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昔日受惠助学生 今日圆梦当老师

“我觉得,我的路比别人长一些,但不会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是先苦后甜,开始很苦,后来慢慢转甜,感恩许多人栽培,才有今日的我。”坚持梦想的余展鸿说道。 
余展鸿多年来获得慈济奖助学金补助,得以安心就学,朝梦想迈进。【摄影:陈延北】

“我想要当一名老师。”

2022年从本地国立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Sultan Idris Education University)毕业后的余展鸿,一年多的时间,天天打开邮箱,都不见捎来教育部的委任书。

面对慈济志工关心的询问,他一贯沉稳正向地回应说:“还没有,相信同样情况的不只我一人,我们有写信反映,还在耐心等候、虔诚祈祷,希望好消息很快来到。”一次又一次的等待落空,他还是抱持希望。 

◎ 回溯因缘

他期待当一名好老师的因缘,要从小学四五年级说起。余展鸿出身小康,从小衣食无忧。其父余金吉在吉隆坡以手绘地图为职,奈何手艺被日新月异的科技取代,只好举家搬回马六甲巴淡芙露(Bertam Ulu)新村,在附近工业区一家工厂觅得货柜管理员一职,经常加班、早出晚归,拼得一家温饱。 

初到巴淡芙露华小(SJKC Bertam Ulu)读书,余展鸿无法适应,学习一落千丈,华文、数学科尤其困难。此外,学校老师也察觉他在校经常孤身只影,无法融入朋友圈;因此除了额外教导和帮助他赶上学习进度之外,也多制造机会让他和同学合作。后来父亲生病,师生多次相助,老师还帮他和妹妹申请政府的食物援助,日后和慈济携手资助他考取驾照等。 

“老师那么用心教我,即使我的程度很差,他们都没有放弃,反而更用心教导,我被感动了,下定决心也要像老师一样,教导和帮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春风化雨”这条路,至今依然不曾改变。 

◎ 考验重重

虽有志向梦想,考验接踵而来。中三那年,他的家庭遭遇骤变;长期操劳的父亲,身体吃不消,双脚出现水肿,医生检验出他的肾脏衰竭,急需马上住院检查,自此经常进出医院。

他虽不用洗肾,却得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和检查,身体发炎、细菌感染等状况累累,健康下滑。身为一家之主的他,一段日子后全面停工,家庭面临手停口停的问题,又担心医药费用,多重挂碍下,他治疗中途多次想放弃,也曾不堪疼痛,而一度不省人事后说:“疲惫、想举白旗,太辛苦了。”

当时十五岁的长子余展鸿,面对天天以泪洗脸的妈妈不知所措,还有两个年纪尚小的妹妹需要照顾,大妹四年级,么妹只有六岁,他坦承霎时间头脑一片空白,失去方向,心情很复杂。

慈济志工邓佩瑜(右三)最早接触余展鸿一家人,关怀多年建立起像家人一样的感情,鼓励爸爸(右二)勇敢面对病情,也关怀孩子的学习进展。【摄影:罗秀娟】

虽然如此,他还是遇见许多温暖的好心人。除了学校师生帮忙,父亲工厂的同事帮忙筹款,他家门口也不时会出现一些蔬菜和鱼类,当他询问是哪一些好心人布施时,邻里经常三缄其口,姑姑帮忙负担他和妹妹局部的上学费用,慈济志工也适时出现。 

◎ 贵人相助

打从九零年代开始,马六甲有一群慈济志工,每周固定到中央医院关怀病友,走近床前借出耳朵、倾听心声,也携带乐器为他们带来欢乐。他们注意到了情绪低落、一脸愁容的余金吉,听见他的挂心,于是提报给社工,牵引社区志工上门关心。 

2011年12月,志工邓佩瑜(虑敬)等人到访时发现,母亲是只谙马来语和福建方言的传统娘惹,平时少与外界接触;她很挂念住院的丈夫却因没有交通而无法探望,更无法外出购物买菜,只靠平时一省再省,全家存粮渐渐告罄。

于是志工展开紧急补助,再开车载母亲到附近买菜,及载着一家四口到医院去探访余金吉,更在他们屋顶漏水时协助修缮,帮助余金吉申请福利金等,兄妹仨年年领着慈济奖助学金直到大学。2019年一次余金吉突发病入院,中二的小女儿要上学缺乏交通,社区志工马上接力,像电召车一样,轮流天天载她上学和平安回家。而她也在中五那年,以优秀成绩回报志工恩情。

空闲时,余展鸿到慈济环保点协助分类资源,回馈社会大众的爱。【摄影:罗秀娟】
幼女余佳欣欢喜与志工分享她优秀的考试成绩。【摄影:黄玉花】

从志工行动、从家人口中得知一切的余金吉,对志工满怀感恩;言语上多次感恩慈济化解担忧,让家人不再挨饿。回到家只要健康允许,他会载着全家一起到居家附近的慈济环保点、环保站去付出,投入得不亦乐乎。

余展鸿说:“爸爸妈妈去做环保,愈做愈开心,只是后来担心灰尘和细菌感染,没办法过去了,只有我继续参加。爸爸改用每月捐善款的方式,行善与回馈社会恩德。”

◎ 逐步追梦

志工李秋忆(慈铤)回忆最初接触余展鸿,是在开案最初,她除了鼓励孩子们放心好好读书,也殷殷叮咛余展鸿,必须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你是长子,要照顾妹妹,照顾妈妈,学习当家……”

尤其在中五教育文凭考试后,从小有当老师梦想的他,申请师训却不成功,面对升学或就业的取舍,李秋忆与他分析两者的利与弊,鼓励他不要灰心,把握学龄机会,先到马六甲万里望(Merlimau)工艺学院去进修商学系。这样周末日或学校假期可就近回家帮忙照顾家庭成员、打扫居家环境,引导妹妹温习功课等,待一切比较稳定再寻出路。此外,眼观父亲和亲友的关系不佳,她提醒余展鸿,除了开着爸爸的车载妈妈买菜,也可全家大小去拜访亲友,帮助他家与亲友的关系回温。

2015年,余展鸿与两位妹妹皆得到慈济奖助学金,一家五口出席颁发典礼,欢乐投入团康互动中。【摄影:郭巧云】

工艺学院毕业后,父亲病情趋稳,待在家的时间愈来愈多,于是他再接再励,终于成功申请到霹雳州教育大学深造。虽然仰赖着政府大专借贷金和慈济教育费补助过日子,必须很节俭,他还是兴奋地说,这是人生最快乐时光,因为终于更接近梦想了!

为了家庭和教育费,他曾打过不少假期工,到超市工作,在素食馆当侍应生;其中最喜欢的,就是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例如他曾经在中小学担任临教,为贫穷孩子义务补习,也在行管令期间,在一所小学当校工。 

2022年大学毕业后,明白成绩落后孩子追赶不上的辛苦,于是每星期六到晋巷社区慈济课辅班,换成他来为就读中学的照顾户孩子补习马来文。对他而言,这不只是一种回馈行动,也是累积教学经验的机会。借一次又一次重复讲解,将讲话速度放慢,他慢慢让孩子听懂简单语文。 

感念昔日受助之恩,余展鸿(右一)定期到晋巷社区课辅班,为慈济照顾户孩子补习,帮助他们赶上学习进度。【摄影:邓佩瑜】

2023年,他在志工林秋琴(虑琴)推荐下,到马六甲晋巷社区(Cheng)旭林幼稚园教书,有了稳定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可以为自己储蓄,父亲终于舒展了眉头。 

◎ 达成愿望

“很久很久以前的农庄,有一只水牛阿力,每天老老实实地帮老公公载环保物,认为这是自己该做的本分事,尽心尽力做好……”故事正在上演。

每周二早晨是幼稚园静思语教学时间,该校老师设定主题,再透过有趣游戏和说故事方式,引导四到六岁的孩子认识一句句静思语。这次负责讲故事的余展鸿老师,拿出自制道具,聒噪的孩子们慢慢安静下来。 

“感恩过去的经验,让我学习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相处。小学生求知欲强,可以灌输多一些知识;中学生要多注意孩子的学习态度,今面对幼儿,老师需要付出更多耐心爱心。我与孩子们相处很开心,但我还是希望能到中小学去教书……”他说。

仔细观察他与幼儿互动,发现他有点像故事中的水牛阿力,老老实实、尽心尽力地把教职做好,园长王慧琼(慈暐)也赞叹说,二十来岁的余展鸿稳重老成,耐心有礼,愿意花心思,让孩子慢慢接纳,感受到他的关怀与爱。

余展鸿目前担任幼稚园教师,在静思语教学时段中,自制道具为幼儿说故事。【摄影:罗秀莲】

“做老师不能赚大钱,但工作稳定,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把孩子教好,让孩子们听懂道理,能够实践,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等待了那么久,我觉得我的路比别人长一些,不会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是先苦后甜,你看我家的情况就是这样,起初很苦,后来慢慢转甜。整个过程真的很感恩,得到亲友邻里的帮忙、小学老师的关心,还有师姑(志工)的关怀、鼓励和帮忙,才有今日的我与家人。”他说。

2024年1月28日慈善日,余展鸿笑容满满地捎来了好消息,他终于达成所愿,成功被教育部录取,正式受聘为老师、并于3月就职。不少与他相处过的志工,都感佩于他坚持十多年梦想的耐心和毅力,如今捎来好消息,除了他本人欢喜,父亲告慰,志工更是雀跃,比谁都高兴!

的确,他终于苦尽甘来了!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