡拾垃圾,并带动家人参与。

诺哈蒂嘉老师和学生来到慈济爱极乐环保教育站设摊,与众分享用简易方式保护环境的方法。【摄影:钱福权】

另一所圣母小学(SJKC Notre Dame Convent)现场展示用轮胎彩绘成卡通小黄人,用硬塑胶瓶制成盆器种植盆栽,还有学生家长们用花生壳、冰淇淋棒等制成的创意灯笼,吸引小孩流连不去,大人惊叹不已。

该校黄玉兰校长透露,学校提倡爱心教育,其中一宗旨是希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环境幽美的校园。例如每星期五晨读时间,学生都会把回收物带来学校,在环保小尖兵协助下,全体学生一起动手整理回收物。除此之外,亲师生甚至校工,全员参与美化环境,及举办各种比赛,用回收物再制成精美物品,其中部分带来环保市集展示。

“从过去的努力我们发现,由孩子来影响大人,影响力更大及更有意义。感谢慈济邀请学校来到作展示,希望借此机会邀约更多学生来到这里,理解废物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垃圾可以变黄金,回收物也可以做得很精美。”校长感恩身边有老师家长的支持,让她在推动环保行动中感受到团队精神,一起投入有意义的活动。

慈济爱极乐环保教育站第三次举办环保市集,吸引不同单位参与,分享更多友善环境方案。【摄影:钱福权】

两所学校到场宣导,让特别到来参访的两家马来慈善团体惊喜不已。他们随后参访环保布展,看见宝特瓶制成的毛毯等物后,由衷感觉废物不是垃圾,只要再善用,一样可以造福社会人群。他们也曾落实环保,今天的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重新唤起力行环保的热情,不分你我,人人都可响应。 

◎ 短片短剧 减塑光盘

台上短剧传达塑胶的危害,海洋首当其冲,小到浮游生物,大到鲸鱼,都有可能会吃下肚,不仅破坏海洋生态也间接污染食物链。【摄影:李经志】

现场播放两部短片,第一部《珍惜食物》,针对浪费食物最大元凶包含大饭店、餐厅、餐饮业、超市、零售商店,以及民众经常不吃完食物的消费行为,与生活在贫穷饥饿水平之下的人,日日在垃圾掩埋场捡拾这些被丢弃的食物度日,显著的对比,借此唤醒民众的觉醒。

另一部《守护我们的海》,传达塑胶的杀伤力惊人,海洋首当其冲,随着时间分解成塑胶微粒,小到浮游生物,大到鲸鱼,都有可能会吃下肚,再经由食物链回到人类,塑胶污染已是这个世代的环境大灾难。不随手乱丢塑胶垃圾,已无法遏止海洋危机,减塑必从须生活源头做起,拒绝使用、减少使用,循环再利用,让环保行动成为必然的生活习惯。

李俪香带着两名孩子全程观赏两部短片和短剧,她惊讶地表示,现在社会还有生活穷困到在垃圾场捡拾丢弃的食物维生,为了生存已无暇顾及病毒、卫生等。“我家饮食习惯不会浪费,但是有时自己有一些购买欲望会多买一些食物,真的要警惕。”

一旁就读三年级的孩子张筠崎则表示,自己对于塑胶污染印象最深刻。她儿时曾随着幼儿园到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参访,并持续教导环保观,她从小就知道塑胶瓶要洗干净做回收,绝不将可以回收的资源丢进垃圾桶造成更多环境污染。

李俪香(右一)带着两名孩子全程观赏两部短片和短剧,惊讶现今社会竟然有人日日在垃圾掩埋场捡拾丢弃的食物维生。【摄影:李经志】

李俪香分享,多年前接触到二手物品,逐步了解环保的观念,因而开始从生活中做起,也带动孩子一起做,如携带环保袋、环保餐具、购买二手物品、做资源回收等。且自从知道环保站有二手书籍,她时常带孩子来此阅读,以及前来惜福区结缘物品回家。今天她很开心在“免废免费区”,帮自己和孩子选到需要的鞋子和校鞋,省下荷包也让这些资源可以循环再利用。“假日来再生市集逛逛,比待在家看电视更有意义,孩子们可以学到、看到、感受到环保相关事物。尤其圣母小学的孩子利用回收物制作灯笼很精致,发挥环保创意!”

同样地,洪志勤带着就读一年级双胞胎女儿全程观赏短片,也前往每一区参观,大人和小孩皆获益。初次来到环保站,他震惊地说:“第一次听到塑胶微粒,海洋污染透过食物链人类再吃下去,真的很震撼!不只人类,其他生物都因为人类的行为而受到伤害与污染。这让我更清楚明白平时自备环保餐具、购物袋,即使是塑胶袋我们都是洗了晒干再重复使用,尽一分力保护地球环境是多么重要。” 

◎ 脑力激荡 观摩学习

为了加深印象,现场设有环保常识有奖问答,孩子们兴奋地快速抢答。其中圣母小学一年级的杨凯涵答对问题,获得前往食物区、二手物品区或二手书籍区选取一份奖品的机会。她开心地为自己选了一件漂亮的衣裳说:“我是学校环保小尖兵,每星期五协助整理同学带来的环保物。我知道环保,不会吵着爸妈买东西给我,今天获得奖品我不要选择吃的,因为一下子就没了,所以我来惜福区选奖品。”

从事面食小贩的林可欣,多次错过环保市集,今原本想带孩子来书海阁看书,却在免废市集找到生意需要用上的二手大铁桶,及精美碗盘等。她惊喜抱着沉沉的铁桶说,摊位原有的铁桶要坏了,原本计划要去购物商场寻找,却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不仅延续物命,还可节省两百多至三百块钱呢!

从事面食小贩的林可欣,在“免废免费区”找到生意需要用上的二手大铁桶,及精美碗盘等,惊喜不已。【摄影:饶于莉】
民众李秀珍(黑衣者)赞叹友族到场宣导用塑胶袋制成的各种大小成品,可以影响更多人一起来珍惜地球资源。【摄影:饶于莉】

李秀珍曾经在路上和两个孩子捡拾宝特瓶,几公里就装满了两大袋。今和孩子来到环保市集,感觉充满力量,因为还有很多人在响应环保行动,尤其看见友族到场宣导用塑胶袋制成的各种大小成品,认为需要透过这样分享,影响更多人一起来珍惜地球资源。

本身积极响应零垃圾的吴燕妮,与姚淑玲结伴来到环保市集,两人说,缺乏点子的时候,就来看看别人怎么做环保。不料惊喜发现学生制作的生态砖,充满兴趣的吴燕妮透露,塑胶袋有另一个好去处,可以减少垃圾,促使她与零垃圾目标更靠近了。

◎ 人人醒觉 环保行动

到访的民众仿佛已有共识,人人手中少不了布制环保袋、袋中还有大小盒子,准备用来盛装食物,请购的物品等。

因为慈济餐食多采用天然食材取代素料而感到欢喜的民众方秀喜,不介意手中多提几个环保袋及饭盒过来打包。因为可以减少破坏地球。有鉴于身边还有许多人因为“麻烦”而无法减塑,她希望借团体力量大,多举办类似活动,鼓励更多人随手、随时力行环保。

民众自动携带环保袋,以减少使用塑胶袋。【摄影:钱福权】

七十岁翁钦勇经常将自家环保物载来环保站回收,从志工口中获悉今日环保市集,偕同太太植德丽、女儿翁以欣前来逛逛,志工陈玉芳(虑详)一路陪伴与分享环保观念。

翁钦勇分享,自己做环保二十多年,茹素三十多年,最深的感受是影响他人做环保真难!女儿翁以欣补充:“我爸爸是环保达人,出门自备购物袋,打包食物必定自带环保餐具,废木改造成椅子,塑胶罐做成种植容器,电器坏了自己修理等。我们一直强调不要浪费,但是叔叔没有被影响,他们觉得一个塑胶袋而已干嘛那么紧张,为什么生活被限制与拘束,出门一趟要带购物袋,自备杯碗筷子等,还要吃素。”

翁钦勇感叹,一般人直觉一个塑胶袋、一个纸袋才几分钱,以金钱衡量觉得没关系,为了便利性,不知道这些被丢弃的塑胶垃圾千年不化,也从未想到制造这些塑胶或纸类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人类制造垃圾的速度远超过土埋场处理的速度,如此再多土埋场都不够负荷垃圾量。他三十岁时身体健康亮红灯,开始茹素,从中体悟环保的意义,从自己做起,进而带动家人一起落实环保生活。

“吃素会减少欲望,生活变得简朴,再加上环保第一步就是从源头拒绝使用,每日所生产的垃圾真的很少,我家几乎没有垃圾!”翁钦勇说明,家里设置三个桶,一个是厨余桶,一个是不可回桶,一个是可回收桶。家中厨余、落叶、杂草循环利用制作堆肥,再用来种菜。可回收的塑胶、金属、纸类、玻璃瓶等送到环保站回收。

志工陈玉芳(左二)介绍环保教育展区的资讯,翁钦勇(左一)一家也分享自家的环保行动。【摄影:李经志】

当听闻陈玉芳介绍宝特瓶回收再制成衣服和毛毯,太太植德丽惊讶表示,技术真先进,希望马来西亚也能拥有如此的技术。她也发现本地一些塑胶制品无法被回收,期待政府能配合与带动,必能事半功倍。

此外,翁以欣受到父亲的身教影响,即使十多年远在台湾读书、工作,她也将环保习惯落实在生活。她直言,现代人或多或少都知道环保,只是“要不要做”而已,大多数人觉得麻烦而不愿意行动。一个人力量很小,但人人从一个小习惯开始,集合众人力量必发挥环保的影响力。

热闹的环保市集,以欢乐结束,一群志工从十三岁到七十多岁走着台步,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从惜福区结缘而来的一身家当。主要传达大众不管任何年龄,不管是简便的衣裳还是正式的洋装,惜福区通通都有,欢迎大家有需要来此挖宝,让资源循环再利用。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