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佳节送爱 和谐共融

舞台上,印裔孩子载歌载舞,忽来一首〈大地回春〉;舞台下,一道道不同风味的美食和创意环保花器,在在透露着各族文化的共通共融。屠妖节近在眼睫,各族和谐共庆尽在此刻。
嘉宾们来到彩米图前,点燃烛灯,祝福战胜黑暗,迎接光明,好运随着来。【摄影:郭巧云】

身处多元种族国家,需要学习相互尊重及包容彼此文化,其中真诚的态度最为重要。2023年11月5日,马六甲西区志工在亚罗牙也淡米尔小学(SJKT Alor Gajah)礼堂举办屠妖节感恩会,邀请社区共三十六户、逾百位印裔照顾户一起来同欢共庆。该校校长帕瓦蒂女士(Mrs Parvathy A/P Arumugam)和家协主席在志工和学校老师陪伴下,来到舞台前的彩米图,点燃两旁烛灯,象征“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祝福好运随着来。

帕瓦蒂女士透过慈济奖助学金和幸福校园计划而认识慈济,借出学校场地办屠妖节感恩会。她感动于志工的真诚有礼、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和学生度过难关。为了表达这分珍惜与感恩,她特请校工事前整理场地,邀老师协助制作印度绘米图,家协成员帮忙布置舞台和校园,让佳节气氛更浓郁。而且全场参与活动后,已是慈济会员的校长感动说:“今天开始,我也要成为慈济志工。”

除此之外,一间华人庙宇也载来一百七十张椅子到学校借志工使用。

活动当天,照顾户和志工、校方代表和家协代表以外,华裔穆斯林协会(MACMA)四位成员也受邀与会。当天活动司仪除了志工,也邀来通晓华巫英印四语的年轻中学老师苏利亚(Suriyavarman A/L R.Ravindran)搭档。他说,两年前因癌往生的姑姑珊蒂(Santi A/P Ramudu)曾在志工陪伴下,度过人生最后八十五天,让在旁观察的他很感动。数年前参访慈济,他深刻体会一句话:“无论你为他人做了什么善事,善意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到你的生活中;不管怎么样,就去做吧!”因此这回志工邀约,他二话不说贡献己力。 

精通四语的年轻老师苏利亚保持感恩心,在感恩会中担任淡米尔文司仪。【摄影:郭巧云】

◎ 盛装出席 欢庆佳节

感恩会当天,不少人盛装出席。当中有孩子身穿印裔传统沙丽,或同样款式表演服过来;也有孩子手抱环保物制成的花器,或大人带着拿手佳肴和糕点到现场。原来当天活动除了系列表演,大会还设有烹饪和环保比赛。

慈济志工戴金龙(济泽)代表致欢迎词,及感恩在场各位献力成就活动圆满。紧接着是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呈献传统或现代印度舞蹈。看见孩子们有机会上台,家长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也不吝予以掌声,为活动掀开欢乐一面。

其中一组孩子相当特别,除了呈献印度舞蹈,也拿起中国扇子呈献〈大地回春〉让更多人报以掌声!其中一位代表说,因为慈济的“老师”(证严上人)是华人,我们想要呈现华人舞蹈给“老师”看,以表达她们的尊敬和谢意。而大众的掌声,让孩子的心意得到赞叹,笑得更开心了。

慈济志工分享慈善故事,从竹筒岁月再延伸到米扑满,从小零钱到手中一把米,不影响家庭经济下天天行善,祝福别人也祝福自己。去年开始,西二社区志工向四十户照顾户推广米扑满,至今一周年,共募集五百公斤爱心米粮,分捐给老人院、孤儿院、单亲孤老或有困难的家庭。

这种行善方式,不但让校长感动于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的爱心;也有照顾户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学做米扑满,还将佳节礼包中的米粮和食油回捐给慈济。

手中一把米,日积月累成大善行,照顾户每月回馈的米扑满,与其他有需要者结善缘。【摄影:郭巧云】
关怀户莎拉瓦蒂(粉色衣服者)和孩子,搭档志工一起上台呈献手语。【摄影:郭巧云】

曾经接受慈济帮助的莎拉瓦蒂(Saraswathy A/P Raman),先生2014年工作意外受伤,开启与慈济因缘。间中,家里经济逐渐改善,慈济停止援助,直到2020年因新型冠状疫情爆发让一家经济陷入困境,慈济再度走入家中提供援助关怀至今。

去年志工在社区中心与照顾户共庆屠妖节,莎拉瓦蒂负责一切的联络事宜;今年,她和两位孩子一起上台,与四位志工用手语呈献温暖关怀的歌曲〈给你〉。她说,慈济人就像歌词所提到的家人感觉,伸出温暖双手、无私无求,即使已停止补助,却没有停止关怀她们。以前她们有困难,慈济帮忙,现在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忙,她们也要贡献一分力,因此全家不但响应竹筒岁月和米扑满,只要慈济邀约,多会来参与活动。 

◎ 发挥所长 各展手艺

礼堂现场中央走道摆放长桌,让大人小孩置放所有参赛成品。在环保比赛中,孩子们必须发挥创意和想象,将不起眼、被丢弃的回收物制成花器。在烹饪比赛中,拿手糕点、饼干和佳肴则必须以蔬食为主。放眼望去,美食桌有杏仁花生巧克力饼、印度小食姆鲁古,还有咖喱、仁当,不同烹调方式的印度米饭等。

来自浮罗加东(Pulau Gadong)的拉达女士(S. Radha A/P Suparemaniam)带着亚叁素鱼佳肴来到现场,再拿出砂煲进行摆盘装饰。她重复以“咯噔、咯噔”颤抖声来形容自己处于紧张中。这是她初次参赛,数个月前从慈济烹饪班学到的一些烹调方式此次派上用场,例如将切丝包菜取代葱蒜,或将平时只会香煎的素鱼,如今加入马来风味的亚叁煮法,再加自己特制香料,看起来更香浓丰富,各族文化特色交汇在佳肴中。

拉达自备砂煲,细心为精心烹煮的佳肴做最后摆设。【摄影:罗秀莲】
拉达成功以自己厨艺,赢得评审青睐,荣获第三名。【摄影:郭巧云】

“行管令那年,丈夫意外无法工作,收入来源中断;女儿脊椎受伤卧床一切所需费用,还有屋子租金、水电费等都无法应付。慈济人来到我们家,每个月送粮食和女儿需要的尿片,即使只有两年时间,但她们帮助我、引导我走出困境、减轻负担,一点一点缴还债务。虽然现在停止补助,但慈济人依然来我家,帮助孩子的教育,好像很亲的家人一样。为此,每个月我和丈夫回捐给慈济马币十令吉聊表心意。”今次参加烹饪比赛,拉达可以将兴趣搬上参赛舞台,并得到第三名,获得一个全新熨斗,这对她来说是一项肯定,也是及时补上不足。 

现场有两道不同口味的印度米饭,一道呈金黄色但不辣,另一道呈微褐色但微辣。这道微褐色的印度米饭是由特殊教育班老师侞古(Rukku  A/P Muthutamby)准备。她说,这是很健康的食物,因为采用番茄、黑胡椒、芫荽、咖喱、黄姜、辣椒粉等香料,和素鸡丁一起烹煮,味道微辣,却可搭配一旁的酸奶和芫荽组成的饮料解辣。 

侞古(右)今次带来健康餐食与志工分享,身旁就读中一的女儿则上台呈现舞蹈才艺和参赛环保作品。【摄影:郭巧云】

“这是我们全家都爱吃的一道菜,孩子生日或特殊重要的日子,我们很少有机会外出用餐,但我都会煮这一道餐食给她们吃。”今天对她和孩子而言也是特别的日子,女儿不仅参加环保比赛,也和朋友一起上台呈献舞蹈;而她则用一分隆重且感谢心情来准备这一道餐食参赛,幸运地为她带来第二名,奖品一样是全新电器。

“家里只有我和孩子而已,丈夫已经离开我们而去,佳节只有朋友到访。今天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家庭日。”她说。

全程参与活动,并在环保比赛、为孩子的作品评分的华裔穆斯林协会主席锺玉蓝,在各项作品前观察良久。从作品中,她可以看见孩子的创意,尤其是一件塑胶品可以制成两种不一样的花器,还有用塑胶瓶制作成小小垃圾桶,对她而言,放在桌面上,简单且实用。

“经常看见这些不起眼的塑胶瓶随手被丢弃,殊不知只要花点心思,它们转身就可以变成有用的物品,真的很令人惊喜。”她很感恩慈济邀请参与这次活动,让从小生活环境和印裔族群很靠近的她,得以重温当年。 

“我们是多元种族的国家,透过这样的活动,相互理解彼此文化,可以加强和谐精神,促进国家团结。而且多元种族一起同欢共庆,其实是一良好现象。”她补充。 

午餐时刻,志工亲自捧餐给照顾户和嘉宾们,现场还特别选用香蕉叶盛饭菜和水果,像印度宴会一样,仪式庄重。临结束前,每一户家庭都得到慈济送的佳节礼包,让他们有过年节的气氛。

MACMA主席锺玉蓝,为学生的环保作品作评分,对作品感到惊喜也难以取舍。【摄影:郭巧云】
志工以尊重感恩心,为照顾户准备特别的捧餐仪式。【摄影:郭巧云】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