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岁的彭雅然阿公相信,只要将自己的困难提报慈济,必然可以解决困扰了多年的问题。等待了两年,梦想终于照进现实,五十多位志工的到来圆满了他三分二的心愿。
2023年4月2日,五十多位志工陆续来到彭雅然阿公的住处。大家在楼下集合时,不由感到疑惑。对曾参与居家打扫的志工而言,居家打扫通常只需二十来个志工,半天就能清扫完毕,而这次动员那么多人,打扫时间也从早上到下午,到底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
◎ 等了两年的清扫
当志工拎着打扫用具走上狭窄的楼梯,来到位于最高处即四楼彭阿公的家,探头一望,只见彭阿公的家都是满满的杂物及家具,连三间房也都是塞得满满的一袋袋、一包包和数不尽的杂物,厨房也堆满炊具,连走进去都难……
王华成(惟予)是负责打扫的协调之一,当下他叮嘱志工务必小心安全,同时,他根据规划,让志工先清理靠近门口、摇摇欲坠的架子上的杂物,然后将架子搬出来,才清理客厅和房间的杂物。
“我们已经在屋里四周喷了消毒药水,同时也请彭阿公将需要的东西搬出来,放在走廊这里了。所以,这里的东西不要动,全是阿公需要的。屋里的除了几件阿公要的家具、冰箱等,其他则要清理掉。”
王华成交待清楚后,来到楼梯处,看见志工已经分配好,各层楼梯都有三、四个志工负责接龙。原来,彭阿公的住处没有电梯,所有的东西必须用人力传送。鉴于丢弃的物品包括沉重的沙发、床架、铁架等大型物品,他不放心地交待所有搬运志工注意安全。
另一位协调陈泛全(本暄)进屋里协助,当他看到彭阿公站在成堆杂物前,便笑着说:“等了两年,我们终于来帮您清扫整间屋子了。”


彭阿公腼腆地笑笑,看着志工片刻不停且有条不紊地搬走门口的杂物,才清理客厅和房间,他不由交待陈泛全:“房间里的东西也全部不要,都要搬走。”
陈泛全为慎重起见,问彭阿公舍得丢弃所有东西吗?毕竟这些东西陪伴他几年了。彭阿公想也不想地回应:“我已经将要穿的衣服和重要文件都收好,除了冰箱、一张要睡觉的铁床和一两个厨柜,其他的都不要了。”
彭阿公似乎下定决心和所有物品来个断舍离,陈泛全环顾客厅四周,发现当厅里的杂物变少时,讲话也有了回音,而大家在搬运物品时,更不用特地侧着身体从杂物堆里进出了。


◎ 好比杂货店的家
陈泛全难忘2021年4月底,当他接到雪隆分会的消息,说有位独居老者彭阿公的家需要清扫时,他遂与志工前来彭阿公家勘察。当时,彭阿公打开大门,门背后堆着杂物,无法全打开,只能半侧身体进去。
门口到客厅的走道摆放高低不一的架子、柜子,堆满吃的、用的物品,地上也摆放瓶瓶罐罐的水、饮料等,大家需要侧身才能进去;客厅更是满满当当的杂物,三个房间沦为杂物丢弃区,其中两间的杂物更“溢”出门外……放眼望进房间,除了有好多个行李箱,更多的是衣物、家具和一箱箱的物品。
这是居住的家还是杂货店?琳琅满目的杂物连要舒展手脚的空间都没有,从门口到客厅到厨房,只有窄窄的通道,需要侧着身体才能进出,加上客厅和厕所的灯都坏了,露台又堆满东西,阳光无法照进屋,屋里光线显得格外暗淡。
有多次居家打扫经验的陈泛全见此环境也咋舌,他细问彭阿公,才得知十多年前彭阿公用公积金买下这间新屋后,由于喜欢捡拾物品,每每经过垃圾槽,看见可用的架子、柜子、桌椅等,都会和房客合力搬回来。

“我出租一个房间给一个男士。他有车,会帮忙我载东西,我们就抬着将这些东西搬上来,那个房客也喜欢捡东西,尤其衣服,一袋袋拿回来,就这样,越来越多东西……”
彭阿公不讳言,物品搬进屋后,就不舍得再搬走,变成“有进无出”。日复一日,杂物越来越多,加上两人年纪大了,想要把坏了的家具或无用的物品丢弃时,因要爬四层楼梯,自觉都没有哪个力气,就将杂物堆积在空着的房间和客厅里。
七、八年前,彭阿公的房客因患上老人痴呆症,彭阿公没能力照顾他,遂送他回家,让对方的子女照顾。自房客不在后,面对众多杂物,彭阿公觉得心烦,便将所有物品塞进房间,塞满一间又一间,连自己睡觉的房间和客厅也塞满了,他只得将一张床具拖出来,放置在房门外的柱子旁。每天晚上就躺在铺着脏乱床单的床上,在四周都是杂物堆里睡觉。
彭阿公诉说,本身健康渐差,不但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注射四次胰岛素,同时也有鼻窦炎,耳朵又重听,加上双脚没力,走路稍微吃力。他也曾经在厨房跌倒,整个人趴在地上整二十分钟都起不来。因此,他对独居怀有恐惧感,担忧若有一天在屋里猝死也没有人知道,因而曾萌生要住老人院的念想。
陈泛全从彭阿公口中得知,他的家人都在外州,已经失联多年。在雪隆也没有亲友。虽然彭阿公曾经在建筑公司担任工程量统计师( QUANTITY SURVEYOR ),薪水颇高,但几年前退休后,没有经济来源,加上不散理财而将储蓄都用光了。
为了节省,彭阿公每天都会搭巴士到半山芭一带领取免费饭盒当一天的餐食。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在疫情严峻、全国实施行动管制令(MCO )期间,彭阿公的朋友担心他照顾不了自己,遂帮他寻找老人院。
2021年年初,有老人院愿意收留彭阿公。彭阿公向友人提起进老人院前,希望有人来帮忙清扫屋子,因他打算将屋子出租或出售。
彭阿公的朋友遂向慈济雪隆分会提报,希望志工能协助圆满彭阿公心愿。尽管疫情还是严峻,陈泛全等志工也不敢拖延,即刻前来勘察。
为了能尽快完成打扫,经过规划后,号召了一群志工,并也向市议会申请了装置杂物的大型垃圾槽,一切准备就绪,打算在5月2日进行打扫前夕,当局突然宣布因疫情再次爆发而实施紧急行动管制令,一切活动都必须停止。
陈泛全等只好临时取消打扫行动,而彭阿公也在无奈下只好先到老人院安身。
◎ 圆满三分二心愿
这一等就等了两年,在老人院的彭阿公心心念念牵挂自己的家。于是,2022年年底,他申请离开老人院,回到自己的家。
“我回到家,看见这些杂物,又烦恼了。我想起慈济可以帮忙,所以上YouTube找慈济的影片,看到雪隆分会的电话,赶快打电话再找慈济帮忙。”彭阿公提报后,志工很快又再上门。
王华成等经过几次勘察,鉴于物品之多,遂动员三个社区的志工同来付出。为讲求效率,也成立机动组、生活组、和两队环保组。
“机动组主要负责搬抬大型家具,因有沙发、桌椅、床架、柜子等都要搬走;生活组则负责点心、凉茶、午餐等,至于两队环保组,一队是在彭阿公住家底楼,查看拖下来的袋子里有没有重要物品,另一组则在环保站分类。 ”
考量到杂物多,无法在现场细分,只能将所有东西装袋,一大袋一大袋拖下楼,丢上罗里载送到附近的环保站才做分类。此次打扫,除了申请市议会的大垃圾槽外,志工也出动两辆罗里运载物品到环保站。
王华成回想在规划时,原以为动员人力足够,打扫时间可以缩短,不料,彭阿公杂物之多远远超过评估,志工们足足花了五小时才清完所有杂物。


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志工们尽管汗流浃背也不敢多休息,除了吃饭喝水,大家都不停歇的搬搬抬抬。
彭阿公一直强调,屋里的杂物都不要留,但志工在装袋时细心查看,频频发现宝物,有陈年的古币、还有钱包,里面竟然有好几百令吉,还有藏在纸盒里的金链、手镯等。志工赶紧将这些还给彭阿公。
志工也在房里拖出超过整十个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未拆箱的新电器、炊具;还有几箱大纸盒,里面装满数百个录影带和录音带,彭阿公说这些都是用钱买的,也曾是他不舍丢弃的。王华成担心他又要把这些杂物留下,连忙劝导彭阿公要舍,才能换回清洁舒适的环境。彭阿公也点点头,让志工搬走,包括他买来多年、早已过期的保健品,也都不要了。
在打扫过程中,志工惊讶发现屋里虽然杂物多,但没有什么异味也不见什么老鼠、蟑螂等,好奇问彭阿公,他笑笑说:“我有鼻窦炎,所以会抹抹地,扫一扫,听说洋葱能防止蟑螂,便在四周放一些。不过,进老人院后,很久也没打扫……”

志工在清完所有杂物后,便打扫洗刷屋子。尽管厕所堵塞,屡通不到,志工还是用心洗刷,连污渍处处的厨房也一并洗刷干净。坏了的电灯也帮忙换新的。当一切都弄妥后,在明亮灯光照射下,空荡荡的客厅、房间变得整洁、舒适多了。
陈泛全在客厅里伸展手臂,笑呵呵地对身旁的彭阿公说:“看,我们可以伸展手臂,自由走动了,是不是很舒服?”
彭阿公回想二十年前买下这间屋子时,当时客厅、房间就是如此宽敞,虽然经历岁月洗礼,天花板脱落、墙壁剥落,不复入住的崭新,但经过这番清扫,他已经很满意。
彭阿公感激志工的协助,他不讳言,当初在手机的YouTube视频看到慈济志工帮忙独居老人打扫的新闻,已确信慈济一定也能帮助他,果然,志工的到来让他重新拥有干净的家。
“我心上的石头已经放下三分二了,我希望能出租或出售这间屋子,那么我就可以安心入住老人院度过余生。”彭阿公希望自己的心愿能早日圆满。


●
由于彭阿公睡觉的床具及床单已污垢处处,志工在房间里看到一张犹新的床铁架,彭阿公说要将它当单人床,于是,志工将之清洗,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后才搬去彭阿公房间。
彭阿公家里没有干净的床褥,王华成担心彭阿公晚上没床褥安眠,尽管打扫一整天已感疲累,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带彭阿公去购买新床褥和新枕头。当彭阿公躺在新床褥上,望着明亮宽敞的四周,开心地翘起双脚说:“今晚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