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吃师公饭 做手工 滋养慈悲小幼苗

幼教老师在人文课程“慈济日”,为孩子们介绍师公上人和讲述慈济历史。【摄影:陈国雄】

一小块四方咸豆干配白米饭,对慈济国际学校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午餐很特别,他们期待快点尝到这碗“师公饭”,可以回味师公上人(证严上人)当初吃这样的饭是什么滋味。

 

2023年5月12日,适逢慈济五十七周年庆前夕,慈济国际学校幼教老师特地为幼教孩子上一堂“慈济日”人文课,除了以故事形式和孩子们述说慈济的缘起、一滩血、竹筒岁月的历史、老师们以“师公饭”让孩子们品尝外,也安排孩子们制作不同的手工。

“12日的课程让孩子们先认识慈济、认识师公上人。16日就会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向老师、同仁兜售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所卖的钱会引导孩子投竹筒,17日安排竹筒回娘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来行善。”

邱夤沫老师身为此次人文课的推手之一,她和老师们共同商量,制定有静态和动态的教案,透过品尝师公饭,制作手工义卖、投竹筒助人等系列活动,带出静思语“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的含义,借此启发孩子的孝行和善念。

咸豆干配白饭的“师公饭”让幼教孩子体验师公上人(证严上人)克勤克俭的生活。【摄影:陈国雄】

幼教老师邱夤沫(中)是此次设计教案的推手之一,她和志工叶佳宁(左)教导孩子如何洗米。【摄影:刘玉丽】

◎期待品尝师公饭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先来腌豆干!先夹起一块豆干,放进这个有盐巴的碗里,将豆干沾满盐巴,然后放进自己的饭盒里,过后,我们用平底锅把豆干煎得香香地,配上白饭就是今天的午餐了。”

12日这一天,每班幼教的孩子来到课室,老师就和他们讲述腌制豆干的方法,然后,一一点名让孩子们自己夹起豆干,放进碗里沾满盐巴。孩子们依照老师的话,各自腌好豆干,兴奋而好奇地期待这一碗“师公饭”的滋味。

“为什么叫师公饭?为什么要吃师公饭?”老师用童趣语言,配合电脑荧幕上的文字、图片,向孩子们讲述慈济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一滩血”的故事令孩子们感到难过,但听到师公上人和精舍师父做过二十一种手工,包括制作蜡烛、婴儿鞋、手套等等,但所赚的钱都拿去帮人,自己只买五角钱的豆干用盐腌制,然后一小块咸豆干配饭吃,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克难生活,孩子们对师公上人起了敬爱之心,也才知道“师公饭”就是师公上人早期常常吃的饭。

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如何煮饭和煎豆干,于是,教孩子们轮流负责洗米,在等待白米煮成饭的空档,老师拿出电子平底锅,给孩子们学习煎咸豆干。

老师耐心地引导每一个孩子要将豆干煎到金黄,香味四溢。孩子们边煎边忍不住咽口水,稚气地说道:“好香!很香!我想快点吃到师公饭。一定很好吃!”

部分孩子煎豆干的当儿,老师不浪费时间,让没有煎豆干的孩子做手工,体验师公上人和精舍师父做婴儿鞋、做蜡烛、手套等二十一种手工的不易;也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不同的手工如书签、手链、鸡蛋壳不倒翁等。

幼教老师陈慧善(中)指导孩子们如何将腌制好的豆干煎至香味四溢。【摄影:陈国雄】

五岁的陈敏嘉拿起鸡蛋壳,还没画上不倒翁的模样,鸡蛋壳掉在地上破了,老师再给一个,她不小心又将鸡蛋壳捏碎,老师再给一个,叮咛她要很小心,不要让鸡蛋壳破了。好不容易在鸡蛋壳贴上老师预先画好的眼睛贴纸,再粘贴一些彩带当作不倒翁的衣服,陈敏嘉觉得做手工真的很难,但她还是完成了。

陈敏嘉小声说:“师公上人八十六岁了,很老了。师公上人的心都在想帮人,我的心和师公上人的心一样,所以,我要做手工赚钱来帮助人。”她希望16日能卖出自己的不倒翁,到时就能实现她要助人的心愿了。
    
制作书签的许礼妍将老师剪好的五颜六色彩纸黏在长方行的卡纸上,她希望自己制作的这张书签能卖掉,因她想学师公上人去帮人却没钱。原来,她平时上学都没带零用钱,所以没钱投竹筒。但现在制作的书签如果有人买,她就有钱了。所以她用心制作颜色斑斓的书签,期待地说:“那些没有钱买食物吃的人很可怜,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

五岁的陈敏嘉(中)用蛋壳制作不倒翁,小心翼翼的她还是弄碎两个蛋壳,让她感觉到做手工的不易。【摄影:陈国雄】

许礼妍用心制作五颜六色的书签,希望能卖钱,有钱就可以助人了。【摄影:陈国雄】

◎不杀生是做好事

“可以吃饭了!可以吃'师公饭'了!”孩子们依照秩序,拿着自己的碗上前打饭和咸豆干。当老师引领孩子们唱完〈感恩歌〉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拿起咸豆干放进嘴里……

“哇!好咸呀!”孩子们纷纷吐出咸豆干。闻似香喷喷的豆干却咸得难以入口。孩子们的表情都一致表达了:“这么咸的豆干,师公上人怎么吃呢?”。

吃了一口配白米饭的咸豆干,六岁的黄恩熙露出呲牙裂嘴的表情,频频说道:“咸呀,咸呀,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他不由怀念每天吃的午餐有饭有菜、有汤有水果,味道也不咸,原来平时的午餐是最美味的。

“我平时只吃一碗白饭,今天吃了三碗。”五岁的刘紫悦虽觉得豆干太咸了,但当她依照老师指示,切一点点豆干配一大口的白米饭咽下去,吃两口后再喝一口水,不知不觉一块咸豆干配三碗白饭吃完了。

刘紫悦不觉得师公饭很难吃,她反而在吃师公饭时,想到老师说的师公上人早期每天吃一样的饭,只为了省钱来帮助需要的人,她就觉得师公饭很好吃。

“师公上人很好心,我要向师公上人学习。我的妈妈也教我要把钱存起来,帮助有需要的人。现在,我和妈妈已经吃素,我要劝爸爸少吃肉,多吃菜!”在她的心中,不吃肉是在帮助动物不被杀,也是在做好事。

刘紫悦稚气地表示,父母给的零用钱,她不会拿去买零食和玩具,她要投进竹筒。当她得知明天(13日)是师公上人的寿辰,她虔诚地祝福师公上人身体健康,不要累坏了。

一小块豆干配一小口白饭,刘紫悦想到师公上人早期为了省钱助人,天天吃这样的饭,她就觉得不难吃,很开心地吃着。【摄影:陈国雄】

◎有钱可以助人了

16日,幼教孩子们手持写着“帮助无国籍孩子”的标语,拿着自己制作的手工和竹筒扑满,在老师带领下,到办公室向校长、老师募爱心,希望卖出手工的钱投进竹筒,能帮助沙巴无国籍孩子有书读。

四岁班的孩子们列队来到校长邱丽玲面前,先恭敬的给校长请安。邱校长见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有心成就孩子们的善行,便把所有的手工链买下来,但有些孩子却稚气地说:“我做的手链很美,我想给妈妈戴!”

原来孩子们想送妈妈最好的母亲节礼物,就是亲手做的手链。邱校长被孩子们的童真逗笑了,也感念孩子们的一片孝心,当下,她告诉孩子们,她会投一令吉在每个孩子的竹筒里,等于是买下孩子们手中的手链,但让孩子们把手链带回家送给妈妈。

孩子们开心极了,也有孩子觉得校长投钱了不给手链,过意不去,于是,坚持将手链送给校长。

17日,幼教班的孩子手捧着竹筒扑满,聆听里面钱币哐啷的声音,脸上不由露出欢喜的笑容,这是他们做手工售卖得来的钱,也有自己的零用钱,他们雀跃地将竹筒扑满放在头顶上,转圈欢呼:“我们有钱了,我们有钱了,我们可以救人了!”

孩子们跟随老师来到竹筒岁月区,笑逐颜开地将竹筒扑满里的钱沿着空心大竹筒倒进瓮里,对他们来说,这是快乐的一刻,也是行善的开始。

幼教孩子们手持写有“帮助无国籍孩子”的标语、拿着自己制作的手工和竹筒,向校长、老师募爱心。 【摄影:吴愫宴】

幼教孩子手持竹筒,依序上前将竹筒扑满里的钱倒进瓮里,这是开心的一刻,也是行善的开始。【摄影:庄贵贺】

送妈妈手链,是行孝;捐出竹筒里的钱帮助沙巴无国籍的孩子,是行善。在这特殊的慈济日,幼教孩子做到了行孝行善不能等。

邱丽玲校长深感能在慈济的五十七周年庆,让全校师生以不同的形式来办慈济日,特具意义。除了能让孩子们认识慈济、师公上人外,也把慈济的人文价值灌输给孩子们,期盼美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茁壮成长的同时,也能把这份美善品德带回家,带给身边人,让爱与善源源不绝地散播……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