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妖节,是光明战胜黑暗的节日,而这份光明的节庆,也照亮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屠妖节来临之际,慈济志工齐聚吉隆玻静思堂,与印裔照顾户共聚一堂庆佳节。爱的能量与祝福在彼此心中点燃,一盏盏心灯,照亮了每个家庭,也温暖了社区的角落。
2025年10月12日,屠妖节现场洋溢着喜悦与欢笑,五彩缤纷的彩绘米图(Kolam)象征着欢迎与祝福,许多印裔家庭特地拍照留念。志工们更展现巧手与创意,细心为来宾绘上海娜(Henna)彩绘,让大家留下美丽的印记。
场外活动有竹筒岁月区汇聚大家的善念、导览静思堂让大家了解慈济、绿色行动体验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惜福区让印裔照顾户能从中挑选有需要的物品。这次团队也增添祈福区,让印裔照顾户在小卡上写下心愿与祝福。
团队不忘设置充满屠妖节气氛的打卡区,让印裔照顾户与家人有感外游,打卡留念,同时大家有普天同庆新年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绿色行动体验展是以往屠妖节发放活动不曾设置,适逢此展进行为期半年,因此他们都把握时间游览一番与体验。孩子们更是在体验中,玩得不亦乐乎!
每位印裔家户都盛装出席,金光闪闪的传统服饰映照着他们眼中的感恩与幸福;看着他们的笑容,志工们的心也被深深触动。
◎翻转手心 感恩回馈
从一个手心向上得到别人的帮助,发愿想成为可以手心向下去帮助别人的人。来自巴生万津的苏睿(Suresh A/L Velahutham)今年21岁,就读优理大学软体工程系一年级。这次他与弟弟们一同陪伴母亲出席雪隆慈济举办的屠妖节发放活动。
“去年我母亲和最小的弟弟参加了这个活动,回来后告诉我们这里的氛围很温暖,所以我们决定今年全家一起参加。”苏睿笑着说。刚抵达会场,志工的热情与亲切让他倍感温暖,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两年前因为苏睿最小的弟弟自幼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导致双腿向外弯曲,必须分阶段接受手术。父亲早在2020年因肺部与肾脏衰竭离世,母亲独自承担生活与照顾的重担。
“我们是透过医院,认识慈济。当时我们正在为弟弟的手术费苦恼,医院告知慈济可以提供帮助。”在他们尝试申请后,慈济志工亲自上门探访,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日常生活的病情后,他表示慈济立即提供医疗协助,并开始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
苏睿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学业完成后加入慈济成为志工。“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慈济,也想回馈社会,让爱延续。”
◎感恩惜福 环保觉醒
在慈济环保志业三十周年之际,静思堂也设有丰富的环保展览,让来临的参与者寓教于乐。慈济照顾户恩格拉(Agalea A/P Kuppan)带着三名孙子仔细聆听志工讲解,惊讶地发现现场的大鲸鱼展品竟是由塑胶瓶拼成。
“没想到这些瓶子都能再利用,变成艺术品!”恩格拉笑着说。她的孙女塔拉妮(Tharani A/P Sivanatha Sivanathan)看完“环保十指口诀”展区后,深感要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我们应该要减少砍伐树木,也立志“从自己开始,不乱丢垃圾、才能救地球。”
慈济照顾户纳瓦玛尼(Navamani A/P Manickam)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照顾患有癫痫症的四十岁儿子。她本身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身体状况欠佳。 2017年,她的生活陷入困境,透过朋友介绍,主动联络慈济。获得慈济的补助和关怀后,她的生活出现了转机。
这天,纳瓦玛尼穿着红色旁遮普服装,神采奕奕地说:“过去的屠妖节都很简单,今年能来这里庆祝,真的好开心。”在惜福区挑衣服时,她笑着展示“战利品”:平时我根本买不起,现在可以挑到几件漂亮衣服,像是在逛街一样幸福!”
◎生命勇者 以爱传承
人生没有绝路,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转苦为甘,来自雪兰莪的希瓦莉拉 (Sivalila A/P Balakrishnan)原是一名财务官。2019年,母亲往生,仅仅四个月后,她因健康问题必须截肢。早在2017年经历过眼疾手术,部分失明。身体的病痛、心灵的失落、家庭的崩塌,都让她陷入长久的黑暗之中。
“我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双腿,但我从慈济那里,重新找回了自己。”
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她遇见了来自梳邦的修女西西莉亚(Cecilia Owl),并因此认识慈济,志工前来家访、关怀,不仅给予生活上的援助,更以温暖的陪伴抚平她的心。
“他们没有评判我,也没有怜悯我,只是一直微笑着倾听、鼓励,让我相信自己依然有价值。”
从那一刻起,希瓦莉拉的生命急转弯。她重新拾起教练课程,成为认证教练与激励讲师,尤其关怀残障族群,就如一个“特别的天使”。
“我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自己的身体限制。坐在轮椅上,我们依然可以优雅、勇敢,也能活出自己的光。”
如今,她把自己的故事化为能量,用行动回馈社会,也期许未来能以志工的身份,继续把这份温暖传下去。
“也许我不能走路,但我可以走进人们的心里,用感恩的心活出美好的自己。”
来自巴生的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Francis)与妻子希拉(Sheila Vargis),当天在志工陪伴下初次踏入静思堂。弗雷德里克的母亲因肾脏病洗肾多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幸得慈济补助洗肾费用,解了燃眉之急。
“慈济不仅在物质上援助,也常来探访关心母亲和了解我们的情况,让我们感到温情。”
初访静思堂,又适逢慈济三十周年环保展,让他大开眼界,弗雷德里克深受启发:“现在的人常被网购广告影响,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慈济的展览提醒我们,环保要从消费习惯开始。”
当天的志工热情款待照顾户的氛围,他觉得慈济推动的不仅是人道援助,更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文化。他语带认真的说:“这些活动因鼓励更多人参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
希拉也深受感动:“如果人人都能学习慈济的精神,世界会更和谐。”她笑着说,我计划在我的办公室放置三个回收箱,希望带动同事一起做环保。
◎提升教育 未来希望更明亮
慈济莎阿南照顾户迦雅巴兰(Jaya Balan A/L Rajagopal)和太太带着七名孩子,跟随社区民众来到静思堂。他衷心感激志工特别准备巴士,因为一家九口一起出门的机会实属难得。“我们无法一家人挤进一辆车,全家一起出门的车费也是负担。所以,倘若出门,孩子们只能以轮流的方式参与。”
在惜福区选购物品时,迦雅巴兰的孩子挑选书本、书包以及文具。他很感恩的说:“你们为我们准备交通、餐点和物资,真的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他特别感谢慈济赠送孩子们笔电与补习资源,让他们得以继续学习。 他说道:“教育是唯一不会被夺走的财富。”
慈济照顾户坎纳玛(Kannama A/P Perumal)曾被生活的阴霾笼罩。因为孩子屡次进出监狱,忧郁的心情让她看不见前方。
坎纳玛是洗肾病患,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与屠妖节发放。慈济人一路协助她的药物与生活所需,家庭也获得妥善照顾。
她笑着说:“看见志工那么用心的为我的孙子挑选衣服,真的很感恩。”
坎纳玛和先生拉詹德兰(Rajandran A/L Govindasamy)在家里也开始做环保,把环保物资放好交给慈济志工回收。他们也分享近期开始茹素,发现身体很轻盈,人也十分有精神。她表示:“因为慈济推素,我们也跟着吃素,真的很好。”
◎一家人 有愿同行
手语〈一家人〉在现场缓缓播送,暖心的旋律与手势诉说着“感恩、祝福与希望”。屠妖节的喜悦与慈济的关怀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
“如果每家都有慈济,那是多么殊胜,世界就会很和谐。我真的会为慈济而祈祷。”维扎雅(Vijaya A/P Muniandy)的眼神宛如述说着今天感受到的氛围带给她的内心是多么的欢喜啊!
维扎雅与女儿凯特琳及三名孙子一同参与活动。过去一年,她们因慈济援助而生活渐入正轨。维札雅笑着说:“我心里常常苦,但今天,我把所有烦恼都放下了。”
她分享:“此趟她觉得学习良多,如从懂得应如何环保,素食如何能够吃得更健康,甚至餐桌上不应浪费,要珍惜食物。”
维扎雅也非常高兴在惜福区找到孙子的屠妖节新衣,满满的知足与感恩。
手语〈一家人〉让她深受感动,台上分享给他很多勉励,生活重新开始忘记过去,紧跟随慈济的方向走的话语,牢牢记在心里。她很感恩自己的女儿也是在慈济志工的鼓励下,信念积极,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
最后她不忘祝福大家屠妖节愉快,并不断的笑说:“我的心,很爱、很爱慈济!”
●
这场屠妖节发放,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从环保教育到素食分享,从手语〈一家人〉的温情到个案故事的启发,每个故事都让人感受到爱与希望。
许多印裔照顾户更是在学习翻转手心、回馈社会的路上,志工的陪伴也照亮了他们的人生方向。
(资料来源:陈思妤、陈晓燕、谢亚忠、李嘉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