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放下 何等幸福与自在

刘济雨呼吁会众:“一边拼经济,一边做慈济,人生才会越活越有意义。” 【摄影:蔡梦萍】

 所有的烦恼、埋怨、忧愁、担心、恐惧、比较、猜忌、误解、冤枉及伤害等等,都是包袱与布袋,它会重重压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的脚步沉重与心情郁闷,这样就会生活不轻安,不轻安就是苦。所以,要学习放下包袱和布袋,这样日子才会过得轻安自在。

阔别多时,台湾慈济基金会慈善副执行长刘济雨于2023年1 1月1 2日再次莅临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为雪隆一带的志工与民众展开一场主题为“放下包袱,何等幸福;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讲座,此讲座吸引了约五百位会众到来,和刘济雨进行了两个小时近距离的交流。

刘济雨表示, “布袋”与“包袱”是用词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所有的烦恼、埋怨、忧愁、担心、恐惧、比较、猜忌、误解、冤枉及伤害等等,都是包袱跟布袋,它会重重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的脚步沉重与心情郁闷,这样就会生活不轻安,不轻安就是苦。所以要学习放下包袱和布袋,这样日子才会过得轻安自在。

刘济雨的讲座主题:“放下包袱,何等幸福;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吸引了约五百位社区民众出席聆听。【摄影:蔡梦萍】

◎以福转业 重业轻报

讲座会以三段式分享—— 福报的经历、小故事大智慧以及人生无常观。他分享早期从台湾来马来西亚创业时的心路历程,成为生意人,日夜“谋财害命” 。他形容自己“谋他人的钱财,害自己的性命”。原来事业如日中天时,烦恼伴随而来,天天提着“包袱”度日,是非常痛苦的折磨。后来将制衣工厂结业,钱财捐给慈济基金会,日子反而过得轻安自在。

刘济雨观察到身边许多人“有福报赚钱,没福报用钱”,健康亮红灯,赚到的钱财就会流到医生那儿;也有些人“有智慧赚钱,没有智慧用钱”,到头来一场空。接着他为大家分享“重业轻报,以福转业”的真实故事。

数年前,太太简慈露,也是慈济雪隆分会执行长,脑里长瘤并压着视神经线和大动脉,动手术非常挑战,情况不禁使人担忧。病情使得简慈露变得脆弱,她希望能得到上人的加持,让她度过这一关,上人对简慈露开示:“你过去在慈济所做的一切,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加持,你过去救了无数人,也要相信自己能自救。”回想过去三十多年投入在慈善事业,使得简慈露重拾康复的信心,勇敢面对治疗之路,而且听从上人教诲,出院后即刻回到马来西亚,继续投入慈善事业。

刘济雨打趣说:“一般上,大病初愈的人,不是应该好好休养一段日子吗?为何上人会轻轻说了'要赶快回去马来西亚做慈济'?”一句听起来不合常理的话,却蕴含着智慧以及生死攸关之事。事隔四年,刘济雨才领悟上人的意思是:“以自己所造的福,去消掉过去生所造的业。”许多事情单看表面像诸事不顺,实际是因祸得福,命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刀的好坏,取决于用刀之人。人生的命运或有定数,但是学佛人的命运却有变数,修行人能以福转业,重业轻报。

2023年11月12于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的讲座,吸引了约五百位志工与民众出席。【摄影:蔡梦萍】
刘济雨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了几个关于“智慧”的小故事,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也让听众从中领悟人生智慧。【摄影:蔡梦萍】

◎人生智慧 圆融人生

刘济雨在第二段分享时,一如既往,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了几个关于“智慧”的小故事,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也让听众从中领悟人生智慧。智慧,不分种族、年龄与学历,数个例子中,引导会众以智慧待人处事,际遇将会更圆融与圆满。

疫情期间,从纽约回乡的志工邱伟光,是刘济雨的粉丝,他兴奋地说着:“记得数年前,济雨师兄来到纽约时,这里的师姐们都很疯狂的,大家都非常期待与珍惜听济雨师兄的分享。虽然现在很方便,随时可以在优管(You Tube)看视频,但是现场却更有感觉,更有启发性。 ”

他有感而发:“何为智慧?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深有感触…… ” ,伟光娓娓道来,他自问是一个孝顺又善良的人,日常遇见苦难人需要帮助,一定出钱又出力。然而他觉得,这份善良,并没有为他带来更美好的际遇,过去数十年间,曾经无数次对朋友借出五位数美金数额的钱财,为友人母亲治病、事业周转等等。有一年,当他遇上车祸,卧病在床期间,只希望欠债的友人,能够每个星期买二十美金的食物给他,让他安心养病,结果穿金戴银的欠债友人拒绝他,让他自生自灭,这般遭遇使他身心俱伤。

伟光颇有感触地说道:“过去的经验,我会认为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就是行善,往往得到的结果却是打击,最后被伤害的是自己;自从认识慈济后,我在师姐们身上学到如何当志工以及有智慧地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时我才醒悟,行善要有智慧,才不会受伤害。在慈济,我可以更安心去帮助人,继续我的善良。”

从纽约回来的邱伟光说:“行善要有智慧,才不会受伤害。在慈济,我可以更安心去帮助人,继续我的善良。” 【摄影:蔡梦萍】

◎行善造福 自得福缘

第三段分享,刘济雨笑着说:“我没有暗示,我是明示!” 他明示会众赶快加入慈济当志工,不赶快行善造福,恐怕来不及,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认为急不来。人生无常,不知道明天先到还是意外先到,他说:“要把握当下,没时间当志工,捐款也行,出钱是学做好人,是慈悲;做志工是学好好做人,是智慧。”

来自甲洞的甘伟豪,今年三十岁,是第一次来静思堂,他是受友人邀约而来,友人是大爱幼儿园的家长。伟豪对“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颇有感触。他认为:“因为无常,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讲师一直呼吁大家来当志工,所以只要有心,随时可以来做志工。”

伟豪继续说道:“还有一点印象深刻,就是讲师分享'来不及与急不来',听进耳朵是很简单,思考下来觉得很深奥。我们常说'没时间,没时间' ,当病倒了躺在床上,那就真的没时间,急也没用,要做也没机会,可以慢慢来了!”伟豪干笑几声,表达出所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奈。

来自万绕的陈慧卿,是大爱幼儿园的家长,今晚只身出席讲座,也是第一次听刘济雨的分享。她觉得讲座以故事生活化的方式表达,更容易明白及有趣。慧卿向来有做好事,就觉得在修行上有缺失,每当教导孩子时,脾气特别爆躁。但她会以智慧与孩子沟通,她表示:“智慧不是看教育程度有多高,就如农夫的故事,启发我们怎么去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她说:“多做一点好事,人的福报就会好一点,我已报名参加两个星期后的'新进志工成长班',因为无常,也许是生病了,要行善也没办法了。没时间当志工时,可以先捐款,为自已和家人累积福报。”

最后,刘济雨呼吁会众:“花了时间拼经济,至少留点时间做慈济,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做慈济,至少懂得把钱捐出去,福报必须累积与持续,这样生意才会越做越顺利,一边拼经济,一边做慈济,人生才会越活越有意义。”语毕,全场掌声如雷,讲座会在一片欢乐气氛中圆满结束。

甘伟豪觉得讲师分享的“来不及与急不来”,听进耳朵是很简单,思考下来觉得很深奥。 【摄影:蔡梦萍】
陈慧卿第一次听刘济雨的分享。她觉得讲座以故事生活化的方式表达,更容易明白及有趣。 【摄影:蔡梦萍】

刘济雨指出,慈济不是慈善机构。慈济是一个以修行为背景的慈善人道救援团体,强调福慧双修,一边行善一边增长智慧。上人从来不会对弟子说“增长福报”,却时常叮咛“增长智慧”,“当志工不是来学习活动经验、或提升个人能力,上人期许弟子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当一个有智慧、勇气与原则的好人。”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