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小手牵大手 亲子扫街护大地

阳光下,孩子和家长走在熟悉的街道,手里拿着扫把与垃圾袋,把每一次弯腰,都化作守护大地的温柔行动。这场扫街活动,不只是环保,更是一堂爱的实践课:用行动告诉孩子,干净的环境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大家用心守护的成果。
亲子班家长和队辅带领孩子们一起扫街。【摄影:何佳原】

三十五年前,证严上人在讲台上号召大众“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开启了慈济环保志业的篇章,期许每一双手都加入守护大地的行列;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慈济居銮联络处向亲子成长班与青少年团呼吁“用滑手机的双手做环保”。将荧幕前滑动手指,转而伸向真实的土地,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清新,平安宜居的未来。

2025年9月14日,慈济居銮教育团队迎来了“保卫地球”课程三部曲的最终章。回顾前两次课程,学员们曾走入环保教育站,在堆满五颜六色回收物品的空间里,亲眼见识回收物如何因分类而重获新生,也曾踏上丰盛港海滩,在碧海蓝天下以双手弯腰净滩,让大自然展露幸福的笑颜。孩子不仅学到知识,更深深体会资源的珍贵与自然的脆弱。

而今天,亲子成长班与青少年团的学员们则回到最熟悉的社区,走出冷气课堂,以慈济会所为中心,向周边街道巷弄延伸,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扫街活动。虽然烈日当空,但大家的兴致反而更热烈。孩子与家长分工合作,把关怀环境的心意落实在每一次俯身之间,无论是角落里的烟蒂,随风飘舞的塑胶袋,或是草丛间被遗忘的小纸屑,大家都细心拾起,让街道巷弄一点一滴恢复整洁。

◎ 汗水换笑容 街道更干净

“太阳很热,可是我很高兴!”年仅六岁的亲子班学员刘​​晨杏,顶着骄阳不停地弯腰,稚嫩的脸庞布满汗珠,却笑容灿烂,丝毫不觉得累,纯粹地因为街道变得干净而心生欢喜,笑逐颜开。不少亲子班和慈少学员在完成清扫后,依然“意犹未尽”。他们甚至鼓起勇气,走进邻里商店问道:“uncle,你们这里有纸皮吗?”起初商家难免诧异,但很快被孩子们真诚的态度打动,纷纷搬出纸皮与可回收物品,支持孩子们的热忱,也把善念播洒进社区。

一边扫街,一边学习,大家更明白,原来干净的环境并非理所当然,需要每个人共同守护。亲子班家长谢坪俸有感而发,她坦言,过去总觉得资源回收是“随手的小麻烦”,知道要做,却常因一点不便而搁下。然而,在参与了几场环保教育课后,她在家里特别放置了回收箱与袋子,那些曾被忽视的小纸屑、小瓶盖,如今都蜕变为一家人“随手的小爱心”。她的两个孩子也自然加入,成为家中环保行动的“小帮手”,从小开始,在孩子心中种下惜福爱物的种子。

家长与孩子在街上捡起回收物与垃圾,并进行分类。【摄影:廖雯彦】
家长谢坪俸(右一)参与环保教育课后,在家里落实环保,孩子们也成为小帮手。【摄影:廖雯彦】

另一位慈少班家长李健顺则感恩课务志工的用心编排。他分享道,虽然家中一直有回收习惯,但自从陪伴两个孩子参与课程后,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购物时会主动跟商家说“不需要塑胶袋”。轻轻的一句话,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从环保5R原则中的“回收(Recycle)”,跨越到“拒绝(Refuse)”的巨大突破。

当汗水与阳光交织,当爱心与行动呼应,动静之间,活动渐入尾声,志工们引导近百位大人小孩,将扫街后的心得沉淀,彩绘在素白帆布袋上。同是志工的家长何思錂最喜欢这一环节,她笑说:“彩绘环保袋的过程,就像在为未来上色。”她希望这分心意能“袋袋相传”,让对环境的爱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这个世界才能代代平安。

活动最后播放上人开示,人人皆是大地的宝藏,拥有把垃圾变爱心,爱心变黄金的超能力,应该提起“千金重担”,落实保护地球环境的决心,人与人之间以善以爱共处,人间自然成为无忧无灾的乐土。

亲子们顶着骄阳弯腰做环保,脸庞布满汗珠,却笑容灿烂,丝毫不觉得累,因为街道变得干净而心生欢喜。【摄影:谢志勇】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