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再生永续 您能带来的改变

那些因冲动而购买的杯子、盘子、装饰品、衣服;那些闲置多年的器具及纪念品;那些追求新款而淘汰的手机、电脑、配件……仔细回想看看,你是否有很多闲置的物品在家中的一隅,甚至有些还未拆封。到底是想要还是需要?生活、环保和永续又该如何兼顾?
6月12日,马六甲慈济峇株安南环保教育站举办“购旧好 够就好”环保再生市集,共吸引三百多位民众前来响应。【摄影:黄玉花】

我们每一次的消费,就像投下了一张选票,决定了地球未来的样貌。——美国作家Anna Lappe

生活在现代,制造商为刺激消费,从日常用品、衣服等生活用品,到电视、手机等电器用品,每几个月几乎推出新的款式、型号,全新系列,我们的生活就在加法和乘法中无限循环。然而地球资源有限,需要减法和除法,以免过度消费造成环境危害,人类才能永续生存。

因此2022年3月起,慈济马六甲分会在各社区慈济环保站举办“购旧好、够就好”环保再生市集。6月12日于马六甲慈济峇株安南环保教育站举办的市集,协调志工李振濠强调,响应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投资我们的星球”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轴,透过市集,宣导“购旧好、够就好”理念,主旨让自己用不到的锅碗瓢盆、电器、书籍、衣物及各式各样的旧爱,可以成为别人家的“新欢” ,创造友善的循环,减少垃圾产生、资源的浪费,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 重修旧好 提升旧物新价值

根据联合国多个机构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全球于2019年产生了创纪录的五千三百六十万吨电子垃圾,在短短五年内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无论是家用电器或是各种智能设置,电子产品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生活提供莫大便利。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导致软体的更新版本无法安装在型号过旧的电脑,于是只能换掉旧电脑,再加上各种电子设备的预期寿命设计,没有零件、没有维修人员,或是更换零件比直接买新产品更不划算。物质丰裕的世代,现代人对电子产品已养成“即弃”的常态,认为产品换新比维修更省事,或是追求潮流,一再更换新型号,种种原因制造出庞大电子垃圾。

慈济峇株安南环保教育站长期致力于二手物品回收,并欢迎大众前来结缘可使用的物品回家,其中七十六岁的志工李成来七年来坚守在电器维修岗位,对于电子垃圾最有感。这些年来,修复过无数的吹风机、电风扇、烤箱、电锅、饮水机、台灯、果汁机、热水瓶、快煮壶、电视等,即使间中手被割伤无数次,有时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一个早上只能修一至两样电器,他依然坚持天天投入,只因这些电子产品丢入垃圾桶,就会被载去垃圾土埋场,但是只要经过妥善处理,它们可以拥有第二生命。

志工李成来(中)七年来坚守在电器维修岗位,对于电子垃圾最有感。每星期维修二十多件电器,延长物命循环再用。图为常客阿扎哈尔(右)与李成来话家常。【摄影:黄玉花】

李成来分享:“现在的电子产品寿命比较短,因制作方式不一样,且购买方便,导致民众养成一坏就丢的习惯,从未想过以维修代替购买。我能修尽量修,维修的零件全都是从二手电器回收而来,真的不可以使用才丢进回收桶。”如此回收循环,每星期约有二十多件电器被赋予新生命,让有需要者延续使用。同时电子产品当中含有金、铜、铁等金属,这些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若没有通过再循环,这些资源在未来只会愈来愈稀少。

二手电器逐渐地吸引民众前来选购,环保站也愈来愈广为人知,而民众也从二手电器再延伸到惜福区其他物品的挑选,成为二手物的支持者。

◎ 再生循环 珍惜资源续物命

6月12日的市集,环保站常客一早便排队等待开市。其中电器区的常客阿扎哈尔(Azahar Bin Abdullah)待市集一开,挑选了电饭锅、风扇和音响。

他说:“我知道慈济环保站有二手电器后,只要家里需要什么我就来环保站找。我知道慈济是做善事的,我母亲生病也曾向慈济借病床,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我也会结缘二手电器送给一些需要的亲戚。”

他了解二手电器都经过志工维修,从不担心品质问题。自己家的电器坏了,他也是拿来环保站再回收,可以维修再让其他人结缘回家,不可以修的回收处理。

民众陈来碹(右)女士与家人初次踏进环保站,被咖啡包装袋编织制作而成的环保手提袋所吸引,马上结缘一个回家。【摄影:黄玉花】

另一位住在附近的民众陈来碹女士,几日前在家中信箱看见市集的宣传单,今天带着母亲、妹妹和儿子一起前来。对于慈济不陌生,定期捐款慈济助人,今天获悉义卖收入悉数捐助乌克兰难民,他们一家更是支持。

初次逛二手市集,看见琳琅满目的二手电器,她才明白电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过程。她表示,自己不太敢拿二手电器来环保站回收,担心坏的电器他人拿回去有安全问题。经过志工解释,才了解志工都会一一测试电器状况并维修,无法修理的直接收集起来给回收商。她安心地说:“往后家中坏了的电器,我可以放心送来环保了!”

◎ 物美价廉 改变从自己开始

另一边在惜福区里,民众挑选着衣服、玩具、装饰品、书籍等,来自巴基斯坦的艾哈迈德阿里(Ahmad Ali)与友人结伴而来,开心地选定一个行李箱和一件厚外套,直呼“正是回家乡需要的物品,很划算!”

在异地生活需要一些物品,环保站是艾哈迈德阿里的首选,他不介意二手物,最重要的是物品还可以使用,不一定样样非得买新的,因此当获悉朋友八月将休假回国,特地把握今日市集,热心引荐两位朋友初访环保站。

来自巴基斯坦的艾哈迈德阿里(右)带着同乡友人来挑选回乡需要的行李箱、厚外套等物品。【摄影:黄玉花】

惜福区的另一头,民众黄宝莲女士开心地向志工展示挖到的宝物,她兴奋地说:“这本书我去书局看了多次,但因价钱在马币五十令吉以上,买不下手,没想到在惜福区找到!”

初次前来惜福区逛逛,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爱书的她马上结缘两本书回家。前一阵子黄宝莲才从吉隆坡搬回马六甲,住家离此处不远,曾将环保物送过来,但是不曾走进环保站参观。今日市集因缘,她才发现原来环保站内拥有众多的二手物品,真的很值得推荐大家一起来此寻宝。

民众黄宝莲女士在惜福区找到因价格昂贵,一直买不下手的书籍。【摄影:黄玉花】

以前黄宝莲喜爱购买衣服,但是意识到人类消耗地球太多资源,从自己先改变,用行动支持环保。近几年她已不再购买衣服,出门自备塑胶袋,重复循环使用,也尽量购买无过度包装的物品。一般人对二手物停留在“他人用过物品”的既定印象,黄宝莲却不以为然,认为是一念之差所限。“物品脏了,洗一洗就干净了,二手物也一样,洗一洗就干净了,无差别。”

此外,今天她也自备塑胶袋和打包盒前来响应蔬食义卖,饮食习惯早已改为多蔬少荤,因她明白吃荤食身体需要花费较多的能量去消化,容易出现疲惫感,所以当志工分享蔬食环保与健康的概念,她非常认同。

◎ 环保传爱 让爱心再延续

第一次踏进环保站参观的民众林翠玲女士,一眼便被桌上志工利用咖啡包装袋编织而成的手提篮所吸引。她开心地说:“这个我家也是有,很耐用,我要买一个来送朋友。”

每天出门上班,林翠玲一定携带环保袋和环保盒,今天也不例外,准备购买美食,以行动支持义卖,援助乌克兰难民。此外,对于市集她直呼超乎她意料之外,没想到有如此多的二手物品,正好家中需要电饭锅,她也结缘一个回家。

每天出门上班,林翠玲一定携带环保袋和环保盒,今天也不例外,响应再生市集,购买义卖美食以行动支持援助乌克兰。【摄影:黄玉花】

看见志工用似曾相识的塑胶袋包装物品给民众,她认出是之前在书店上班,因为政府政策公布改为使用可分解的塑胶袋,书店老板只能将已印有店名但不符合规范的塑胶袋丢弃。当时,她犹豫着要将新的塑胶袋送到哪里?

林翠玲感恩志工黄爱媋(慈弥)和黄海珉(济纶)夫妻俩协助,回收这批新的塑胶袋送到环保站,只是没想今天的市集让她见证这些物品发挥循环再利用的价值,而不是被送到土埋场销毁。

志工进一步介绍说明,当塑胶制品可以循环使用就循环使用,无法再使用的塑胶制品才送到回收商,例如台湾慈济会将这些回收塑胶制品变成纺织纱,制成衣服、毛毯等纺织品。毛毯主要是援助世界各地受灾的灾民,如最近乌克兰战争的难民。林翠玲开心地表示,将与书店老板分享今日所见所闻。

李振濠初次承担活动协调,心情从紧张,一直到今日看见运作逐渐顺畅,终于安下心。他感恩资深志工黄金宝(惟群)陪伴,让他从做中学习经验,也看见社区志工为此市集奔走夜市、住宅区挨家挨户邀约宣传,人人分工合作,今日共有三百三十二位民众与志工一同响应,合力圆满市集。他期盼透过市集活动,邻近居民能踏入环保站一起来参观,多一人了解,就多一分环保力量。

因环保再生理念,最大的实践者就是每一位“你、我、他”。当每一个人跳出既有思想框框,从根本上改变信念,透过食衣住行善待自己、善待环境,便能推动整个社会改变!希望透过今日市集,让参与的民众都能反思原有的消费方式,体现回收再利用,让家中的旧物,在别人的日常中重生,打造永续的生活风格,与土地共生息。

透过再生市集,宣导环保观,让自己用不到各式各样的二手物品,可以成为别人家的“新欢”, 创造友善的循环。【摄影:黄玉花】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