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守在静思堂 人人共好共善

大众的捐款,透过志工服务,带来正面效益,付出过程中产生的改观及影响更深不可计数。 借马六甲慈济志工发起的“心莲计划”,再环顾静思堂不领薪的园丁、福田志工等,如何发挥良能,守住矗立在马六甲二十四载的慈济静思堂。
巍峨的马六甲慈济静思堂,是凝聚人人善心力量的实体社群空间,欢迎人人来做好事。【摄影:黄玉花】

心莲无形,大爱无痕。 2020年12月起,马六甲慈济志工发起象征一颗颗爱心的“心莲计划”,为二十四载的马六甲静思堂筹募发展建设基金,以分阶段维护、翻新已受损的设施。

有志工在群组平台劝募,也有人趁着新年佳节捐献红包,更有社区志工效仿“竹筒岁月”概念,带动社区民众在不影响生计下,日日培养行善造福的念头,在三个月内合力成就马币一百令吉一朵心莲的捐献。

◎ 一人一善力量大
 
早晚兼职,从事磨手皮工作的志工林秀珠(明志)挂念着因无法自理而托养在养老院的老母亲,自责无法就近照顾,对老人家有所亏欠。听闻志工黄循粮(济循)分享日日行善造福的概念,她效仿做法,日日储蓄,不感压力,一个月就圆满一朵心莲,目前已护持超过两朵,先为老妈妈作捐献,再为家人植福。

她把这分祝福当成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来看待,确保每天一定做到。

每月一次的慈善日,社区志工逐户家访时,带着竹筒扑满邀约照顾户们随喜捐款;照顾户们都欢喜掏出零钱,或一令吉、三令吉、十令吉不等,随后多位志工再合力凑足所缺,成就照顾户响应心莲计划的美事。

慈济志工向照顾户们分享小钱行善的概念,让小小善心发挥更大效益。【摄影:李经志】

疫情当前,基于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慈济照顾户阿勇(化名)的德士生意每况愈下;后来他在早晨到茶餐室兜售糕点、晚间到小贩中心卖龟苓膏,生活以日薪计。月前听闻慈济的心莲计划,他用两个月时间,每日存钱,最后再从政府援助金拨出些许,圆满两朵心莲,为孩子和妻子植福。

慈济照顾户阿勇(右)早晨到茶餐室兜售糕点、晚间到小贩中心卖龟苓膏,生活以日薪计,仍每日存钱圆满心莲计划。【摄影:邓志贤】

阿勇二十一岁就认识慈济,当年他常常开小货车载送志工到老人院去服务,见证志工的大爱,自己也投身为老人服务,做得很欢喜。

多年以后,他的生活陷困,主动找慈济求援,并热心地和志工一起做环保、用德士帮忙载送聋哑人士到医院复诊,还把认识已久的客人朋友载到慈济会所及环保站兜一兜、转一转,希望不只是自己做,还要邀更多人一起来做好事。

“好事需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力量才得以成就,福气才会越做越大。”他说。

◎ 社区的一扇善门

慈济志工不像一般企业用工时算工资、估量人力成本可以比拟的;他们不是为了得到报酬而做事,而是大家出钱出力、自费自假,花时间投入慈济付出无所求;而大众所捐献的每一分毫善款,透过慈济各类慈善服务,可以赋予更大及正面的效益,若再加入志工无偿的付出,价值加倍。根据统计,每一元(台币)善款可以产生五十倍的社会正面效益,力量颇大。

午间时分,一辆车在静思堂玄关停下,两位马来友族同胞拿着文件下车,腼腆地询问柜台服务的志工说:“有人介绍我来这里……请问我想要申请援助,该到哪里询问?”;不久,一位学校老师带着全校的奖助学金申请表也前来柜台询问缴交处……每天不同的求援事件,在慈济马六甲静思堂重复上演。

善心人士会来到静思堂,捐献善款,并在志工导览下,了解更多慈济在世界各地的善行。【摄影:杨秀丽】

1997年矗立于马六甲州的慈济静思堂,不是拜拜的庙宇,实体设施依然履行社区关怀及接受各方求援,志工培训共修,长者关怀等工作。静思堂,是凝聚良善力量的实体社群空间。

◎ 带着病体顾花草

李士能退而不休,于2021年自动请缨到慈济,当起全职的园丁志工,用心照顾静思堂的每个角落。【摄影:黄玉花】

慈济用“爱”堆砌静思堂的一砖一瓦,志工用“心”维护静思堂的各个角落。

一群平时在家享福,或与朋友寻乐的银发族,在人与人互相牵引下,主动值班,欢喜过来静思堂,当园丁帮忙打理园区,当福田志工(备注)维护道场整洁,当柜台志工接待到访客人……

早晨七时许,朝阳遍洒静思堂,小小露珠立在草场矮短的草尖上。一个个头不高的身影,拿着手耙,缓缓走入草圃中挖松泥土,他是志工李士能(济勋)。

九十年代从事学生巴士司机,一次载幼儿园学生到老人院送爱,被打动而加入志工行列。后来静思堂建立,他从大小活动、讲座会分享,及静思堂张贴的一系列文宣看板中,逐渐了解慈济故事,成为活跃志工。

2016年,他患上轻度巴金森症,隔年志工邀他每月一至两次到园区剪草半天,他二话不说就答应。 2021年,选择退而不休的他自动请缨到慈济,当起全职的园丁志工。

烈日下,他将路边的杂草清除,一蹲就是大半天;第二天,他整理花圃,挖松泥土,让植物和土地呼吸;第三天浇水,滋润大地,事毕将所有工具整齐归位,一丝不苟。他笑说,自己只要认定一件事,就会往前冲;奉献时间,花费心思和力量,希望将任务做好。

抖着双手照顾花花草草,李士能说,静思堂之于他,以前很大,现在还是很大。以前大伙儿一起办活动、三不五时窝在静思堂打地铺的日子,累积不少回忆;多年以后重新回来,他感到自己仍是大家庭的一份子,倍感珍惜能排开病痛,继续燃烧心中的热情。

“十多年前,一位志工告诉我,这里的花草看到人们会笑;如今,我希望来到园区的人们,看见花草心情会很愉悦,像以前一样,会笑。”他说。

◎ 我的付出有价值

杨秀金虽然年纪大,但不放过可以做福田志工的机会。【摄影:罗秀莲】

每个星期,慈济静思堂总会出现一群婆婆妈妈级的福田志工清扫静思堂,当中有在职人士,也有银发族;有人做得忘了时间,也有人打扫完毕,换上“八正道”慈济制服,在柜台接待到访民众。

快八十岁的志工杨秀金(慈焕)喘着气说:“我老了,没力气,但还是每周来报到,扫地、抹地、抹橱柜,不放过可以做事的机会。”

六十岁时在外打太极、跳排舞时认识志工黄玉凤(慈旭),对方鼓励她说:“你别躲在家里胡思乱想,来慈济做好事,与大众结善缘。”她喜欢一群人做事的欢喜,如今看着有人窝在家里很郁闷,她招呼朋友说:“出来啦,做福田志工,给自己种福田,大家一起做好事。”

“过去我会相招邻居去拜拜,求福、求慧,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追求。加入慈济志工后,慈善访视、劝募会员让我看尽人生百态,从中发现福慧不是靠求的,而是做出来的。”黄玉凤分享。

以福田志工为例,曾经有人很爱做慈济,却不敢让丈夫知道;黄玉凤婉言相劝,改变暴躁的脾气,柔和相待,一点一滴慢慢改变,终得到丈夫认同。也有人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出来行善、与孩子分开几个小时后,回家反而觉得孩子很乖。

“心态改变了,事情也随之转变。”黄玉凤笑说,从前的自己,生活很Happy,偶尔捐钱布施行善;现在亲身投入,念念都是善,生活更有意义。

每个星期二,在黄玉凤(左四)的带领下,有一群福田志工来清扫慈济静思堂。【摄影:杨秀丽】

慈济志工在静思堂活动,像在做自家事一样;得知哪里需要帮忙,总是亲力亲为,不计时地付出;付出当中,所带来的个人成长、家庭的影响不可预测。

曾有志工说,如果没有静思堂,她只埋首于做好事,对慈济的故事也许了解得不多。而过去静思堂的筹建,志工也许无缘参与,但是如今透过心莲计划,大众可以一起守护这座训练人间菩萨的道场,让善缘永续。

【备注】福田志工:静思堂有不少一格格的木框,一次证严上人看见志工用抹布缠裹着手指,一格格慢慢擦拭,感动地说:“一格格的好像是田,大家像是在耕福田。”自此,发心在静思堂内做清洁的志工都被称为“福田志工”。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